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家的米都是放在一大米缸裡,那時米都是一大袋的,放進去有大半缸。夏天的時候,大米特別容易生蟲子,是那種白白的像蛆一樣的蟲,有時是那種黑黑的硬殼蟲,看著讓人鬧心,但更煩的是那缸裡的米還有一半……
總以為是米缸裡面沒處理乾淨導致生蟲,所以每次倒米前將米缸裡面擦了又擦,還是不行。因著這米缸「陰影」,成家後,一直不喜歡用米缸或是米桶裝米,每回都是直接從米袋裡舀米出來。當然,夏季米生蟲的問題不會因為不用米缸就不存在,仍然還是有的,不過多為黑黑的硬殼蟲。淘米的時候,硬殼蟲會浮於水面,比較容易去除,倒不怎麼令人害怕。
大米裡的蟲子是從哪兒來的呢?以前疑心米缸沒搞乾淨,後來疑心有蟲爬進米袋,但從來就沒想過那也許就是附在大米裡面的蟲。
大米,看上去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人們多以察看大米的外觀來判斷米粒的好壞,可蟲卵是不容易被肉眼發覺的。夏季天氣悶熱,這合適的溼度與溫度很容易使蟲卵孵化成蟲。
當大米還是稻穀,還在田地裡時,其實就挺容易帶上蟲卵,經過糧食工廠加工後仍然會粘在一些大米上。這樣的大米裝在米袋裡,在夏季高溫時容易孵化變成小蟲子,周圍有它最愛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得也快。這也是為什麼大米生蟲後若不處理,蟲會越來越多的原因。
大米裡的這種蟲,學名為米象,又稱象鼻蟲,俗稱蛘子。常在穀物中被發現,因為繁殖速度快,為穀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
家中的大米一旦發現生蟲,可將米放在陰涼通風處,讓蟲子慢慢爬出,然後放一點八角茴香。切忌將米放在陽光下暴曬,這樣做非但達不到殺死米蟲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二三天後,大米中的米蟲定會有增無減,而且曝曬後的大米因喪失水分而影響口味。
我現在買米一般買小袋的,10斤或是20斤的,少買勤買,這樣基本上就遇不到大米生蟲的鬧心事了。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我是笑笑的麥子,謝謝您的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讚,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