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建國後為何十萬大軍神秘進出羅布泊?

2021-01-21 中國網文化

陳士榘將軍(資料圖)

1994年初春的南國羊城,正是英雄花盛開的時侯。

我採訪了共和國上將陳士榘。

一位八十六歲的老人,仿佛一座小山似的從內室緩緩移到客廳來。他的衣著有點出格:身穿紫紅色對襟大褂,頭戴一頂黑色花緞小圓帽(蘇加諾總統戴的那種帽)。方方的臉龐上,嘴闊、鼻高、耳大,雙頻緋紅。濃濃的兩道劍眉下,一雙曾經洞察戰爭風雲的眼睛依然閃爍著智慧和敏銳的光芒。

老人不用拐杖,推開家人和秘書的攙扶,徑直走過來和我握手,然後轉身坐在沙發上,依然象一座山。

陳士榘將軍是仍然健在的秋收起義參加者之一(還有一位為張宗遜)。在紅軍時期,他曾任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長,是林彪十分賞識的高參。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擔任過八路軍的主力一一五師參謀長。在解放戰爭時期,他轉戰華東,出任過戰功赫赫的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建國後,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第一任司令員,曾任特種工程兵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將軍一生戎馬倥惚,戰功卓著,然而最為將軍所自豪和樂道的是他親自組織和指揮了我國「兩彈」基地的建設。

毛澤東主席說,沒有原子彈這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我們就搞一點原子彈和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一架蘇制伊爾軍用飛機緩緩飛離北京。飛機經太原到銀川,繞行蘭州,再直奔新疆哈密。藍藍的天空中,呈現出一條被拉長了尾巴的大「S」形航跡......

陳士榘將軍回憶:「不知道是由於飛機飛行高度的逐漸上升,空氣越來越稀薄,還是什麼原因,好象有一沉重的東西壓在我的身上,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難。我使勁地做了個深呼吸,透過機窗玻璃,鳥瞰大地......」

1958年盛夏,陳士榘將軍率30多人在北京西郊機場乘飛機飛向祖國的大西北。同行者不是那些跟隨將軍身經百戰的將士,而是一批彬彬有禮的專家學者。他們是二機部、科學物理研究所和工程兵勘察設計部門的專家,還有幾位負責核試驗基地的蘇聯專家。

這是一次擔負重大使命的秘密飛行。

1958年4月的一天。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辦公大樓裡,周恩來總理主持的軍委會議正在進行。當周總理宣布:「請錢學森同志談談在我國發展飛彈技術的規劃設想」時,與會的元帥和將軍們無不以敬慕的眼光望著錢學森,會場一片寂靜。錢學森發言時,這批身經百戰的元帥和將軍們聽得十分專注、認真,既如譏似渴,又興奮異常。

會後,陳士榘將軍問錢學森:「在發展兩彈方面,我們工程兵能做些什麼?」錢學森回答:「搞兩彈是離不開工程兵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個月後,黨中央根據軍委會議的報告決定,建立並發展我國的飛彈事業。10月8日,成立了以錢學森為院長的我國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8年夏,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上指出:「沒有原子彈這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我們就搞一點原子彈和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在國防部大樓召開的這次軍委擴大會決定,儘管我國國民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兩彈工程不能下馬,核彈試驗繼續進行。

陳士榘將軍說:「原來兩彈工程都不是工程兵的事。開始軍委決定由炮兵擔負飛彈基地建設任務,炮兵司令陳錫聯建議還是由工程兵來搞合適。中央軍委同意了這個意見。核基地建設任務本來是國防科委負責,但他們也認為困難很大,要求工程兵幫忙。後經上級批准,飛彈試驗基地與核基地均由工程兵負責建設。飛彈試驗基地代號為20基地,核試驗基地代號為21基地。這樣我的肩頭壓上了兩個沉重的擔子。」

飛機降落在新疆哈密機場。昱日,陳士榘將軍一行分乘兩架蘇制直升飛機向敦煌以西的羅布泊東北上空,宏觀觀察了這片荒涼的沙漠。綠色漸漸消失,一片滾滾黃沙自飛機頭部湧來。接著便是紅黃相間的大沙漠,有幾塊綠如瑪瑙的小水域點綴其間。

