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2020-08-12 國民老公小文

大米生蟲子在以前是很常見的事情,主要發生在儲存了2到3年的陳米中,我曾經見過有人用這個來作為反駁進化論的「證據」,覺得大米裡的蟲子就是出於某種「神奇」的變化才產生的。

這確實在很久以前很難理解,畢竟大家都覺得大米倒進米缸、罐子裡面的時候沒看到有蟲子,也不是敞著口存放的,可以是放久了這個蟲子就出現了。而且幾乎家家戶戶米缸出現的都是差不多的蟲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那麼這個蟲子到底是什麼?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這種大米中的小蟲子學名叫做米象,也有著蛘子、牛子、蛀牛子、谷牛之類的叫法,雖然它好像總是那麼「來無影去無蹤」,但其實就是一種小甲蟲而已。不只是在大米中會有米象出現,玉米、小麥、高粱等儲存的穀物中都有機會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而米象的出現也不是多麼「神秘莫測」的事情,就是大米被它的蟲卵寄生感染了而已。畢竟這種小蟲子的分布十分廣泛,而且繁殖周期很短,一個世代不超過2個月的時間,氣溫越高它們的繁殖速度就越快,在廣東這樣普遍比較溫熱的氣候下,米象甚至能達到1年7代。米象的成蟲可以躲藏在穀倉、樹皮、田埂邊、較松的泥土等等地方過冬,等發現糧食之後就會用甲蟲特有的口器將米粒啃噬開,然後在裡面產卵

所以米象的來源可以說是防不勝防的,有可能是儲存環境不嚴密被成蟲爬進去了,也有可能是有部分大米在很早之前就被藏了蟲卵。


米蟲為什麼這麼難以被發現呢?

原因如下:

米蟲的來源經過,米還沒有被去殼之前,米蟲咬開了谷穗的外殼,將蟲卵產了進去;在加工或者存放的時候,由於沒辦法篩選的那麼仔細,蟲卵很容易也跟著混進去,兩周左右蟲卵會生出幼蟲,幼蟲出生以後會馬上鑽進米粒中隱藏起來,等到合適的機會到來,就會馬上鑽出來發育,然後再不斷的產蟲卵,如果這個階段沒有被人發現,會迅速的進行繁殖。

在這之後經過1到2周的時間左右卵會孵化出米象幼蟲,這個幼蟲雖然體型相對大了不少,有3到4毫米左右,但依然是偏乳白色的,同樣不容易被人看到。而且這個階段的幼蟲會啃噬蛀入米粒裡面大量進食,也不會暴露在外面。

在幼蟲經過1個月的「胡吃海塞」之後會開始化蛹,這個蛹依然是跟大米差不多的乳白色,而且蛹的體積比幼蟲還小一點,所用我們同樣很難觀察到。

經過7到10天的化蛹之後,米象成蟲就羽化而出了,就是我們看到的那種1毫米左右長短,顏色是黑色或者褐色的樣子,直到這個時期它們才變得很容易被我們發現。


所以綜上所述,米象這種小甲蟲並不是突然出現在大米中的,可能就在大米還長在稻穗上的時候,就已經被米象在裡面產卵了。因為米象幼蟲在各個階段都有著比較有效的保護色,再加上它本身就很微小的體積。

