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夢中聞詩,算納蘭性德的作品嗎

2021-01-08 騰訊網

詩詞靈異:最悱惻的中秋月圓詩,竟是納蘭性德亡妻在夢中的作品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清朝納蘭性德

康熙16年,此時納蘭性德23歲。此年的五月三十日,是納蘭性德短暫一生的分界點。此前他如月東升,十八歲就考中了舉人,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只是因為感染春寒,錯過了殿試。雖然後來的乾隆皇帝對納蘭性德抱懷疑態度,認為他這麼快的獲得進士資格,是他的父親明珠和老師徐乾學背後操作的,但科考在清朝有意向貴族子弟傾斜,是清朝一項制度,而納蘭性德無疑是當時貴族讀書人的佼佼者,所得這樣的榮譽並為過。

雖然錯過殿試,但納蘭性德這麼年輕,不過是再等三年而已。在這期間,他收穫的幸福的婚姻,於20歲那年迎娶了故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

這樁婚事的成就,是一個謎。因為它是皇帝的指婚還是父母之命,還是納蘭性德自己的爭取,已經無從得知。但是納蘭性德和妻子的感情超乎想像的甜蜜。他們似乎沒有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婚後不久,納蘭明珠將「桑榆墅」劃給小夫妻居住,在這園林與田園交美的地方,納蘭性德尚未進入仕途,只是備考下一輪進士,對於他來講,探囊取物,和妻子在這裡過著神仙一樣甜蜜而寧靜的家常生活。用現代的觀點,這麼年輕就過上了田園牧歌的浪漫生活。

有限散落在詩詞裡,納蘭妻子的形象,零碎卻生動。比如她靦腆柔情,浪漫多姿。納蘭性德外出回家後,記住了她下樓的美麗,他叫了她一聲,她的笑容在夕陽裡分外生動。她喜歡荷花,庭院裡又有迴廊和梨花,兩個人消磨著恩愛歲月。小主婦雖然不工詩,但是讀書識字,能夠鑑賞納蘭性德的詩詞,兩個人有時候在家裡喝茶猜字,也不知道是納蘭性德逗她還是兩個人談到了興奮處,竟然茶水打翻,淋了一身。但顯然這個過程自然而親密,已經是水乳交融的真正夫妻的感情,納蘭性德之後,再也沒有遭遇過如此親密而平等的另一半。

盧氏身在富貴,卻不虛榮,納蘭性德的衣裳都是她用心補綴。雖然可以當做貴族間一種打發時間的閒情,但是難得兩個人在最細膩的地方能夠感知對方的柔情。

相處兩年之後,迎來了飽滿,一是二十二歲的納蘭春天再戰進士,一路順風,通過殿試,直等待年輕皇帝分配工作,二是這位妻子懷孕。人生至喜,仿佛是這樣如雙到來,納蘭性德幸福滿滿,如果不出意外,納蘭性德平穩進入仕途,妻子和孩子是他得力支撐。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納蘭性德二十三歲,人生漸漸如皎潔飽滿的春月,四月底,孩子生下來,是個男孩,但是五月三十日,孩子剛剛滿月,整個府邸和整個家族都陶醉在添丁進口,後繼有人的喜悅時,妻子因為產後寒疾,倉促謝世,時年人生最美的錦瑟年華,21歲。

納蘭性德的心境從此改寫。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之後的納蘭性德,再也找不回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和信任,哪怕他步步高升,前程似錦。妻子將他最單純的愛帶走了。如果一個人的成年禮,是必要經歷風雨,納蘭性德的這次成年禮,如同大雪壓折金線柳,一生都沒有緩過勁來。

妻子忽然的謝世,讓納蘭陷入精神的痛苦。在明知道妻子已經死亡,但是他不斷做著和妻子有關的夢。七月七日夢見妻子拿著從前的信物,這讓納蘭性德感到天地確有靈魂的存在,妻子只是去了天國,而不是真的和他斷了緣分,他在七夕和中元節向著妻子的靈魂發誓,相信自己一定會和妻子的靈魂相見,哪怕地老天荒。

我想納蘭性德肯定做過自殺和死亡的行為,但是被勸阻。但納蘭性德為何如此依賴妻子,雖然世人只以情深來看待,有理由相信納蘭性德在妻子之前,家庭感情上是欠缺的。這是清朝貴族家庭的通病,以政治為紐帶的婚姻,被各樣禮儀所捆綁限制,反而失去最真實的人和人的親密感。

納蘭性德的妻子,應該是在家裡停靈三天或四十九天,然後送往祖墳下葬,但是由於納蘭性德有進士資格,但沒有獲得職位,妻子的靈柩寄放在離祖墳不遠的雙林寺,長達一年之久。而孤獨的納蘭性德,經常去寺廟陪伴。

