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我國最常見的主食,幾乎每個家庭每天都會吃,因此大米也成了我們生活中經常儲備的糧食,但我們經常發現,無論大米密封再好,它還是很容易張蟲子,尤其到了天氣炎熱的季節,這些米蟲就會一股腦兒鑽出來,頻繁在你的生活中「刷臉」,令人不勝其擾。有網友就會問了:明明我家大米保存很好,有些大米甚至都沒拆袋,還是長出了蟲子,這是什麼原因?大米生了蟲子後還能吃嗎?不要著急,聽我一一給你解答。
大米裡的蟲是什麼?為什麼保存良好的大米還會生蟲?
大米裡的蟲子名叫象鼻蟲,這是對其成長過程形態的一種比較形象的描述。我們經常看到米裡黑色的硬殼小蟲子就是它,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蟲子頭部突出,形似象鼻,因此稱之為象鼻蟲。象鼻蟲是一種依靠穀物生存的蟲子,和人類一樣,大米也是它們的主食,經過象鼻蟲啃食後的大米會變得殘缺不全。就像蔬菜上有時候會發現菜青蟲一樣,大米裡出現象鼻蟲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首先,大米在生長過程中會帶有蟲卵。既然象鼻蟲喜歡吃大米,那麼新鮮的大米肯定也很受它們的歡迎啦,當大米還在地裡長著時,成蟲可能就已經捷足先登了。它們不僅在地裡「野餐」,還會把這裡當成最佳的「育兒所」在稻穀上產卵,這樣,等到時機成熟後,幼蟲破卵而出,糧食就在身邊,對它們的生存提供了幫助。
其次,大米的加工過程無法去除所有象鼻蟲或者蟲卵。我們知道,大米的加工過程其實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去殼,而這種簡單的去殼方法是無法保證清理掉所有的象鼻蟲或者蟲卵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蟲子或者蟲卵被裝進米袋,帶進家裡。
除此以外,在運輸大米的過程中也容易吸引更多的象鼻蟲,它們會藏在米裡,跟著大部隊潛伏進家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米之所以會生蟲,說明大米在生長、加工的過程中很少使用藥物,長蟲或許也是大米綠色無汙染的證明。
長了蟲的大米還能吃嗎?
答案是肯定的——儘管吃,沒毛病。米蟲的一生可能都在米袋裡度過,它吃的食物就是大米,相對來說是比較乾淨的,最關鍵的一點是,米蟲無毒,本身也不會攜帶病菌,如果再進一步研究,你還會發現,這種蟲子還富含高蛋白……啥都愛吃的廣東人可能就要按捺不住了。
對米蟲的說明並不是為了給大家加餐,而是想告訴你大米生蟲了不用擔心,把米洗洗乾淨,正常吃沒問題!大米並不會因為生了蟲而失去營養,更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因此,家裡的大米如果生蟲子了,不要太過擔心,淡定洗乾淨大米就可以正常吃了。真正有害的不是大米生蟲,而是大米發黴,黴菌才是糧食裡的頭號殺手,這點大家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