相關焦點

  • 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從哪兒來的?還能繼續吃嗎?
    大米是南方人每天必吃的主食,若是生活中沒有了大米,那麼食物便沒有了靈魂,畢竟,美味佳餚要配上米飯,才會更有味道。不過,即便大米的保質期很長,大多數人也不會一次性買幾口袋回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尤其是夏天的時候,若是將大米放在潮溼的區域,一段時間愛就會長出很多蟲子,看得人心裡難受。那麼這些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長蟲後的大米還能繼續吃嗎?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會有蟲子,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經過幾天的雨和悶熱的天氣,我們家的大米裡長出了一些黑蟲子。這些蟲子很小,但是有很多。它們在米飯裡爬來爬去,看起來很噁心。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一大包大米中挑選出幾兩種可食用的穀物。蠶蛹會被絲包裹,絲很容易被當作大米中的碎米。成年甲蟲是最常見的黑甲蟲。它們數量眾多,經常在米粒上爬行。如果你在自己的米飯裡看到乳白色或黑色的蟲子,不要懷疑它們都是米蟲的。蟲子從哪裡來?雖然這些蟲子很小,但它們非常「神奇」。我問了我周圍的許多朋友,他們的大米被這些蟲子損害了。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小時候,我們家的米都是放在一大米缸裡,那時米都是一大袋的,放進去有大半缸。夏天的時候,大米特別容易生蟲子,是那種白白的像蛆一樣的蟲,有時是那種黑黑的硬殼蟲,看著讓人鬧心,但更煩的是那缸裡的米還有一半……總以為是米缸裡面沒處理乾淨導致生蟲,所以每次倒米前將米缸裡面擦了又擦,還是不行。因著這米缸「陰影」,成家後,一直不喜歡用米缸或是米桶裝米,每回都是直接從米袋裡舀米出來。當然,夏季米生蟲的問題不會因為不用米缸就不存在,仍然還是有的,不過多為黑黑的硬殼蟲。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發現,米放了很久,會有蟲子在大米裡面,米怎麼會憑空生出蟲子呢?其實這是米蟲,米蟲指大米裡的蛀蟲,學名為米象,常在穀物中被發現,因為繁殖速度快,為穀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麵粉、等各種貯藏的穀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現的也較多。
  • 家裡的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封得再嚴也沒用,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大米是我們家裡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是少不了的,不過就是吃法不太一樣,北方人一般都喜歡用大米來熬粥喝,但是南方人都喜歡吃米飯,南方人基本上每天都離不開米飯,家裡的大米,如果放的時間久的話,大米裡面就會有蟲子,很多人都會把大米密封起來,以為這樣就不會有蟲子跑進去,但是就算是密封的再嚴也沒用,裡面還是會有蟲子
  • 米罐裡的米看著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現在很多地方都下著雨,夏天本來就是雨水多的季節。連續幾天的雨和悶熱的天氣,讓我們家中的糧食莫名其妙的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昆蟲。這些昆蟲很小,但數量很多。它們在大米或者我們買的穀物裡爬來爬去,看起來很噁心。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一大包大米中挑選出還能吃的幾兩米而已,真是浪費呀。
  • 大米放久了會生黑色的小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許久未吃的大米在吃的時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而且即使你淘洗乾淨,在煮米時,水面上還是會漂浮幾個幼蟲或者是蟲卵,搞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黑蟲的來歷。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黑色的小蟲子是啥?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很多人都是有那樣的社會經驗,那便是本來米罐密封性得非常好,並且米也很整潔,可是要是買回來的米置放一段時間,在大伙兒開啟米罐的情況下便會發覺裡邊有很多的小蟲子。這種蟲子外觀設計類似,可是色調卻不一樣,有些是灰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為什麼大米放久了就會生蟲,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米是人們最常見的一種食材了,現在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囤幾袋大米,但是大家在做米飯的時候,往往會發現生大米裡面會出現很多的蟲子,而這些蟲子有的時候個頭非常的大,有的時候人類還看不見,這些蟲子到底是從哪出來的呢?
  • 米罐裡有蟲子?明明很乾淨呀,蟲子都是從哪來
