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靈異:最悱惻的中秋月圓詩,竟是納蘭性德亡妻在夢中的作品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清朝納蘭性德
康熙16年,此時納蘭性德23歲。此年的五月三十日,是納蘭性德短暫一生的分界點。此前他如月東升,十八歲就考中了舉人,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只是因為感染春寒,錯過了殿試。雖然後來的乾隆皇帝對納蘭性德抱懷疑態度,認為他這麼快的獲得進士資格,是他的父親明珠和老師徐乾學背後操作的,但科考在清朝有意向貴族子弟傾斜,是清朝一項制度,而納蘭性德無疑是當時貴族讀書人的佼佼者,所得這樣的榮譽並為過。
雖然錯過殿試,但納蘭性德這麼年輕,不過是再等三年而已。在這期間,他收穫的幸福的婚姻,於20歲那年迎娶了故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
這樁婚事的成就,是一個謎。因為它是皇帝的指婚還是父母之命,還是納蘭性德自己的爭取,已經無從得知。但是納蘭性德和妻子的感情超乎想像的甜蜜。他們似乎沒有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婚後不久,納蘭明珠將「桑榆墅」劃給小夫妻居住,在這園林與田園交美的地方,納蘭性德尚未進入仕途,只是備考下一輪進士,對於他來講,探囊取物,和妻子在這裡過著神仙一樣甜蜜而寧靜的家常生活。用現代的觀點,這麼年輕就過上了田園牧歌的浪漫生活。
有限散落在詩詞裡,納蘭妻子的形象,零碎卻生動。比如她靦腆柔情,浪漫多姿。納蘭性德外出回家後,記住了她下樓的美麗,他叫了她一聲,她的笑容在夕陽裡分外生動。她喜歡荷花,庭院裡又有迴廊和梨花,兩個人消磨著恩愛歲月。小主婦雖然不工詩,但是讀書識字,能夠鑑賞納蘭性德的詩詞,兩個人有時候在家裡喝茶猜字,也不知道是納蘭性德逗她還是兩個人談到了興奮處,竟然茶水打翻,淋了一身。但顯然這個過程自然而親密,已經是水乳交融的真正夫妻的感情,納蘭性德之後,再也沒有遭遇過如此親密而平等的另一半。
盧氏身在富貴,卻不虛榮,納蘭性德的衣裳都是她用心補綴。雖然可以當做貴族間一種打發時間的閒情,但是難得兩個人在最細膩的地方能夠感知對方的柔情。
相處兩年之後,迎來了飽滿,一是二十二歲的納蘭春天再戰進士,一路順風,通過殿試,直等待年輕皇帝分配工作,二是這位妻子懷孕。人生至喜,仿佛是這樣如雙到來,納蘭性德幸福滿滿,如果不出意外,納蘭性德平穩進入仕途,妻子和孩子是他得力支撐。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納蘭性德二十三歲,人生漸漸如皎潔飽滿的春月,四月底,孩子生下來,是個男孩,但是五月三十日,孩子剛剛滿月,整個府邸和整個家族都陶醉在添丁進口,後繼有人的喜悅時,妻子因為產後寒疾,倉促謝世,時年人生最美的錦瑟年華,21歲。
納蘭性德的心境從此改寫。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之後的納蘭性德,再也找不回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和信任,哪怕他步步高升,前程似錦。妻子將他最單純的愛帶走了。如果一個人的成年禮,是必要經歷風雨,納蘭性德的這次成年禮,如同大雪壓折金線柳,一生都沒有緩過勁來。
妻子忽然的謝世,讓納蘭陷入精神的痛苦。在明知道妻子已經死亡,但是他不斷做著和妻子有關的夢。七月七日夢見妻子拿著從前的信物,這讓納蘭性德感到天地確有靈魂的存在,妻子只是去了天國,而不是真的和他斷了緣分,他在七夕和中元節向著妻子的靈魂發誓,相信自己一定會和妻子的靈魂相見,哪怕地老天荒。