陳士榘將軍說:「核試驗區的要求是200公裡半徑範圍內沒有生物的地區。這次空中勘察確定了核試驗區域,根據蘇方專家的意見,我們初步劃定在哈密以南,敦煌以西。這塊地區曠無人煙,基本沒有有價值的工農業基地,地勢平坦開闊,符合試驗要求。」

「飛機從北疆飛往南疆,經過阿克蘇時,眼前出現了一片銀色的世界。」陳士榘將軍繼續說:「你一定以為是雪,其實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杏花開放了。」望著我驚訝的神情,老人微笑著說:「這大概是因為天山擋住了西伯利亞的寒流,又得益於阿克蘇河水的緣故。當時的北京只是偶見豔陽春色,這裡早已杏雨丹紅,氣候特別溫暖。」

1959年初,陳士榘和萬毅、孫繼先三將軍再次到羅布泊勘察。勘察結果認為,這裡的地形、地質條件符合要求,是一塊得天獨厚的核試驗場區。他們聯合向國防部報告,建議核試驗場地定在羅布泊西北地區。不到一個月,中央批覆同意。隨之,一萬人的施工隊伍開進了羅布泊。

「這是一次冒險飛行。」陳士榘將軍忘不了那次飛行的驚險歷程。

為了觀察方便,陳士渠乾脆坐在駕駛員和機械師中間。過了阿克蘇後,飛機連續飛行了三個小時,看不到一塊綠地和村莊。當飛機靠近天山時,陳士渠問駕駛員:「能飛進峽谷去嗎?」

駕駛員回答:「從沒有飛過!」

「進去看看行嗎?」

「這.....」

陳士榘再三動員,駕駛員才勉強同意試試看。

「請首長坐穩,飛機準備進入天山峽谷!」

駕駛員話音未落,眼前突然一片黑暗。飛機象被裝進了一個四面封閉的匣子裡,令人毛骨沭(樹心旁)然。三將軍面面相窺,不知此行是兇是吉?

飛機在黑匣子裡飛著飛著,眼看就要撞到山崖。突然,大伙兒只覺得身體往上一提,飛機猛一抬頭,直插一個山岈口。一出山岈口,眼前便豁然開朗: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塔裡木大盆地出現了!

一個個人、一支支部隊神秘地消失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制序列中增加了「7169部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連長的新婚第二天清晨,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電話是他的一位老首長打來,要他立即趕到西北某地,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不許告訴任何人。

「連愛人也不告訴嗎?」連長不解的問。

「是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否則,按洩漏軍事機密處理......」

連長回來輕輕吻了吻正在熟睡的妻子的眼皮,捎上洗刷用具就走了。

當妻子醒來時,發現丈夫不在了。一天、兩天、三天......妻子問公公婆婆,問同事鄰裡,問當地政府,誰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到哪裡去了。

她挺著一天天大起來的肚子,到哈爾濱、到瀋陽去尋找她的丈夫,哭得象孟姜女一樣悽慘。

直到第6個月,這對新婚夫婦才「接上頭」。從羅布泊發出的信,走了兩個月才到達她的手裡。醫生說,如果信再晚幾天,也許她就會完全瘋了。

我講完了這個聽來的故事,問陳士榘將軍:

「有沒有這回事?」

將軍笑道:「在羅布泊,這樣的故事多得很!」

他也說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副教授叫王汝芝,她接到二機部的秘密調令,按規定瞞著丈夫,藉口出差,來到遙遠的羅布泊,擔任工程研究所所長。有一次,她在羅布泊散步時,遠遠看到一個穿軍裝的男人很象她的丈夫,走近一看,果然是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原來她丈夫與她一樣,也接到了秘密調令,遲她一個月來到了羅布泊。

1958年,隨著一個個人、一支支部隊神秘地失蹤,一個代號為「7169」的部隊在羅布泊誕生了。這就是為建設飛彈、原子彈試驗基地而組建的特種工程兵部隊。陳士渠將軍就是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兼政委。

陳士榘將軍扳著指頭回憶說——

從1958年3月30日,中央軍委的第一個調令起,羅布泊先後調來12個工程兵團,即工程兵建築第101團、103團、107團、109團、123團、124團、125團,工程兵第4團、第6團、第8團、第9團、第15團。還有兩個工程兵師:53師和54師,以及汽車第36團、第37團;工程技術大隊,3所醫院,一個通訊營、一個勘察隊,一個辦事處;另有印刷、木材加工、機械修配、農牧場等七個;配屬單位有:步兵195師(後改為工程兵52師),鐵道兵第10師,通訊兵通訊工程團,空軍建築第6分部等。上述部隊共有十萬之眾。