    尤其是夏天的時候,雨水相對來說比較多,所以很多的時候都是悶熱的天氣,讓家裡的米罐裡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 雖然這些蟲子看上去非常的小,但是數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在自己吃的米裡爬來爬去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噁心的一件事情。
  • 米麵放久了,裡面的蟲子哪裡來的,生了蟲子的米麵還能吃嗎?
    豆類、穀類、麵粉等時間放長了會有蟲子,這種蟲子當然是蟲子他爹娘生出來的。蟲子生兒當然還是蟲子。問題是許多人不明白,買來的米和面,裡面沒有蟲子啊,怎麼就會憑空生出蟲子呢?這就是人們過分的相信自己眼睛了。比如蟲子,有很多人眼就看不到。你睡覺的枕頭上,你的身上臉上有很多蟎蟲,你能看到嗎?蟲子很少的情況下,或者有幾個蟲卵的情況下你能看到嗎?所以,這些米麵豆類裡面出現的蟲子,都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本來就有種子在裡面。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生了蟲子的大米還能吃嗎
    他們是一種遍及於世界各國的蟲類,米蟲不但出現在稻米中,別的的穀物中也會出現他們的影子,例如苞米和麥子等。可以說哪有穀物,哪兒就會有米蟲的影子。哪樣是米蟲?大家常常能夠見到的蟲子有二種,一種是奶白色的小蟲子,也有一種是黑色的小大眾甲殼蟲。這二種蟲子,實際上全是米蟲,只不過是她們分別是二種不一樣的生長發育階段。
  • 小米買的時候飽滿乾淨,放久了就會生蟲子,那它們從哪來的呢?
    小米買的時候飽滿乾淨,放久了就會生蟲子,那它們從哪來的呢? 在生活中,可能我們其中就有很多人是生活中的偉大科學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總是能夠解決諸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這些就未必是社會科學家所能夠做到的,而在普通大眾人們的周圍,生活是諸多的一些個雜事是難以避免的,就算是修個燈泡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生活確實是一個充滿了新奇與傳說的地方,今天我就帶你來領略一下生活中的科學奧秘。
  • 冷知識科普:為什麼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
    今天的話題是:為什麼米放久了就會有蟲子?                                                 很多人會好奇,咱們買大米時明明沒有發現蟲卵或者蟲子,為什麼放一段時間後,大米會長蟲,難道它們會穿越不成?其實,並不是這樣,之所以大米放一段時間會長蟲,和米蟲的生活習性有關。
  • 我們米飯裡居然有無數隻蟲子,它們到底從哪裡來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平時放在米缸的生米,放久了經常會爬一些小蟲出來,不明白的小孩子看到了難免會懷疑是米粒壞掉了,也許還會偷偷幫媽媽倒掉,以為是做了好事,保護了家裡人。其實並不是這一回事,生米悶出蟲子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是很多,把米飯下鍋前洗過幾次就好,那究竟是為什麼會長出蟲子呢?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吃了會怎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明明米罐密封得很好,而且米也很乾淨,但是只要買來的米放置一段時間,在大家打開米罐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的小蟲子。這些蟲子外形相似,但是顏色卻不同,有的是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大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
    米蟲在野外可以成活,它們在產卵時,會將卵產在麥穗或者稻穗上。在產卵時,成蟲會用嘴巴啃食米粒,形成一個微坑的米粒,然後將卵產於其中,之後再分泌粘液封住入口。 米蟲的蟲卵非常小,大約只有0.6毫米,而且顏色和米粒的顏色幾乎一致,從外表上看,有米蟲的米粒和沒有米蟲的米粒幾乎沒有分別。
  • 老話說米放久了會生蟲,是憑空出現的嗎?來看看農村老人怎麼回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這個問題與沒有放魚苗的水坑裡為什麼會有魚道理類似,先給出我的答案:之所以米放久了會長蟲,主要是由於遺留或隱藏在容器中的蟲卵混入到了米中,當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如溫度、溼度等)時逐漸孵化出來而已,並非是大家想像的無中生有,也並不能以此來反駁進化論
  • 密封再好的米缸,總是憑空出現黑色米蟲,這些蟲子都是怎麼進來的?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在自家的米缸會發現兩種生物:米蟲和老鼠,兩者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偷吃人類賴以生存的稻米,而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做好密封工作,老鼠不會出現在米缸,但米蟲還是會憑空出現。那麼米缸裡的米蟲到底是哪裡出現的呢?
  • 大米容易長蟲子?用這3個小方法,保證大米放久也不生蟲
    ,平常會多買些米放在家裡儲存。     但是會發現大米買回來放久了,有黑色的小蟲子在裡面爬來爬去,真是很惱火!     當然,我們知道長蟲子的原因,再來對付它們,保證大米在存放的時間內不會長蟲子了。  下面把3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