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可以提煉成汽油,所以也為燃油汽車帶來了「動力」。伴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原油的價格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人好奇的是原油出口為什麼是用桶進行計價的,而不是每噸多少錢呢?一桶究竟有多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需要明確「桶」的概念,桶是目前大部分重要原油期貨計價單位,幾大原油的期貨交易量幾乎佔據了全部市場的份額。不過也有部分原油期貨不以桶來計價,就像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是按照千克進行計價的。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原油交易是用桶裝的,因為價格按照桶計算,因此也造成了大部分人的誤解。其實原油主要依靠的是管線運輸,從油田運輸到提煉廠,或者運輸到出口港之類的。通過當地的管線直接運輸到儲備庫中,桶從根本上來說只是一個計價單位,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一桶多少錢。
用「桶」來計量原油在全世界的覆蓋範圍就像美元的地位一樣,原油可以說是少部分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採用美元來進行計算。因為現在石油工業上的大部分標準都是來源於美國,加上美國又是石油消費大國,在這方面還是有著一定話語權的。
不可否認的是,美元作為全球準備貨幣,與其他貨幣相比穩定性更高。因此原油會採用美元進行計價也是無可厚非的。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感到好奇了,一桶原油究竟有多重呢?按照標準來看一桶原油相當於42美制加侖,約等於159升。當然這也只是個容積,不同品質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是有著差別的。高品質原油因為密度較低,因此重量會比密度高的原油要輕。成品油一桶等於55美制加侖,相當於208升,又被稱為「210油桶」。因此原油交易和成品油桶雖然裡面都含有「桶」這個字,不過從概念上來說並不一樣。
其實在石油的開採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確實就是桶。但是那時候的桶只是一個承載工具,並不是用來計算體積之類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不少人就養成了用桶來裝載石油的習慣。逐漸的大家也就習慣用桶來當成石油計量單位了。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是使用桶來進行計量石油的,但是我國不一樣,使用的計量單位是噸。包括在發布一些數據時,使用的也是噸這一單位。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在進口原油這方面耗費的資金達到2400億美元,平均每桶的價格達到73美元。按照這樣的單價來看,與去年國際油價的水平是相吻合的。看到這裡你們明白國際上所說的桶是什麼意思了嗎?不要再將桶的概念混淆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