自從樓蘭國滅亡之後,羅布泊一千六百多年來從未有過如此熱烈的車喧人鬧。參加兩彈基地建設的工程兵指戰員,使這片沉寂的土地沸騰了。一頂頂毗連的綠色帳篷點綴得羅布泊生機盈然,一批批儀器儀表以爆心為圓點布置在不同的工號中,一條條粗如手臂的電纜將爆心與各個控制站聯為一體。羅布泊這片浩無人煙的戈壁灘,真正成了一座整裝待命的戰場。

陳士榘將軍說:「由於當時的特殊背景和嚴格的保密制度,十萬大軍默默地開進羅步泊,又默默的撤離羅布泊。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業績至今仍鮮為人知。在當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從事兩彈研製的科學家和試驗發射部隊,而從未聽說那個代號為『7169』的特種工程部隊也為我國的兩彈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想到這裡,我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不安的複雜感覺。」

向「死亡之海」挑戰

「孔雀河的幹河床中,偶爾有蘆葦、紅柳和一些低矮的小灌木出現,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一汪不動的死水。此外便是幹沙、泥沼或白花花的鹽鹼,連河灘中的石頭和敗草的枝葉上,也掛著一層白霜。而河床以外,則是一片又一片的戈壁。車子行駛了一兩個小時都是這樣的情景,就象行駛在古代的洪荒歲月。

「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一些沙漠動物,也是呈現著原始的洪荒狀態:黃羊、野鹿、野駱駝,看見車子到來,瞪著質樸、呆滯的眼睛,依然緩行慢走,我行我素,毫無恐慌的表現。

「忽然,我們看到了一架飛機。這是在羅布泊西岸的樓蘭古城遺蹟旁,一架象恐龍骨架一樣的帆布翼飛機。在距飛機80米處,躺著3男1女4具乾屍,有的捲曲著,有的臥著,有的趴著,由此可以想像到他們臨死前極力掙扎的痛苦情景。」

......

隨著陳士榘將軍的回憶,我似乎看到了十萬工程兵在「死亡之海」羅布泊生存、奮鬥的一幕幕情景--

地質隊的一位女技術員在帳篷門口看報紙,一陣風把報紙跑了。她提著裙子去追,誰也沒有想到她竟一去不復返。

有一個戰士到孔雀河邊割蘆葦蓋「幹打壘」也神秘地失蹤,部隊派出上千人結成人網尋找好幾天,毫無結果。一年後,屍體竟然就在附近的蘆葦叢中出現,這具已經乾枯了的遺體,手槍水壺還挎在身上。

第一支勘察隊在大沙漠遇上了沙暴,飛沙走石三天三夜,兩個人被刮沒了,指揮部派人找了5天,才把他們找到,幸虧他們抱住了一叢駱駝刺,使身體上的水分未完全耗盡。

有一次,一輛40噸重的大油罐車竟被風颳出200多米遠,放在車站的100噸水泥被刮的精光。

沒有糧食吃,發動全體官兵挖野菜,摘駱駝刺,放上點糧食伴著吃。有的部隊打獵,一直打到青海。為了打一隻野羊,甚至追趕幾百公裡......

「在羅布泊,水最珍貴。」陳士榘將軍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還喝過蚊子水呢!」

「蚊子水?」好稀奇的名子!

「是的,蚊子水。」老將軍解釋道:「在沙漠裡,水就是生命;水源枯竭,就是生命的枯竭。羅布泊這地方空氣含水量只有百分之三十,別說肚子裡的存水,就是泉水都被蒸乾了。所以廣大指戰員特別珍惜水。在沒有水源的地方,想辦法收藏了部分雨雪水,儘管水裡蚊子很多,大家仍然食用它。開始我不摸底,端起杯子就喝,水到口中,總覺得有松乎乎的東西,別有滋味。仔細一看,原來杯裡有厚厚的一層蚊子,因為已經煮熟都沉到水底,但又不好把它撈出來,主要是蚊子太多了,如果把蚊子都撈出來,水也就所剩無幾了。為了珍惜水,還是連蚊子帶水一起往肚裡灌。蚊子也是一種昆蟲,反正已經煮熟了,說不定還有些營養呢!」

毛主席說,你們做窩,他們下蛋。你們都立了大功!

