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太陽系都有文明,銀河系中心區域,會不會文明繁茂?

2020-08-10 怪奇菌

喜愛和勇於探索未知,一直都是人類難能可貴的品質之一,同時也是人類能夠從萬千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自幾十萬年前走出非洲至今,人類點燃的文明之火已經熊熊燃燒了近萬年的時間,這顆藍色星球上遍布著人類的足跡。

正如開篇所說,喜愛和勇於探索未知是人類的天性,在地球已被探索大半的情況下,浩瀚的宇宙成了人類新的探索地。


從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到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從「地心說」到正常的宇宙觀,人類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中,不斷刷新著對宇宙整體、以及自身位置的認識。

可就像蘇格拉底曾說過的那樣:知道的越多,就會覺得自己越無知。宇宙中的問題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減少,反倒是越來越多讓科學家們都束手無策。


而這些問題中最讓人好奇和嚮往的,莫過於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問題。按照最初的推測,宇宙中不說到處都是文明,至少也會有一些,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宇宙中卻是空空如也,人類的吶喊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為了解釋這種異常的現象,人們進行了許多猜想,例如有的人認為太陽系位置比較偏僻,所以才沒有發現任何文明。


而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太陽系位置偏僻都有文明,銀河系中心區域會不會文明繁茂呢?

答案可能會讓許多人失望、同時也會顛覆許多人的認知,因為那裡註定不可能存在大量生命行星,也就是說不可能會出現文明繁茂的情況,因為銀河系中心區域並不是星系內的「宜居帶」。


可能大多數人只知道恆星系中的「宜居帶」(habitable zone),因為地球就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內。

處於宜居帶內的行星通常會擁有適宜的溫度,以至於液體水能夠在表面留存,給生命提供最初的「溫床」。其實不僅僅是恆星系,在整個星系中也有著「宜居帶」這個概念。


我們都知道,從生命從起源到後續演化,相對安全安靜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星系中心區域,因為物質相對密集,所以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對生命來說無異於末日的事件。


比如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一邊吞噬大量的物質,一邊釋放出猛烈的伽馬射線,而大量脈衝星也在不停地向外噴射X射線以及伽馬射線,更別提不間斷的超新星爆發,和強烈的伽馬射線暴。

所以從宜居角度來看,星系中間區域根本不適合、也不會孕育生命,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文明繁茂的情況了。


既然星系中心位置不適合生命生存,那麼星系的邊緣地帶適合嗎?我們都知道,生命從無到有再到繁茂,離不開大量複雜的化學元素和化學反應,而宇宙中除了氫和氦之外的金屬元素,全部來源於猛烈的超新星爆炸。

可以說生命的誕生,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恆星的數量和活動,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沒有孕育出恆星的冷清星雲中,根本不可能找到生命的跡象。


所以說,如果一個恆星系想要孕育生命,只能存在於星系中特定的範圍內:距離中心區域不能太近,不然在各種射線的洗禮下,生命的種子根本不能生根發芽。同時也不能太靠近星系邊緣,不然也沒有足夠的元素進行複雜的化學反應。

結合這兩個因素來看,銀河系中的宜居帶範圍就是圖中這樣的環形區域,距離中心區域13000~33000光年的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宜居帶內,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高枕無憂,生命演化需要安全的環境,以及大量的時間,任何一點風吹草地都可能引發難以想像的滅絕事件。

例如太陽系在銀河系的旋臂中穿梭,必然會在某些時候受到其他恆星的引力擾動,使得奧爾特雲中的隕石進入太陽系內部,給地球生物帶來滅頂之災。


同時,因為星系旋臂有大量密集的物質,這些物質有時能夠阻止太陽風的擴散,導致氫元素大量聚集在地球大氣層,將太陽輻射反射掉大半,最終造成地球溫度降低,出現地球變「雪球」的災難性後果。

不過,目前科學界對星系旋臂對太陽系產生的影響還有許多爭議。有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公轉速度,和獵戶座第三旋臂的速度幾乎相同,這等於讓太陽系搭了幾十億年的順風車,所以地球才會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出現過全球性的滅絕事件。


而有些科學家則認為,星系旋臂為太陽系帶來的更多的是壞處,在未來一億年左右,地球肯定會發生大滅絕事件,就像之前的滅絕事件一樣。

總的來說,雖然銀河系中間位置不是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但是科學家們的觀察方向其實還是這裡,因為這一方向上還有大片的宜居面積,如果人類不是宇宙中的唯一,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就在這一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每當討論外星生命的問題時,總有許多人好奇:為什麼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總是要以人類生存條件、或者說碳基生命為標準呢?難道宇宙中沒有其他生命形式?

