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魚,是一種非常受大眾歡迎的觀賞魚,屬於金鱗魚科,主要在焦區棲息,分布於我國臺灣及南海等海域。該魚背鰭呈紅色,遍體紅色,鱗片泛金色,所以俗稱也叫「豔紅」。
金鱗魚科魚類的豔紅體色在水族箱的燈光照射下顯得大膽而亮麗,但實際上,對喜歡夜間活動的野生金鱗魚而言,紅色卻是最佳的保護色,因為當光線通過水層時,紅色光譜在淺水處很快就會被吸收,所以金鱗魚的體色在自然環境下並不明顯,呈現的是灰色而不是紅色。
會發聲的金鱗魚:當金鱗魚與其他魚類相遇時,會發出「喀答」或「隆隆」等類似低吼的聲音。它發聲主要是靠鰾與肌肉的配合作用。金鱗魚亞科中有些種類的鰾和頭骨接觸,研究結果顯示和聽覺有關。
金鱗魚是肉食動物,它們有巨大的口裂,可以吞下小型魚。
金鱗魚對飼養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其他海水魚能生活的環境都可以接受,如果用高質量的水質飼養,它們會十分健壯。金鱗魚在海水缸中通常能達到12釐米,適合群養。它們的食物包括小魚、浮遊生物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剛入缸時,可以用活的鹽水蝦誘其開口。食物可以提供活的飼料蝦、凍的幹蝦、切碎的海鮮。
金鱗魚的理想的生活環境是足夠大的海水缸(超過300升),足夠的石頭及密封的蓋。最好同時入缸,這樣會減少原來組成的小群對新魚的攻擊。如果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藏身地點,會和同類魚相處得很好。
金鱗魚屬於夜行魚,當燈光亮起來時會躲藏,所以飼養在水族箱中較少能欣賞到它們四處遊泳的景象。它們白天的時候隱藏在巖石洞穴和陰暗的地方,晚上才出來。人工飼養下,它們也會白天來進食你供給的餌料,但需要一段時間的訓導。金鱗魚多半不能接受人工飼料,最好用蝦肉餵養它們,它們很能吃,但生長速度不快。剛飼養的金鱗魚多數是鮮亮的紅色,但飼養幾周後就會逐漸消退,有些個體甚至變成了白色,據推測可能和水的深度有關係。
和觀賞魚相關的文化
長按掃碼,歡迎訂閱吳青的觀賞魚世界
▼點擊閱讀原文,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