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家家戶戶都會囤積的糧食,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囤的大米——生蟲了。
這些爬來爬去的蟲子,不僅讓人食慾大減,它們還會跑出來汙染其他的糧食,讓人煩不勝煩。
但讓人疑惑的是:買來的時候這些食材都好好的,為什麼到了咱們家後,反而生蟲了呢?
米蟲到底從何來?
原因一:當糧食還在地裡時,本身就帶上了蟲卵,經過糧食工廠加工後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邊。
而蟲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見。
原因二:年年買米,年年生蟲,有些蟲卵就玩起了捉米藏,藏在米缸底、米袋縫、牆縫、地縫等地方中,由於藏得隱蔽,因此很難清除乾淨。
一般情況下,大米是不容易生蟲的,但是當大米周圍環境的溼度及溫度升高時,米蟲的孵化速度就會明顯加快了。
研究人員發現:
處於溼度70%、氣溫30℃的條件下,米蟲僅需26天就能完成一個生命周期;
在氣溫18℃的時候,米蟲則需要96天才能完成一個生命周期。
而在溫度低於11℃或高於35℃時,米蟲就不產卵了。
事實上,米蟲和菜蟲一樣,是農作物農藥使用狀況的安全參考指標,放了很久時間的米(非密封條件在夏天放3個月以上),還不長出米蟲的,更讓人擔心!
生了米蟲的大米,還能吃嗎?
有些人發現大米裡有米蟲,就覺得特別的噁心,還害怕這些米蟲身帶細菌吃壞肚子,所以會選擇把生蟲的大米扔掉。
其實,這樣做還是很浪費的。
因為,米裡面生的蟲子、蟲卵本身沒有細菌或病毒,只要大米生蟲不是太嚴重,將蟲處理乾淨後,大米還是可以食用的。
而且,通過高溫加熱,米中隱藏的蟲卵也會被殺死,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除蟲方法也很簡單:
只要把生蟲的大米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冷凍24小時後再取出,米裡的蟲子就會被凍死,而且它們多數會變成紅黑色,很容易撿出來。
蒸米飯或是煮粥之前,再把米淘洗乾淨,去除飄在水上面的被蟲蛀空的大米,剩下的部分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當然,如果家裡有篩米、面的器具,也可以通過過篩的方式清除一些碎屑、蟲子。
需要注意的是,為大米除蟲時,千萬不要選擇暴曬法,因為這樣非但達不到殺死米蟲的目的,曝曬後的大米也會因過多失去水分而影響口感。
這樣做,大米不生蟲
為了減少周圍環境對大米的影響,減少米蟲的產生,我們可以這麼做:
1
吃多少買多少,密封儲存
人少的家庭儘量買小包裝,不建議囤米;且買來的大米應封好袋口,或裝進帶蓋子的盒(箱)中,密封存放於乾燥陰涼處,不要放在廚房等溫度高、溼度大的地方。
大米不要靠牆著地放置,應該將其放置在墊板上,也可以防止黴變和生蟲。
2
巧用幹海帶
如果您習慣於買大包裝的米,那麼,在儲存時可以將幾塊幹海帶直接放入米袋中。
據實驗表明,放入海帶一周後可使大米中的各種菌類減少60%至80%,幹海帶本身還能吸收大米中3%的水分。
一般每周將海帶取出在陽光下晾曬十五分鐘後再放入,這樣就可以持續發揮作用啦。
一塊海帶可反覆使用15次以上。
3
花椒驅蟲法
準備幾十顆花椒和一張紙巾,用紙巾將花椒包好放入米袋中。
花椒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其特殊的味道,有驅蟲的作用。
當然紙巾也可以用透氣性好一些的薄布袋代替,包裹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