氧化鎳超導體完成首次詳細電子研究

2021-01-12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氧化鎳超導體完成首次詳細電子研究

博科園 發表於 2021-01-06 11:41:01

 

你還記得2019年8月我們「博科園」報導與解析的:第一種顯示出明顯超導跡象的氧化鎳材料被發現嗎?這引發了世界各地科學家尋找更多信息的競賽,這種材料的晶體結構類似於銅氧化物,即銅酸鹽,它保持著在相對較高的溫度和常壓下無損耗導電的世界紀錄,但是它的電子有沒有同樣的行為呢?這些答案可能有助於推進新的非傳統超導體合成。

 

並將其用於輸電、運輸和其他應用,還可以揭示銅酸鹽是如何的機制。但經過30多年的研究,這仍然是一個謎!現在發表在《自然材料》期刊上的一篇新論文中,由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小組,首次詳細研究了超導氧化鎳(或稱鎳酸鹽)的電子結構。科學家們使用了兩種技術,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RIXS)和X射線吸收光譜(XAS)。

獲得了鎳酸鹽電子結構的第一張完整圖片,基本上是它們的電子排列和行為,決定了材料的性質。銅酸鹽和鎳酸鹽都是薄薄的二維薄片,上面覆蓋著其他元素,如稀土離子。當這些薄片冷卻到一定的溫度以下時,它們就會變成超導,它們自由流動的電子密度會在一個被稱為「摻雜」的過程中進行調整。

銅酸鹽是處於預摻雜「基態」的絕緣體,這意味著它們的電子不能移動。在摻雜之後,電子可以自由移動,但它們大多被限制在銅酸鹽層,很少通過中間的稀土層到達它們的銅酸鹽鄰居。但研究小組發現,在鎳酸鹽中,情況並非如此。

 

未摻雜化合物是一種電子自由流動的金屬。此外,中間層實際上為鎳層貢獻了電子,創造了一種與在銅酸鹽中看到截然不同的三維金屬狀態。這是過渡金屬氧化物(如銅酸鹽和鎳酸鹽)的一種全新基態。它為實驗和理論研究超導電性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在這個系統中以及可能在其他化合物中優化超導電性開闢了新方向!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具有類似於銅酸鹽高溫超導體的電學性質鎳基材料。現在在摻雜的無限層鎳酸鹽NdNiO2中發現了超導電性,加強了這些探索的努力。研究用X射線能譜和密度泛函理論證明了LaNiO2和NdNiO2電子結構雖然與銅酸鹽相似,但包含了顯著的區別。

與銅酸鹽不同的是,無限層鎳鹽中的稀土隔離層支持弱相互作用的三維5d金屬態,它與NiO2層中具有3d{x^2-y^2}對稱性的準二維強關聯態對稱。因此,無限層鎳酸鹽可視為稀土金屬間化合物的同胞,後者以重費米子行為著稱,其中NiO_2相關層的作用類似於稀土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的4f態。這種安德森點陣狀的「氧化物金屬間化合物」取代了莫特(Mott)絕緣態,成為摻雜後產生超導電性的參考態。

 

