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澄江撫仙湖水下古城,是神秘的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 ,位於雲南玉溪。
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水鬼的潛水愛好者———耿衛,在撫仙湖潛水時發現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築遺蹟,遺蹟的規模之大令人稱奇。
在雲南澂江縣,據當地人講,平日天氣晴好、風平浪靜的時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爾可以看到撫仙湖「水下古城」的牆基顯影,但是由於湖水太深,始終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古城的存在。
為了進一步探明真相,耿衛先後38次潛入該水域進行探測並拍攝了大量的水下錄像,隨後把相關的資料寫成專題報告,向雲南省有關部門和相關的專家作了通報。
勘探過程
2001年夏天,雲南省玉溪市政府開始對撫仙湖進行第一次科考。經過此次科考,「撫仙湖底存在著一座水下古蹟」的說法被逐步證實。
直到2005年12月,撫仙湖「水下古城」全貌展露無遺。這座在此靜靜地沉睡了上千年的「水下古城」比著名的龐貝古城還大近一倍,而如此大型的水下古城的發現,在中國尚屬首例。
考古隊重點探測的位置在湖的東北部區域,也是水下古城遺址所在地。考古中,除了動用專業水下考古人員之外,還動用了專門做水下探測任務的「藍鯨」號潛水器,負責探測水位較深的區域。
「藍鯨」號有過多次執行深海目標探測與定位任務的經驗,並配備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及最先進的聲吶掃描儀,可供四人乘坐。這次,潛水器進入遺址所在的水域,在湖底發現了大量散落著的形狀整齊的石塊、一堵南北走向的石牆、一條由石板鋪成的類似於街道的建築物、一座氣勢恢宏的高臺式建築。
據初步考證,這座古城大致存在於2000年前,極有可能是歷史上記載的古滇國的國都,而這次考古探索發現對於揭開古滇國的興衰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2006年6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長柱連同雲南大學考古學教授李昆聲等專家聚集到撫仙湖畔,對之前一個個的重大發現再次進行嚴密考證,並初步推斷,在沉於湖底的古建築群中,存在於F區的一座古建築確為宗教祭祀用的神壇之類的建築。
古城遺址
古城中的古建築群由8座建築組成,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20多米(差不多十層樓高),形狀類似美洲瑪雅人金字塔的建築。
另外,還有一個類似古羅馬「鬥獸場」的巨大建築,此建築底座寬63米、高21米。在這些建築群中間,還有一條長長的石板路,約長300米,寬5~7米,石板的形狀不一,上面雕刻著的幾何圖案精美絕倫。
未解之謎
是水壩、廟宇還是古城?
根據司馬遷《史記》等史書記載,戰國時期,楚國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將莊蹻率領大軍來到滇地(現在的雲南地區),徵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莊蹻準備班師回朝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迴路。
莊蹻索性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蹻王滇」。到了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
由於缺少文字記載,關於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