在傳統的中秋節之後,是重陽節。

納蘭性德仍舊不能從妻子離開的悲哀解脫,不僅如此,此年中秋之後,重陽節之前,又發生了一件靈異的事情。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納蘭性德的《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在重陽節之前的農曆九月六日晚上,納蘭性德再次夢到了妻子,夢見妻子穿著白衣裳,畫著淡妝,牽著他的手,哭著說了很多話。但是在夢中,妻子忽然吟詩,」我抱著惆悵離開,只願意自己化做天上的圓月,每年都可以照耀你,你是我的愛人和團圓的希望。」醒來後的納蘭性德百感交集痛哭失聲,他的妻子雖然也算博學多才,但是對詩詞並不內行,且生前沒有或很少做詩,怎麼會說出這麼斷腸的句子。而納蘭性德寫下來著名的《沁園春》來悼念妻子。其間的內容不是今天主要談的。

今天主要談的就是她妻子在夢中的這句詩。

它究竟算是納蘭性德的作品,還是算他妻子的神鬼之作?

一,從古代的靈魂學說,古人是願望人死後精神不滅,這已經是很多人的願望和信仰,但是實證難求。這句詩有情境的真實和生動,打動人心,是因為仿佛是一個女子的心情口氣和悲傷。

二,從現代夢的分析,所有的夢都是外界環境激發了人的潛意識。夢中妻子一而再的出現並且悲傷,害怕被遺忘和拋棄,是納蘭性德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了解妻子的處境和心理。妻子喪父,且自己是她終生的依託。但居然在眼皮底下出現了死亡這一黑暗事件,極大衝擊了納蘭性德,他肯定會質疑自己的能力,沒有保護好妻子。妻子的悲傷與害怕,同樣是他此時的脆弱和無力。

三,這句詩當然算做納蘭性德的作品。夢是他的另一種釋放,而夢中的妻子是他靈魂的又一個化身。他也害怕失去,並努力抓住。

四,雖然詩是上天的禮物,經過詩人的口和筆,將它寫出流傳於世,但是詩人的才智和敏感是過濾採集創作詩的獨特個體。正是因為這是納蘭性德的夢,而詩句又沒有現實的文本來源,這就是納蘭性德的詩。只是他的情感以妻子託夢的方式得到宣洩。

五,這句詩是夢中所得。因為納蘭性德沒有必要去製造佳話,畢竟各種資料表明他此時的確是處在巨大的悲慟和低迷之中。雖然古代文人喜歡做悼亡詩來博取同情和詩名,但是這應該和納蘭性德沒有關係。他的貴族地位,優渥的處境不需要過分沽名釣譽。相反對於尚未正式閱歷人生和進入仕途的納蘭性德,保有貴族家庭子弟難得的單純和率真。

所以這句詩,是納蘭的作品。因為他的妻子,關於他的妻子,更關於他自己。

研究納蘭性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一個盛世的貴族,短暫三十年的生涯,悲傷與失落,不幸福感延續一生,或這是清朝統治的真實殘酷。它用集權的方式,控制貴族精英的生活,使他們各自孤獨,割裂著正常的親情,雖然有助於統治的長久,但其中的個體多有成長的不幸。

