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平時放在米缸的生米,放久了經常會爬一些小蟲出來,不明白的小孩子看到了難免會懷疑是米粒壞掉了,也許還會偷偷幫媽媽倒掉,以為是做了好事,保護了家裡人。其實並不是這一回事,生米悶出蟲子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是很多,把米飯下鍋前洗過幾次就好,那究竟是為什麼會長出蟲子呢?
其實啊,我們的米飯從稻穀時期在地裡就已經帶著蟲卵了,還有平時農民伯伯們打稻曬穀的時候,攤平在地上,也沾了不少蟲卵,有些蟲卵就藏在家裡的陰暗處,特別是廚房的縫隙,米缸的周圍都有它們的蹤跡。綜上所述,大米長蟲的根本問題就是從源頭開始衍生的。所以人們很難一一把它們清除。特別是季節進入了小暑後,又熱又悶的桑拿天氣已經夠讓人心煩了。
加上生米放的時間久了,溫度一升高,就會導致生米裡的幼蟲開始破殼而出,甚至發黴,更鬧心的是,一打開米槓,小蟲滿天飛。這樣的場面是不是一說就能聯想到?可能有些農村的老人們生活簡樸,常說米蟲,米蟲,都是無害的蟲。還會繼續煮來吃,但如果蟲子過多,醫學專家是不建議我們吃的,因為長了蟲的生米上面可是非常多細菌的,吃下人肚子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不好的問題。所以我們一般去市場採購還是一次不要買太多為好,少量多買,節約糧食,不浪費資源。
說到米蟲,它們其實挺脆弱的,它們一般是米象,俗稱蛘子,主要寄生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麵粉及各種穀物中。米蟲最大的特徵就是長得像甲蟲,但它們非常小,體型最大只有1毫米左右,但凡有一隻,就會有無數隻,因為它們的卵寄生在大米裡面,靠吸食大米的養分成長。想起就讓人感到非常噁心,那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消除掉這些可惡的蟲子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聊的重點。
當我們發現米象時,我們可把生米和蟲子裝在一個保鮮袋子裡,然後密封好一起放入冰箱冷凍,這種蟲子耐不住極低的溫度,基本24小時後就可以拿出來直接把蟲子挑掉。而且冷凍後的大米也不會影響口感,不然遠在東北的勞動人民可要抱怨大米不好吃了呢。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氣味驅除米蟲,這個氣味就是來自花椒,米蟲對氣味非常敏感,我們可以儘可能買多點花椒回來,用紗布分別包幾個,放在米缸的不同位置,再把米缸蓋好就行了,之後就不會再出現米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