宇宙中當然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形式,但關鍵是,人類目前唯一確定存在的生命形式就是碳基生命。


如果按照其他方法尋找,人類根本就沒有尋找方向,這樣的尋找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異星球上一塊石頭都可能是一種生命,但這對人類來說有意義嗎?

所以現在按照人類生存條件尋找、按照碳基生命形成條件尋找,才是最科學有效且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搜尋不到外星文明?可能跟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偏僻有關
    在有關人類無法尋找到外星文明的思考問題上,有科學家還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地球或者太陽系在宇宙的位置非常偏僻,處在一個相當於荒涼,資源稀少的星空環境中。這樣的環境類似於地球基本無人踏足的沙漠禁區。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沙漠深處基本是無人會進入其中冒險的,除非裡面有巨大的寶藏,才能夠吸引一些探險者進入。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 銀河系又處於宇宙中的什麼位置?
    ,簡單的來說,根據科學家長期對宇宙的觀測數據進行非常精密的3d建模,然後用相關的理論進行反覆推演,就能夠得出最後的結果,根據最新的數據,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20萬光年,而太陽系距離銀河系的中心只有大約2.6萬光年,我們似乎能夠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並不偏僻!
  • 銀河系中心有可能存在高級文明嗎?科學家的答案出乎意料
    銀河系中心在天文望遠鏡的視線裡,是一個非常明亮的區別,沒有哪一個區域有銀河系中心明亮,所以早期的時候,科學家一直以為那裡有一顆特別巨大的行星。可是後來通過大量的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心並不是一顆巨大的行星,而是更神秘的宇宙霸主黑洞。而且還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外星文明會在哪個角落?不用找了,人類可能是銀河系唯一的文明
    站在銀河系的角度,太陽只是是數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員,而每一個恆星基本都有自己的系統,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圍繞它運動。所在我們的太陽系,地球並沒有什麼特別之外,也只是銀河系這個家庭中普通的一員。當然,太陽系在普通的外表之外還有著不普通的內涵,而這個不普通其實是人類給予的。
  •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什麼位置,你們知道嗎?大概4環多一點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吞噬力非常強,因此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的很大一片區域都是一片空白區,而受黑洞影響,越靠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星空環境也不太穩定,經常要受到核心處發出的強烈X射線爆發的影響,輻射非常大。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有時也會鬧脾氣大爆發一下,那離銀河系中心位置近的星球肯定要受到影響,星系內的天體運動也會跟著變動,有時候恆星也會被黑洞牽引吞噬。
  • 地外文明藏在哪裡?中國天眼開啟探索之路,銀河系中心會有發現?
    曾在網上,看過一位網友表示,地外文明或許藏在距離地球4.2光年的比鄰星b上,相信看過科幻小說《三體》的人都知道,這是三體文明生活的地方,或許這位網友是受到了《三體》的影響,所以也認為,比鄰星b上存在地外文明, 那麼,這會成為現實嗎?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或許是外星高級文明的聚集地
    日心說的觀點整整延續了4個世紀,直到20世紀,卡普裡批駁了這一說法,他認為太陽在銀河系的懸臂上,離銀河系的中心有幾萬光年的距離。後來天文望遠鏡研究出來了,通過它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神秘的宇宙,也直接否定了日心說,這個時候人們才明白,太陽只不過是太陽系的中心,它其實是在銀河系的邊緣,離中心遠著呢?
  • 為何月球、地球、太陽、太陽系、銀河系皆有中心,而宇宙沒有?
    2,宇宙無限巨大導致宇宙沒有中心,各向同性的意思無論從那個地點或方向上觀察宇宙,結果都一樣,結論都一樣。人腦有限,因此人類理解不了無限。在有限的空間內人類需要中心,有限的尺度內萬物也皆有中心。一,月心。目前,科學家認為月核半徑大約只有350公裡,或者更小。
  • 銀河系中有外星文明嗎?估計有多少?為什麼沒到過太陽系?
    在銀河系的中央,那裡是銀核,恆星密度很高,由於複雜的引力環境,那裡不會存在有生命存在條件的巖石星球,即便是排除掉銀核附近的恆星,排除掉那些不安靜的恆星(像紅巨星那些處在演化末期的不安靜的恆星),也應該存在近千億顆安靜的恆星,在這恆星系中,應該都會有幾顆行星,我想即便概率再低也不會只有一顆地球吧,因此我相信在銀河系中,地球並不孤獨。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那銀河系中心是否有發達文明「聯盟」?
