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放久了會生黑色的小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2021-01-13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許久未吃的大米在吃的時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而且即使你淘洗乾淨,在煮米時,水面上還是會漂浮幾個幼蟲或者是蟲卵,搞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黑蟲的來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黑色的小蟲子是啥?

咱們上面說的小蟲子不僅僅是會出現在大米之中,只要是五穀雜糧,放置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滋生這種小蟲子。筆者前段時間在打掃衛生時,就在廚房的柜子裡發現了一小袋被遺忘許久的小米,當拿出這袋小米來之後,我被震驚了,因為整個的袋子上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而且裡面至少有幾百隻黑色的小蟲子,甚至在袋子的底部,許多小米已經被粉末化了。那麼,這是什麼蟲子呢?

在不同的地區,這種小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我們這叫黴油,有的地方叫米蟲、麥甲等等,不過它的學名其實叫米象鼻蟲。米象鼻蟲(以下簡稱米象)是昆蟲綱鞘翅目象鼻蟲科米象屬下所有昆蟲的總稱。整個的象鼻蟲科下的昆蟲都是素食主義者,它們的食物只有植物,並且一些象鼻蟲只寄生在某些特定的植物上。其中米象屬下的昆蟲只寄生在穀類植物上。

從外觀上看,米象身上都被堅硬的外甲包裹著,體色以黑色和褐色為主,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長著一個像大象鼻子一樣的細長吻部,位於頭部兩側的觸角中間。與大多數的昆蟲觸角不同的是,米象的觸角是呈90°彎曲的,其中末端膨大成為圓形。

米象的體型大都非常的小,通常只有2-3毫米,我們看到的這個黑色小傢伙就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生長發育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米象的卵用肉眼很難發現,因為它只有平均0.6毫米,而且為白色,在大米中幾乎看不到,而它的幼蟲通常只有2毫米左右,身體較為細長,通體乳白色,之後進入蛹的狀態,最後它會變成我們看到的黑色(褐色)小甲蟲。,這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繁殖就是在這一階段進行的。當米象完成交配後,會將穀物咬一個洞,然後將卵排入其中。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米粒上有個小洞時,那裡面大概率是有米象的卵。

米象的繁殖周期各有不同,從整體上看,溫度越高,米象的繁殖周期越短,在我國南方,米象一年可以繁殖7-9個世代,而在我國的北方,米象一年通常只能繁殖1-2個世代。

米象有著負趨光性,它們喜歡待在陰暗、潮溼、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在成蟲狀態下,米象具有假死的習性,如果我們用手輕輕一碰,它大概率會裝死。所以,我們在清理米象時,千萬不要看到它不動了就以為它死了。

我們吃的米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有米象?

通常上面對米象的簡單介紹,我們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米本身就有米象的卵。但是,米象的卵不止是來自于田地,還來自於儲藏的地方。

有些穀物在地裡生長成熟後就已經被米象盯上了,它們在交配後,直接在植物上就把卵產在了穀物之中,這就造成了我們會買到一些已經有米象蟲卵的大米。

其次,大米在收穫時通常是先放入糧倉等儲存糧食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通常都有米象潛伏,這樣就容易跑到新的大米上產卵。

因此,在我們買大米時,這些大米都是經過篩選的,最起碼的是我們看不到米象的成蟲。但是時間長了,這些帶有蟲卵的大米,就會孵化,慢慢的就有米象出現了。而在滿是大米的環境中,米象的成蟲一旦出現,它們就會交配繁殖,最終造成米象在米缸或者米袋裡泛濫成災的後果。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米象在乾燥的穀物中生存,它們為什麼不需要喝水?

眾所周知,生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米象也不例外。但是在米缸或者米袋中,它們沒有明顯的水來源,那麼它們是如何喝水的呢?

米象的生長離不開水,而它的水正是來自於食物本身。米象想從食物中獲取很簡單,由於米象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只要有米象生存的地方,本身我們的穀物就已經受潮了,而受潮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是穀物本身就沒有晾乾,一個是穀物存放的地方比較潮溼。這樣穀物中就含有水分,這是它們獲取水分的主要方式。所以,我們對付米象可以從它的習性上下手。

首先,要保持儲存穀物地方和容器的乾燥,這一點可以買一些密封性好的米箱。其次,如果發現穀物中有米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穀物放在太陽底下暴曬,這樣不但能夠殺死米象的成蟲還能讓米象的卵死於高溫脫水。這樣就能極大地減少米象泛濫的現象了。