1958年9月27日,新華社發布消息:建設在北京郊外的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生產。第一批中國自製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經從這座原子反應堆中生產出來。

就在京郊原子反應堆移交生產的同時,陳士渠將軍領導的羅布泊核基地建設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陳士榘將軍好記性。他伸出右手掌,屈指而數,為我列舉了下面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日子:

1959年春天,工程兵在羅布泊以西700公裡長,100公裡寬的面積上布滿了足跡。他們創造了嚴冬進出羅布泊的奇蹟。

同年3月13日,工程兵部隊由敦煌遷至託克蓀設生活區。這裡北有海拔5千公尺的博格達峰及支脈海拔2千公尺的庫魯克山,南有海拔5千公尺的阿爾金山,東靠多鹽鹼的丘陵地帶,西南為塔裡木大沙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心位置將在這裡選定。

1960年初春,工程兵千餘名軍人歷經一年多的艱辛,在測定的爆心插入了一根木樁。這木樁標誌了亞洲第一座核試驗場的誕生,標誌著「東亞病夫」將高舉起他強有力的自衛拳頭。

同年6月,中國和蘇聯籤定的核技術研究協定。墨跡未乾,蘇聯就單方面撕毀了。這個日子便成為我國正在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596。

10月14日,核基地爆心位置聳立起一座百餘尺高的鐵塔。這尊採用無縫鋼管材質結構的鐵塔,包括8467個部件,自重近80噸。塔頂聳立了一棟金屬構造的小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象一個睡熟了的小孩靜靜地躺在裡面。

在它的周圍,90多項效應工程分布在60公裡的範圍內。飛機中隊、坦克群、火炮陣地、通訊指揮地面中心、雷達、鋼筋水泥工事、艦艇、油料庫、醫藥食品供應點應有盡有。3千臺監控監測儀器儀表與這些效應物一起展開在爆心四周,將準確地記錄下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

「1964年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寂靜的羅布泊上空突然出現了一道耀眼的閃光。」

陳士榘將軍談到這裡格外興奮,他生動向我描繪了那天親眼目睹的驚心動魄的情景--

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衝擊波狂風般的向周圍捲去,緊接著便是震耳欲聾的鳴響,猶如陣陣驚雷。雷鳴聲消失後,雪白的濃霧在空中翻卷,濃煙挾著塵柱滾滾上升。而後,漫漫大漠中冉冉升起了一朵美麗的蘑菇狀煙雲。更使陳士渠將軍難以忘懷的是爆炸中心展示的慘烈而美麗的景象:「那座巍峨的鐵塔頃刻間化為一條條麻花;機群化作一具具骷髏;坦克象被回爐的塊塊赤色毛鐵;火炮陣地、通訊中心變成了一堆堆塑料玩具......」

1964年元旦之夜。

毛澤東主席健步走上天安門城樓,來到一片金星閃爍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間。將軍們或敬禮,或鼓掌,微笑著爭向自己的統帥拜年祝賀。