原文標題:高溫且常壓下,無損耗導電!氧化鎳超導體,完成首次詳細電子研究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首次製造出「氧化鎳」超導體!超導家族又增加新成員
    這也被稱為鎳酸鹽,是一個潛在非常規超導體家族中的第一個,它與氧化銅或銅酸鹽非常相似,給1986年的發現帶來了希望,即超導體有朝一日可以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運行,並使電子設備、電力傳輸和其他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
  • 南京大學《Nature》子刊:鎳基新超導體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08年至今,鐵基超導體家族的發現和壯大也為超導機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從僅有的兩大非常規超導家族出發,實際上人們很難直接得到普遍的規律和共識。如果出現一個除銅基,鐵基之外的第三家族的超導體,這一情況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 改性鎳基材料可以提高對高溫超導性的了解對高溫超導體的研究
    改性鎳基材料可以提高對高溫超導性的了解對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可以通過RIKEN物理學家的計算得到幫助,這些物理學家揭示了鎳氧化物材料中電子的行為。超導體可以攜帶無電阻的電流,並用於製造強大的電磁鐵或用於測量磁場的敏感儀器。
  • 鄰家有鎳初長成——鎳氧超導
    (5) 常規超導中,電子結對可以在波矢空間展現,也可以在實空間呈現。能展示驚人的、且為人類所利用的電-聲子相互作用物理,庫珀對毫無疑問位居第一。也因此,庫珀對是電-聲子物理研究的寵兒。  (6) 實空間中的電子庫珀對似乎是展示電子-電子關聯的雛形,雖然這種關聯在常規超導體中可能很弱。在高溫超導體中,電子關聯物理(磁性)成為主要角色。
  • 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
    2008年以來,另一類新的高溫超導體–鐵基超導體被成功發現,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2012年,薛其坤研究組成功在SrTiO3襯底上生長了單層FeSe薄膜,可能具有很高的超導轉變溫度。由於其結構簡單,引起了研究人員們的極大興趣。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
  • 與銅不同,鎳基超導材料的電子結構和拓撲性質 | NSR
    自銅基超導體發現以來,人們就一直希望能用銅在元素周期表上的「鄰居」鎳,製造出類似的氧化物超導材料。因此,研究母體材料的電子結構、費米面、軌道特徵以及可能的拓撲結構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基礎能帶表示分析,並結合Gutzwiller變分方法,對鎳基超導材料的電子結構做了仔細分析。
  • 與銅不同,鎳基超導材料的電子結構和拓撲性質|NSR
    自銅基超導體發現以來,人們就一直希望能用銅在元素周期表上的「鄰居」鎳,製造出類似的氧化物超導材料。但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在鍶摻雜的去氧原子層的鈣鈦礦鎳基材料Nd0.8Sr0.2NiO2中發現了超導性。
  • 科學家繪製了超導體中電子的「道路交通規則」
    賴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利用一種巧妙的技術,使不受控制的硒化鐵晶體排列成一條直線,繪製了一張詳細的地圖,揭示了電子在正常條件下和轉變為超導體之前的關鍵時刻的「路規」。本周在美國物理學會雜誌《物理評論X》(PRX)上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伊明(音譯)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一種鐵硒化物的能帶結構圖,這是一種長期以來困擾物理學家的材料,因為其結構簡單而行為複雜。這張地圖詳細描述了材料的電子狀態,是對硒化鐵單晶冷卻到超導點時測量數據的直觀總結。
  • 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絕緣體-超導體轉變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的何俊峰、劉旭、趙林、劉德發、何少龍等人,與清華大學薛其坤研究組/物理所馬旭村研究組的張文號、李坊森等人合作,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單層FeSe/SrTiO3薄膜中發現了載流子濃度變化誘導的絕緣體-超導體轉變,為理解鐵基超導體中的電子關聯效應及其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的超導體
    在最近發表的論文題目為「熱力學證據雙組分超導序參量在Sr2RuO4 」,由布拉德Ramshaw帶領一組研究人員勾畫自己的g波超導體的發現,一種新型的,帶來全新的屬性表。現在,新的研究首次確定了g波超導體,這一發現背後的科學家說,這可能會打開「超導體可能是什麼以及它如何表現出來的可能性空間」。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BCS超導理論對金屬或合金等傳統超導體的超導機理給出了完美的解釋。對BCS超導理論決定性的實驗驗證,特別是揭示傳統超導體中電子配對是通過交換聲子作為媒介而實現,則來自於隧道能譜實驗對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確定。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提供了指認導致電子配對的相互作用或媒介的關鍵指紋特徵,其實驗確定成為理解超導機理的關鍵。
  • 電子和聲子有啥相互作用?磁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變方向?
    BESSY II的一個HZB團隊首次對超快磁的主要微觀過程進行了實驗評估。為此目的開發的方法也可用於研究石墨烯、超導體或其他量子材料中自旋與晶格振蕩之間的相互作用。電子與聲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被認為是超快磁化或退磁過程(自旋翻轉)背後的微觀驅動力。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方法,直到現在才有可能詳細地觀察到這樣的超快過程。
  • 物理所合作研究取得對唯一尖晶石氧化物超導體的最新認識
    LiTi2O4(LTO)是迄今發現的唯一具有尖晶石結構的氧化物超導體,它的超導電性主要受Ti原子的3d 電子支配。目前沒有高質量的LTO單晶,多晶樣品上獲得的比熱數據以及Andreev反射譜表現出傳統BCS電-聲相互作用超導體的實驗特徵,但軟X射線散射和核磁共振等測量發現該體系中存在較強的電子-電子關聯。那麼是否類似於其它高溫超導體,自旋/軌道漲落在LTO超導機制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LTO的另一個典型特徵是它的Ti原子晶格基本單元呈四面體構型,不利於長程反鐵磁序的出現。
  • 高壓可影響多層超導體臨界溫度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對三層氧化鉍(Bi2223)晶體施加兩種不同程度的高壓,其臨界溫度也會相應發生變化,過了某個「臨界壓力」後,壓力越高,其臨界溫度也越高
  • 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
    完成人:趙忠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仙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楠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聞海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方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 超導是21世紀能源領域戰略性的技術儲備之一。探索和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並研究其物理機制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 【材料】氧化鎳基高效柔性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氧化鎳材料具有優異的空穴傳輸性能,與常用的PEDOT:PSS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強的電子阻擋能力,因此特別適合作為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
  • 超導體的新突破,離室溫超導又近了一步
    這項工作很重要,因為深入了解「奇怪」金屬相中電子的量子行為,可以讓研究人員了解高溫下的超導機制。如果我們知道描述這些行為的理論,我們也許能夠設計高溫超導體。超導體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們是電的終極導體。與導體不同的是,它們的電阻為零,就像電子「摩擦」一樣,當電流流經導體(如銅或金線)時,就會失去動力。
  •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用「第五種物質形態」製造出新型超導體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超導體--電流在其中無任何阻力地流動的材料--對未來的電子學非常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首次成功地從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狀態中製造出了超導體。
  • 《材料研究快報》:高熵合金過渡金屬助力製造全新超導體
    東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混合併設計了一種新的高熵合金(HEA)超導體,使用了關於具有特定晶體結構的簡單超導物質的大量數據。眾所周知,高溫合金在極高的壓力下仍能保持超導特性。新超導體Co0.2Ni0.1Cu0.1Rh0.3Ir0.3Zr2在8K時具有超導轉變,這是HEA相對較高的溫度。該團隊的方法可以用於發現具有特定理想特性的新超導材料,目前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材料研究快報》(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上。東京都大學的方法基於高熵合金,簡單晶體結構中的某些位置可以被五種或更多種元素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