並且一旦發現有米象,那麼要把整個穀物附近的環境也清理一遍,因為有些米象可能會藏在一些縫隙之中,如果不根除,它們很容易再次泛濫。

總結

米象是穀物中常見的「害蟲」,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很強,所以如果發現零星的幾個米象,一段時間不管,它們就會泛濫成災。由於其在產卵時會將卵產在米中,在我們購買時很難發現。所以,如果買的穀物長時間不吃,記得要拿出來暴曬一下。當然,在低溫環境下米象很難生存,所以也可以將買回來的穀物放在冰箱裡凍一下,這樣也能起到殺滅米象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米生蟲子在以前是很常見的事情,主要發生在儲存了2到3年的陳米中,我曾經見過有人用這個來作為反駁進化論的「證據」,覺得大米裡的蟲子就是出於某種「神奇」的變化才產生的。這確實在很久以前很難理解,畢竟大家都覺得大米倒進米缸、罐子裡面的時候沒看到有蟲子,也不是敞著口存放的,可以是放久了這個蟲子就出現了。
  • 為什麼大米放久了就會生蟲,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米是人們最常見的一種食材了,現在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囤幾袋大米,但是大家在做米飯的時候,往往會發現生大米裡面會出現很多的蟲子,而這些蟲子有的時候個頭非常的大,有的時候人類還看不見,這些蟲子到底是從哪出來的呢?
  • 大米容易長蟲子?用這3個小方法,保證大米放久也不生蟲
    但是會發現大米買回來放久了,有黑色的小蟲子在裡面爬來爬去,真是很惱火!     當然,我們知道長蟲子的原因,再來對付它們,保證大米在存放的時間內不會長蟲子了。  下面把3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分享給大家!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會有蟲子,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經過幾天的雨和悶熱的天氣,我們家的大米裡長出了一些黑蟲子。這些蟲子很小,但是有很多。它們在米飯裡爬來爬去,看起來很噁心。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一大包大米中挑選出幾兩種可食用的穀物。米蟲不僅出現在大米中,也出現在其他穀物中,如玉米和小麥。可以說哪裡有糧食,哪裡就有米蟲。
  • 大米放久了,為啥會出現小黑蟲?它們是從哪來的?
    可是到了夏天,這些糧食是不方便保存的。比如說,煮好的大米飯在炎熱的夏天,空氣中置放一下午,可能大米飯就變得「餿」掉了。不僅如此,就算常溫放的大米,也是很容易生蟲子的。每年夏季,都是米蟲最活躍的季節。從理論上來講,無論你是兩塊錢一斤的大米,還是二十塊錢一斤的大米,多多少號都是會產生米蟲的。這種小小的蟲子看起來無毒無害,但還是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自己家要吃的大米,結果自己還沒吃,蟲子就先吃上了。有些被小蟲子從內部挖空,裡面可能還藏著蟲卵,想想就頭皮發麻。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生了蟲子的大米還能吃嗎
    持續好幾天的雨天和炎熱的氣溫,使我們家裡的米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這種小蟲子不大,可是總數許多,在米中跑來跑去去的,看上去十分的噁心想吐,我擇了好長時間才從一大袋米中擇出幾兩可以吃的小米粒。這種小蟲子稱為米蟲,別名稱為米象,他們具備一根較長的鼻部,就好像「蟲類中的小象」。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小時候,我們家的米都是放在一大米缸裡,那時米都是一大袋的,放進去有大半缸。夏天的時候,大米特別容易生蟲子,是那種白白的像蛆一樣的蟲,有時是那種黑黑的硬殼蟲,看著讓人鬧心,但更煩的是那缸裡的米還有一半……總以為是米缸裡面沒處理乾淨導致生蟲,所以每次倒米前將米缸裡面擦了又擦,還是不行。因著這米缸「陰影」,成家後,一直不喜歡用米缸或是米桶裝米,每回都是直接從米袋裡舀米出來。當然,夏季米生蟲的問題不會因為不用米缸就不存在,仍然還是有的,不過多為黑黑的硬殼蟲。
  • 為什麼大米放久了會長小蟲子?哪兒來的?一個方法「趕盡殺絕」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會多買幾袋米屯在家裡,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然而好多人會發現,日子久了,米缸裡就會出現米粒一般大小的小蟲子,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跟螞蟻、蟑螂不一樣的是,米缸明明是密封的,為什麼還會長蟲子呢?它們是「憑空出現」的嗎?長了蟲的米還能吃嗎?
  • 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從哪兒來的?還能繼續吃嗎?
    大米是南方人每天必吃的主食,若是生活中沒有了大米,那麼食物便沒有了靈魂,畢竟,美味佳餚要配上米飯,才會更有味道。不過,即便大米的保質期很長,大多數人也不會一次性買幾口袋回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尤其是夏天的時候,若是將大米放在潮溼的區域,一段時間愛就會長出很多蟲子,看得人心裡難受。那麼這些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長蟲後的大米還能繼續吃嗎?
  • 大米容易長蟲子?用這3個實用的小方法,保證大米放久也不生蟲