毛澤東主席走到陳士榘將軍和張愛萍將軍面前時停了好久。他一手握住陳士榘將軍的手,另一隻手指著張愛萍將軍,笑著說:「祝賀你,你們(指工程兵)立了功,他們(指國防科委)出了名,你們做窩(建成兩彈基地),他們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彈),我們中國人說話開始算數了!你們都立了大功。」文章摘自《世界軍事》1995年第6期 作者:吳東峰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開機,開啟探索未解之謎的神秘之旅
    影片以探索未知、揭秘真相等元素為主要基調來聚焦諸多神秘且未解的事件,又增加了古太空文明的科幻元素,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該電影由創造多部網絡電影票房神話的張濤導演執導。《羅布泊神秘事件》張濤導演從前期的策劃階段,劇本、分鏡劇本、特效規劃等多個階段就開始了緊鑼密鼓而有序的籌備工作。影片不僅滿足了導演的創作欲望又迎合了市場的需求,相信在影片上映後,一定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感受。
  •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開機 開啟探索未解之謎的神秘之旅
    影片以探索未知、揭秘真相等元素為主要基調來聚焦諸多神秘且未解的事件,又增加了古太空文明的科幻元素,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羅布泊神秘事件》張濤導演從前期的策劃階段,劇本、分鏡劇本、特效規劃等多個階段就開始了緊鑼密鼓而有序的籌備工作。影片不僅滿足了導演的創作欲望又迎合了市場的需求,相信在影片上映後,一定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感受。
  • 彭加木和羅布泊的詭異傳說,沉於歷史的煙雲,煥發神秘的色彩
    一提到羅布泊,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應該是「死亡之海」「地球之耳」了。作為十大禁地之一,羅布泊存在著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傳說,也曾經發生過一系列離奇詭異的事件,玄幻,恐怖撲面而來。1980年5月,彭加木組建了建國以後第一支奔赴新疆的考察團隊,由他親自帶隊,前往古樓蘭遺址的羅布泊地區進行考察研究。眾所周知,羅布泊是一個無人問津的沙漠地帶,羅布泊的艱險與恐怖那可是出了名的。但是,也許就是因為無人涉足,他才更加感興趣。
  • 新疆若羌羅布泊未解之謎揭秘分析
    其中從1949年起發生的9大神秘事件,堪稱新疆羅布泊九大神秘詭異事件,至今無人解釋。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2、第2件新疆羅布泊九大神秘詭異事件現象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裡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 揭秘羅布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布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導讀: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裡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布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
  • 揭秘中國最詭異羅布泊雙魚玉佩
    揭秘中國最詭異羅布泊雙魚玉佩 人類被複製成鏡像人/真相 老一輩的人都聽說過 羅布泊雙魚玉佩事件 ,被定為中國機密事件,網上關於雙魚玉佩的消息少之又少。參加考察的生物學家彭加木也無故失蹤,該事件發生後新疆出現了很多倍複製的鏡像人,也就是被複製的人!我國把雙魚玉佩事件高度保密,消息被封鎖!
  • 科幻設定探討人性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銀川開機
    2020年8月21日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於銀川開機,該電影由張濤導演執導,吳建飛、曲尼次仁領銜主演。影片由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指導,北京嘉實幕為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陽造夢師影業有限公司、夢想國際影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傳城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該電影眾主創攜主演一同出席了開機儀式。
  • 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鎮北堡西部影城開機
    8月21日,由吳建飛、曲尼次仁領銜主演,張濤執導的電影《羅布泊神秘事件》在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西部影城開機。該劇講述民國時期羅布泊地帶出現離奇案件,「七子社」社長石初七帶領小組成員破解謎團。影片以探索未知、揭秘真相等元素為主基調,結合探險、懸疑、動作,將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 最貴的旅遊景點,去過的人不足五萬——神秘的樓蘭古城
    神秘國度為何在一夜之間就全部消失了呢?那麼樓蘭古城到底有什麼樣的寶貝值得我們花三千五百塊前去觀看呢?而且為什麼還要限制遊客的數量?其實在樓蘭古城有許多的歷史文物,它不僅有樓蘭古國時期的文物,還有漢代的木雕、浮雕、家具、青銅藝術品和精美的繡花鞋等等。
  • 羅布泊的雙魚玉佩,帶領彭加木神秘消失,背後到底有何蹊蹺?