我想納蘭性德肯定做過自殺和死亡的行為,但是被勸阻。但納蘭性德為何如此依賴妻子,雖然世人只以情深來看待,有理由相信納蘭性德在妻子之前,家庭感情上是欠缺的。這是清朝貴族家庭的通病,以政治為紐帶的婚姻,被各樣禮儀所捆綁限制,反而失去最真實的人和人的親密感。
納蘭性德的妻子,應該是在家裡停靈三天或四十九天,然後送往祖墳下葬,但是由於納蘭性德有進士資格,但沒有獲得職位,妻子的靈柩寄放在離祖墳不遠的雙林寺,長達一年之久。而孤獨的納蘭性德,經常去寺廟陪伴。
在傳統的中秋節之後,是重陽節。
納蘭性德仍舊不能從妻子離開的悲哀解脫,不僅如此,此年中秋之後,重陽節之前,又發生了一件靈異的事情。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納蘭性德的《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在重陽節之前的農曆九月六日晚上,納蘭性德再次夢到了妻子,夢見妻子穿著白衣裳,畫著淡妝,牽著他的手,哭著說了很多話。但是在夢中,妻子忽然吟詩,」我抱著惆悵離開,只願意自己化做天上的圓月,每年都可以照耀你,你是我的愛人和團圓的希望。」醒來後的納蘭性德百感交集痛哭失聲,他的妻子雖然也算博學多才,但是對詩詞並不內行,且生前沒有或很少做詩,怎麼會說出這麼斷腸的句子。而納蘭性德寫下來著名的《沁園春》來悼念妻子。其間的內容不是今天主要談的。
今天主要談的就是她妻子在夢中的這句詩。
它究竟算是納蘭性德的作品,還是算他妻子的神鬼之作?
一,從古代的靈魂學說,古人是願望人死後精神不滅,這已經是很多人的願望和信仰,但是實證難求。這句詩有情境的真實和生動,打動人心,是因為仿佛是一個女子的心情口氣和悲傷。
二,從現代夢的分析,所有的夢都是外界環境激發了人的潛意識。夢中妻子一而再的出現並且悲傷,害怕被遺忘和拋棄,是納蘭性德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了解妻子的處境和心理。妻子喪父,且自己是她終生的依託。但居然在眼皮底下出現了死亡這一黑暗事件,極大衝擊了納蘭性德,他肯定會質疑自己的能力,沒有保護好妻子。妻子的悲傷與害怕,同樣是他此時的脆弱和無力。
三,這句詩當然算做納蘭性德的作品。夢是他的另一種釋放,而夢中的妻子是他靈魂的又一個化身。他也害怕失去,並努力抓住。
四,雖然詩是上天的禮物,經過詩人的口和筆,將它寫出流傳於世,但是詩人的才智和敏感是過濾採集創作詩的獨特個體。正是因為這是納蘭性德的夢,而詩句又沒有現實的文本來源,這就是納蘭性德的詩。只是他的情感以妻子託夢的方式得到宣洩。
五,這句詩是夢中所得。因為納蘭性德沒有必要去製造佳話,畢竟各種資料表明他此時的確是處在巨大的悲慟和低迷之中。雖然古代文人喜歡做悼亡詩來博取同情和詩名,但是這應該和納蘭性德沒有關係。他的貴族地位,優渥的處境不需要過分沽名釣譽。相反對於尚未正式閱歷人生和進入仕途的納蘭性德,保有貴族家庭子弟難得的單純和率真。
所以這句詩,是納蘭的作品。因為他的妻子,關於他的妻子,更關於他自己。
研究納蘭性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一個盛世的貴族,短暫三十年的生涯,悲傷與失落,不幸福感延續一生,或這是清朝統治的真實殘酷。它用集權的方式,控制貴族精英的生活,使他們各自孤獨,割裂著正常的親情,雖然有助於統治的長久,但其中的個體多有成長的不幸。
納蘭性德的悲劇表面看起來是個人的,實際是那個時代的。所有人,哪怕是貴族精英,都在孤獨裡異化為統治的工具,而關於他們的幸福,從出生就註定缺失。妻子的死亡只是納蘭性德心靈沙漠跋涉,壓垮駱駝的又一根稻草。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