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一個經歷,在戶外休息或活動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圍繞在你周邊,打不著趕不走,而一旦被它咬了一口皮膚就立馬就會長一個大包且奇癢無比。
這種黑色的小蟲子叫蠓,屬於蠓科Ceratopogouidae,與蚊同是雙翅目昆蟲。蠓也是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它的生活史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成蟲體小約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澤的積水及蔭蔽的潮溼土壤,壽命約1月。
全世界已知有4000多種蠓,我國僅吸血蠓約有200種,其中主要有庫蠓屬(ulicoldes)、蠛蠓屬(Lasiohelea)和細檬屬(Leptoconops)中的一些種類,除叮咬吸血外,蠓還能傳播疾病和寄生蟲。
症狀:
與蚊一樣,僅雌蠓會吸人和動物的血,而雄蠓以吸食植物液汁為營養。蠓在叮咬人後傷口會發癢,之後變紅、腫脹,且越撓越癢。與蚊子不同的是,蠓叮咬引起的斑塊比較大,摸上去感覺會有點硬,水腫也比較明顯,而在紅腫中間局部的毛孔變大,成為一個向下凹陷的小點,有時還會出現發炎、水泡等症狀。
蠓叮咬的地方很癢,一般的花露水、驅風油也不能止癢消腫。紅腫常常需要幾天才會消散,比蚊子叮咬更難癒合,消散後會有短暫的色素沉著,之後會恢復正常。在被蠓叮咬後注意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潰爛或出現新的感染,可以用鹼性溶液如肥皂水搽於患處,可有效減輕局部反應的程度。如果叮咬傷口出現新的感染、過敏時要及時看醫生。
防範方法
對於防護蠓蟲的叮咬還得從自身做起,當進入樹林、草坪等潮溼、陰暗的地方時最好穿長褲、長袖的衣服。搞好周圍環境衛生,用殺蟲劑噴灑處理可疑的孳生地。防蠓叮刺,如塗擦蚊(蠓)避劑、戴上防蠓頭網等。
市場上較有效的部分驅蚊(蠓)劑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部分經過後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