    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探險,1980年6月17日無故在羅布泊失蹤。他的失蹤也被帶上了神秘色彩。因為和彭加木與之相關的還有雙魚玉佩事件。 作為中國建國以來最為神秘的事件,彭加木的失蹤,讓雙魚玉佩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據說雙魚玉佩在中國可是作為官方最為高級的機密的,所以基本上我們很少能看到關於它的資料。當初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裡研究它的時候,發現它的靈異功能,它竟然能夠將一條魚完整地複製成兩條魚。
  • 彭加木的同事,發現樓蘭美女肺中有異物,找到了羅布泊神秘源頭
    夏訓誠出生於江蘇,是一名地理學家,也是新疆羅布泊綜合考察隊的隊長。夏訓誠曾經和著名科學家彭加木一起進入羅布泊調查,在彭加木失蹤後,夏訓誠不僅沒有放棄研究,也沒有放棄尋找彭加木。他多次深入羅布泊地帶進行地質考察和研究,最後在「樓蘭美女」的身體中找到了羅布泊氣候變遷的答案。
  • 夏訓誠:彭加木夥伴,考察38次發現樓蘭美女,找到羅布泊神秘源頭
    在彭加木神秘的失蹤後,夏訓誠一直希望能夠找尋到彭加木的下落,並且要繼續完成考察隊未竟的工作。黃沙為友,堅壁作伴,沙漠極端的惡劣天氣和羅布泊神秘的氛圍都讓每一次的科學探險變得險象環生,充滿艱辛。後來,專家在「樓蘭美女」的肺部發現了推斷羅布泊氣候的鐵證,沉積在她肺部中有大量的煙粒和沙土,這直接的證明了當時的樓蘭已然是乾旱風沙地區,常日裡飽受風沙的侵襲,而這也是羅布泊幾千年前的神秘源頭。
  • 神秘莫測的沙漠幽靈羅布泊,原子彈在這裡爆炸,古絲綢之路橫穿
    古往今來,為揭開幽靈湖泊羅布泊的真面目,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很多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無數經驗豐富的探險家死在這裡,就連飛機飛到羅布泊上空都會失蹤……從建國以來,羅布泊發生過無數匪夷所思的離奇事件
  • 新疆緊急加固樓蘭古城遺址,世紀之謎:傳承千年的樓蘭文明為何一夜...
    「樓蘭古城」的發現是最偉大的考古成就之一,它將在《史記》、《漢書》中活躍了幾百年的神秘國度——樓蘭古國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個神秘的國度建國於公元前176年,卻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僅存在文字記載中的800年歷史成為無數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探索一生的目標。
  • 羅布泊為何被稱為「魔鬼之域」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羅布泊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東部。在蒙古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羅布淖爾,意思是多條水流匯集之湖。因為這裡發生了許多離奇的失蹤事件,所以人們都懼怕它,將它稱為魔鬼之域。奇怪的是在九年後有人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不過飛機上的人已經全部死亡。國家同時緊急發起了一系列的地毯式偵查等行動,可惜一無所獲。轉眼到了1990年哈密有七個人開車來到這裡尋找水晶礦,兩年後,有人竟然在一個陡坡下面發現了其中三個人的實體,他們當時開的車距離屍體有30公裡。
  • 人跡罕至的「死亡之海」,新疆羅布泊,究竟有多少未解之謎
    羅布泊,曾經的滄海,如今的沙田,被譽為「死亡之海」,名副其實。在羅布泊發生的無數「未解之謎」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消失蹤跡,無人知曉,這架飛機發生了什麼,去了哪裡。直至9年後,有人在羅布泊發現了它,當時飛機上的所有人全都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這架飛機按照航線,本該向西北方向飛行,中途到底發生了什麼,飛機才會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 羅布泊之謎:37年前彭加木為何神秘失蹤?雙魚玉佩又到底是什麼?
    1980年6月17日,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1996年6月17日,旅行家餘純順命殞羅布泊,巧的都是6月17日。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由於形狀宛如人耳,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爾。彭加木失蹤至今充滿很多的傳說,被外星人劫走、被前蘇聯劫走、神秘的雙魚玉佩穿越、羅布泊不死人、複製人……關於彭加木的各種傳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離譜。彭加木,你到底去了哪兒呢?距今37年了,依然沒人知道。
  • 當年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發現了什麼,又為何無故失蹤
    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不幸失蹤。彭加木是以隊長的身份,率領著一支十一個人組成的科考小隊,去湖盆中採集土壤和生物標本。
  • 揭秘「雙魚玉佩」事件,科學家彭加木為何神秘失蹤
    簡單的說,彭加木是去了羅布泊。名義上是去探勘羅布泊的資源,看起來,這個事件理由很充分,似乎也只是個很普通的科研項目。中國考古界最靈異事件——雙魚玉佩。我們能查到的雙魚玉佩事件相關資料少之又少,與消息被封鎖的說法相比,雙魚玉佩本身就是一件未被揭開的古老秘事,所以無解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消息被封鎖的可能性。
  • 四川老兵神秘消失,50年後遺骸在羅布泊被發現,身邊還有書信
    ——《羅布泊的守望》即使是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人們對於很多事情還是無法用科學來解釋,而在我國的西北,有這樣的一個神秘之地,貌似踏足這裡的人都會消失在人海,這裡充斥著詭譎和神秘色彩,它出現在各種民間奇聞,不知道到底是人們將它說得神乎其神還是它本身就如此,這個地方就是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