    大米是我們的主要食物,特別是在南方地區一般一日兩頓會煮米飯吃,平常也會多買些放在家裡儲存。但是會發現大米買回來時間久了,有黑色的小蟲子在裡面爬來爬去,真是很惱火!這是因為儲存大米的方法不當,導致受潮,很容易長出米蟲子,這樣處理起來挺麻煩的,總不能三天兩頭把大米拿去曬吧。當然,我們知道長蟲子的原因,再來對付它們,保證大米存放的時間長不會長蟲子了。下面把3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分享給大家!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吃了會怎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明明米罐密封得很好,而且米也很乾淨,但是只要買來的米放置一段時間,在大家打開米罐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的小蟲子。這些蟲子外形相似,但是顏色卻不同,有的是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米罐裡有蟲子?明明很乾淨呀,蟲子都是從哪來
    尤其是夏天的時候,雨水相對來說比較多,所以很多的時候都是悶熱的天氣,讓家裡的米罐裡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 雖然這些蟲子看上去非常的小,但是數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在自己吃的米裡爬來爬去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噁心的一件事情。
  • 米罐裡的米看著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連續幾天的雨和悶熱的天氣,讓我們家中的糧食莫名其妙的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昆蟲。這些昆蟲很小,但數量很多。它們在大米或者我們買的穀物裡爬來爬去,看起來很噁心。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一大包大米中挑選出還能吃的幾兩米而已,真是浪費呀。
  • 米麵放久了,裡面的蟲子哪裡來的,生了蟲子的米麵還能吃嗎?
    豆類、穀類、麵粉等時間放長了會有蟲子,這種蟲子當然是蟲子他爹娘生出來的。蟲子生兒當然還是蟲子。問題是許多人不明白,買來的米和面,裡面沒有蟲子啊,怎麼就會憑空生出蟲子呢?這就是人們過分的相信自己眼睛了。這種蟲子成蟲體長約2.5~3毫米,寬約1~1.5毫米,顏色紅褐或瀝青色,樣子最大特點是口吻較長,有點像象鼻,故稱「米象」。大米中的蟲子多為這種蟲,但這種蟲子也會寄生在玉米、小麥、高粱、麵粉中,而且會躲在木地板裡,因此有木地板的家庭更容易出現。
  • 大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平時吃大米時,即使洗的再乾淨,也會吃到蟲卵。 大米中的蟲卵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平時看著晶瑩剔透的大米中,其實含有一些蟲卵。這並非是我們不仔細清洗或者不注意存放,完全是因為敵方太狡詐。
  • 老話說米放久了會生蟲,是憑空出現的嗎?來看看農村老人怎麼回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這個問題與沒有放魚苗的水坑裡為什麼會有魚道理類似,先給出我的答案:之所以米放久了會長蟲,主要是由於遺留或隱藏在容器中的蟲卵混入到了米中,當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如溫度、溼度等)時逐漸孵化出來而已,並非是大家想像的無中生有,也並不能以此來反駁進化論
  • 家裡的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封得再嚴也沒用,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大米是我們家裡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是少不了的,不過就是吃法不太一樣,北方人一般都喜歡用大米來熬粥喝,但是南方人都喜歡吃米飯,南方人基本上每天都離不開米飯,家裡的大米,如果放的時間久的話,大米裡面就會有蟲子,很多人都會把大米密封起來,以為這樣就不會有蟲子跑進去,但是就算是密封的再嚴也沒用,裡面還是會有蟲子
  • 是否在為家裡大米生蟲而煩惱,防蟲除蟲,這2類方法來幫你
    現在的天氣是一天比一天熱,空氣中會有潮溼的氣息,我們廚房中米、面、還有一些雜糧,只要稍一不注意,就會滋生出小蟲子。尤其是在三伏天的時候,空氣變得更加的悶熱潮溼,生小蟲子的機率就又變大了。我們如果吃生了蟲子的大米,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那麼今天小胖胖就來教給大家幾招,輕鬆有效的防止大米發黴生蟲,能夠很好的儲存大米的小妙招吧!
  • 為什麼家裡會有很多小蟲子?
    最近,住在南方的金所長很苦惱一件事,就是家裡突然出現了很多小蟲子,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有一個小蟲子屍體躺在腳下,嚇了自己一大跳。金所長百思不得其解, 家裡明明打掃得很乾淨,怎麼會有這麼多蟲子?到底是哪裡出錯了?怎麼才能消滅這些蟲子呢?
  • 大米放久了起「米蟲」,米蟲哪裡來?怎麼防?
    米蟲,字面意思「米中的蟲子」。事實上,米蟲學名叫「米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米、麵粉等食物如果存放不當,經常會起蟲子,我們會發現有的是灰褐色的硬殼蟲,有的是軟的白色蟲還有蟲絲。米蟲怎麼來的?這兩種蟲又是什麼蟲?今天帶科學密探—潮帶大家了解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