    銀河系是典型的棒旋星系,就像是圍繞著一根棒在旋轉,銀河系擁有鮮明的盤面結構,中心最亮的部位是核球,那裡恆星最為密集且大都是老年恆星,恆星的密集程度相較於旋臂外圍(太陽附近)高了整整7200萬倍,因此銀心那裡才會如此的亮,銀河系還有4條主要的旋臂,太陽系雖不在四條主要的旋臂上,但這條太陽系所在的旋臂極有可能是鄰近主要旋臂的一部分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那銀河系中心是否有發達文明「聯盟」?
    銀河系是典型的棒旋星系,就像是圍繞著一根棒在旋轉,銀河系擁有鮮明的盤面結構,中心最亮的部位是核球,那裡恆星最為密集且大都是老年恆星,恆星的密集程度相較於旋臂外圍(太陽附近)高了整整7200萬倍,因此銀心那裡才會如此的亮,銀河系還有4條主要的旋臂,太陽系雖不在四條主要的旋臂上,但這條太陽系所在的旋臂極有可能是鄰近主要旋臂的一部分。
  • 科學家劃分了三個文明等級,飛出銀河系需要達到哪種文明等級?
    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對黑暗森林法則有印象,劉慈欣把宇宙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遊走在裡面的獵人,面對競爭對手,它們會選擇將其消滅。文明之間的競爭從來都是火花四濺的,因為雙方擁有著完全不同的文明模式。關於宇宙中的文明,科學家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探討了。
  • 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能十分貧瘠,離中心文明太遙遠,註定無法聯繫
    宇宙必然存在一個中心區域,每一個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都有一個中心區域的存在。在這個中心區域內,除了有一顆超大質量黑洞之外,更多的還是大量密集恆星的存在。我們就拿銀河系來說,它的直徑大約在15億光年,而中心的區域就佔到半數光年以上。
  • 讓人失望,新研究顯示:銀河系70%的恆星可能是生命禁區
    對於這種「不科學」的情景,科學家們也試圖用各種理由去解釋,比如是不是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過於偏僻,從而導致繁華區域的文明根本沒有發現我們。1000-4000億顆恆星,雖然其中70%是紅矮星,但是如果這些壽命可達10萬億年的紅矮星周圍有宜居行星,可想而知生命會多麼的繁茂。
  • 銀河系可能到處都有死去的文明
    它指出了銀河系中最有可能出現生命的地點和時間,並確定了影響其流行的最重要因素:智能生物的自我毀滅傾向。「自從卡爾·薩根的時代以來,已經有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合著者、加州理工學院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H·江說。
  • 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外星文明?
    但是,根據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Tom Westby 和Christopher Conselice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論文,他們計算銀河系中有通訊能力的文明數量時,得到的神奇數字是 &34;。人類文明真的有36個鄰居嗎?它們都在哪兒?
  • 地球是全銀河系或全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的概率有多大?
    一開始,無論中西方,人類普遍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在五大行星、太陽、月亮之外有一層最外層天球,天球上有很多恆星。宇宙的大小就是這個最外層天球的大小。從人類開始把望遠鏡朝向太空,人類猛然地發現宇宙要遠比自己原本以為的大得多。於是,就有人在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會不會存在其他高級的智慧文明?
  • 如果人類在太陽系中發現了比自己落後的文明會怎樣?
    我們崛起於地球之上,把太陽系看成是我們的大本營後花園,尤其是當文明等級達到一定高度,對於能量的需求是巨大的,而整個太陽系的能量來源顯而易見就是中心的太陽。現在問題的關鍵點出現,一個恆星系是否能滿足兩個超級文明的成長,如果註定競爭太激烈,那麼顯而易見的,兩個文明自然會發起衝突,因為有利益衝突點存在。
  • 銀河系內存在外星文明嗎?英國天文學家稱:可能存在36個智慧文明
    實際上從統計學角度來分析,宇宙的年齡有138億歲,目前可觀測宇宙直徑達到930億光年,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宇宙範圍至少在23萬億光年。從時間和空間上來分析,宇宙中會存在大量的生物文明。但是有一位科學家曾提出過不同的見解,他就是諾獎得主費米,他認為一切條件都支持宇宙中廣泛的存在外星文明,但是他們又在何處哪?這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
  • 銀河系中存在外星文明嗎?科學家:銀河系有36個外星文明!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生前曾表示:人類不要去尋找外星文明!霍金曾經也告知人類地球已經暴露,但是這一系列的警告都是從何而來,霍金有預言家的能力嗎?或者他早就計算出銀河系中有外星文明存在!人類雖然很看重霍金的警告,但是依舊沒能停止尋找外星文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