納蘭性德的悲劇表面看起來是個人的,實際是那個時代的。所有人,哪怕是貴族精英,都在孤獨裡異化為統治的工具,而關於他們的幸福,從出生就註定缺失。妻子的死亡只是納蘭性德心靈沙漠跋涉,壓垮駱駝的又一根稻草。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華好詩詞沁園春|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沁園春·恨鄭燮〔清代〕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籲一兩聲?癲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悽清。
  • 納蘭性德做了個夢醒來寫下這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句句令人斷腸
    不過悼亡詩詞寫得最傷感的,還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說起納蘭性德,很多人都會用8個字來形容他: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17歲就入了國子監,可謂是少年早慧。而在感情上他本有個青梅竹馬的女子,但是最終那女子卻被送進宮當了皇帝的妃子,這件事也讓納蘭性德始終耿耿於懷。
  • 中國古典愛情詩的桂冠詩人——納蘭性德!堪稱情詩王子
    盧氏沒有詩詞作品傳世,但納蘭性德在《浣溪沙》中曾引用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故事,說他和夫人也是「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此外,在夢亡婦的《沁園春》之前,他還別有長序,其中說盧氏「素未工詩」,但夢中離別卻有「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之語,由此不唯可見他們鶼鰈之情好情深,尤可見這一雙伉儷精神上之相知相得。
  • 納蘭性德最悽美的10首詞: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容若《長相思》說起來,這首詩並不悽美,卻字字含情。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納蘭容若《南鄉子·為亡婦題照》在忘記你的樣子之前,在我老去之前,要為他寫一首詩、畫一幅畫,熱情和冰冷相間,恰好與黎明相似。這應該是納蘭此刻的心境。
  •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03、難忘是盧氏,一片傷心畫不成初戀的毀滅,使納蘭性德一蹶不振,鬱鬱寡歡。為了使兒子儘快從情傷中走出,納蘭性德的父母為他精心張羅了一門親事。她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生得花容月貌,慧敏嫻雅。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夢醒之後,納蘭性德寫下了: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依,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來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 郎士元的詩有哪些?郎士元的詩詞全集48首
    雖為感恩者, 竟是思歸客。 流落荊巫間, 裴回故鄉隔。 離筵對祠宇, 灑酒暮天碧。 去去勿復言, 銜悲向陳跡。 句 其三 - 唐代·郎士元 寂寞舟中誰供問。 聞吹楊葉者二首 - 唐代·郎士元 妙吹楊葉動悲笳, 胡馬迎風起恨賒。 若是雁門寒月夜, 此時應卷盡驚沙。 天生一藝更無倫, 寥亮幽音妙入神。 吹向別離攀折處, 當應合有斷腸人。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納蘭性德最美寫月詞,每一句都精緻,寓意月亮的圓缺和人生的離別
    古代詩人對於月亮,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月圓月缺。自古以來,人們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所以對於情感的表達也是最為明顯的了。夫妻愛情兩人本為一對,月圓之時,正是兩人團圓之時。而兩人的離別,在月亮上的反映就是月缺。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宇宙萬物的時間不一樣嗎?《莊子·逍遙遊》認為時間有小大之別,且小年不知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芸芸眾生以為活了幾百歲的彭祖就是長壽,殊不知還有更大的生命,不知時間可以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 冷眼遙看恨不眠,徒自上弦待下弦;八首詠月詩,遇見醉美的月亮
    古典君分享八首詠月詩,您會聽到月的歡歌沉吟,看到月的迷離漫舞,體會到月的惆悵多情。夜深月明,只願與你一起,遇見醉美的月亮。——皛玊題記月亮在傳統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的象徵,它寄託了相思,表達了懷念,是人類美好情感的載體。《七律·殘月》(平水韻 上平八齊)君總淩虛我杖藜,思心徒自隔雲泥。此方登陟東山上,彼已沉淪北海棲。
  • 袁說友的詩有哪些?袁說友的詩詞全集32首
    危坐我方詩興切, 薄寒誰伴酒腸寬。 世間最是羇懷惡, 猶得亭花著意看。 理髮 - 宋代·袁說友 揀發亭移晝,臨風手獨搔。 愁添絲幾縷,老怯鬢雙毛。 自嘆頭顱薄,空懷膽氣豪。 年華莫相逼,疏櫛已細繅。
  • 納蘭詞解:納蘭性德塞上詠雪花,應該是寫在什麼時候?
    第三種,是納蘭性德二十八歲秋冬出使梭龍,一路四個月,艱辛坎坷,背負軍事任務時期所寫。 此時納蘭性德就算冬天陪著康熙扈駕,工作職業之外,他還有感情的餘韻,虛幻的寄託,願意和妻子生死相隨。誓言和願望也有一種虛幻的安慰感。 所以這首詩裡開闊蒼涼是不太適合這個時期的納蘭心境的。他可以說妻子不是人間富貴花,但是詩詞裡流露的強烈的孤寂自傷,卻不應該是這個時期的。
  • 詩詞丨最圓的月亮,還是家的方向
    不知天上宮闕(5),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6)歸去,又恐瓊樓玉宇(7),高處不勝(8)寒。起舞弄清影(9),何似(10)在人間?轉朱閣(11),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12),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13)古難全。但(14)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15)。
  • 納蘭性德三首跟雪有關的詩詞,又冷又美
    第一首詩《長相思·山一程》,背景是作者跟隨康熙皇帝出徵的情景,整體上是一種描寫了遠離的愁思,第一句就非常的有感覺「山一程,水一程」,描寫路途遙遠,也寫出了離開家越來越遠,「身向榆關那畔行」,寫出了出行的方向,「那畔行」又寫出了此行的心情,多半是不想去。「夜深千帳燈」這句寫出了出行隊伍的壯觀,千帳燈。
  • 張蠙的詩有哪些?張蠙的詩詞全集53首
    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鹹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鹹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後為金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