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彩霞,梅州豐順人,現任職於豐順縣龍崗學校。喜歡花草,喜歡音樂,喜歡一切美的事物,容易被文字打動。
驚豔,潮州
文/張彩霞
初冬,午後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令人感到舒服愜意。在北方被白雪刷屏的季節,粵東的天氣卻還是和深秋時候那樣舒適。我們一家三口沿著蜿蜒的韓江,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了潮州一個堂姑姑的家裡。
到達姑姑的家裡,夕陽無限好。溫婉如玉的表妹已經在廚房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表妹小名叫蓮兒,在我略略具備了審美意識之後,我就知道表妹真的是一個典型的潮汕美女:眉目如畫,唇似點朱,齒如編貝,話語溫柔。表妹的形象讓我相信了賈寶玉說的「女人是水做的」這句話絕不是誆人。說話間她的眉梢眼角都帶著溫婉的笑意,讓人如沐春風。我們到達時,見她身著一襲白裙,宛若盛開的一朵白蓮花。我暗想,「蓮兒」這個名字與她,正是絕配……
吃完晚飯,妹婿泡了潮州的功夫茶給我們喝,我也向他請教了什麼是功夫茶,也領略了功夫茶的妙處。時間尚早,妹婿帶我們去感受潮州夜晚的燈光之美。在潮州人民廣場,晚風微醺,處處華燈璀璨。玩耍的孩童、健身的大媽、自在的行人……一片熱鬧。據說,廣場那裡原來有主噴高達108米的大型音樂噴泉,美得特別震撼。只是現在為了節能,已停止使用。不過我們還是在晚風中好好地想像了一下曾經的輝煌。
九點多鐘,遊人漸漸離去。我們也離開廣場。妹婿載著我們穿越最繁華的新街道,璀璨的燈光下,是一個緊接著一個的品牌商店,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穿過老街區的時候,又是另外一番風景。雖然冷清一些,但是歷史的厚重顯露無遺。我們很快就到了著名的廣濟樓。
廣濟樓也稱東門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始建於明代朱元璋時期,迄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登上廣濟樓的最高處,可以俯瞰潮州市區,以及韓江漲潮景觀。因此廣濟樓成為潮州觀潮的的最佳位置。聽說在暮春三月,登樓眺望,韓江水漲,江面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峰如畫,行穿如梭,別有一番景致!因為我們是晚上九點多才到的,撫摸著厚重的城牆拾級而上,騎樓的門已關閉,除了璀璨的燈光耀眼,我們並無法看清全景。
城樓下是廣濟橋,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初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座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由於是在沒有月亮的晚上,我們無法看清湘子橋的全貌,只看到湘子橋上的燈光閃爍,延綿不斷。我們在城牆上佇立,吹著韓江的微風,感受著巍巍古城牆對潮州的忠誠守護。
夜漸深,我們意猶未盡。
第二天早上八點多鐘我們起來,洗漱完畢。「活地圖」一樣的表妹婿就開車載著我們去吃早餐。汽車穿行在古樸與現代氣息兼容的潮州,我們來到了位於潮州西湖邊上的最地道最有名的「鎮記老牌牛雜店」。偌大的店,擠滿了來吃牛雜粿條的人。我們來到的時候都九點多鐘了,還沒有位置可以坐,生意興隆,由此可見!等了好一會兒,終於有位置了,妹婿也點好了餐。我們靜等美味上桌……很快,熱氣騰騰的牛雜粿條端上來了,每一份牛雜粿條都配上一小碟辣醬。就著這一小碟辣醬,我們開吃了:牛肉鮮嫩,牛雜香脆而又有筋道,有嚼勁兒,再配上嫩滑的粿條與爽口的豆芽兒,我們吃得汗津津、美滋滋的。用兩個字來形容――滿足!我笑著對妹婿說,要是冬天來吃就更有意思啦,這個香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呢!
吃完早餐,帶著孩子,我們迫不及待地往對面的西湖走去,這時候已是遊人如織。走過門樓,在虹橋上,有不少拍照留影的人。望著悠悠碧水,蒼蒼古木,掩映在其中的亭臺樓閣。我想,這就是大自然的饋贈和人類努力的結果,才有了這樣一個好去處。晨練的老人、跳廣場舞的阿姨、歡樂奔跑的孩童、傾心交談的年輕人……看著這份熱鬧,我的心漸漸安靜下來。山水相依,歲月靜好,這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匆匆離開西湖,我們驅車來到了牌坊街。牌坊街有24道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勵志的故事在流傳。我沒有細數,看得眼花繚亂。牌坊街兩側商鋪林立,而且修葺一新,煥發出昔日的光彩,與古牌坊、古井、古民居互相輝映,別具風採。這些商鋪多為兩三層樓房,自第二層起向前跨出三米左右,臨近馬路處用兩根大柱頂住,因此叫騎樓。一座座騎樓並排,樓底下空間便形成一道貫通的長廊,成為可遮風雨避烈日的人行道。不少商鋪都有賣潮州三寶:老香黃、老藥桔、黃皮豉。還有很多潮州文化的介紹,更有潮州戲曲的演唱,惹得我們駐足、讚嘆!走在乾淨整潔的人行道上,聽著妹婿的詳細講解,我想,這潮州牌坊街真是生活氣息與濃厚人文氣息相融合的一條街。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開元路。這裡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我下意識地把孩子的手緊緊拉住,生怕一不小心就擠散了。走不多遠,就來到了開元寺。我有些詫異,本來以為寺廟都在山上,沒想到開元寺竟然位於潮州的市區中心。因此這裡更是熱鬧非凡,香火鼎盛,有很多虔誠的信徒在高大的菩提樹下叩拜祈福。我想,上蒼一定會庇佑天下蒼生的。那個頂禮膜拜的場景,讓我想起「潮汕女人,是離神仙最近的女人」這句話絕非虛言,以前不明所以,如今親眼所見,才發現自己以前的孤陋寡聞。這裡菩提蒼蒼、殿閣雄偉、聖象莊嚴、文物眾多,是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之福,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在開元寺稍事休息,我們又繼續信步前行。沿著廣濟樓的方向,有一家潮繡店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裡面陳設的精品刺繡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潮繡,圖案嚴謹,色彩瑰麗,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墊凸而富有強烈的裝飾性,因而在全國各繡中獨樹一幟,能與蘇繡、湘繡、蜀繡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聽說,這裡的男子精於繡功,實屬其他省市罕見。我在一副「金陵十二釵」的繡品前駐足欣賞,發現這些作品無論是花鳥蟲魚還是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讓人心生讚嘆:繡工之精巧,實在是高超!可惜作品都不允許拍照,否則,拍下照片,回家還可以細細欣賞,豈不美哉?戀戀不捨地離開潮繡店,我們又來到了廣濟樓。白天看廣濟樓,別有一番風味。悠悠韓江,滋養了潮州文化……
汽車沿著長達2.7公裡長的古城牆下的大道前行,我們很快就穿越現代化的南橋,來到了韓山師範學院的門口。在江邊,凝視著那座跨越近千年風霜的湘子橋(也叫廣濟橋),心想,還好,我來了。也不負那首民謠:「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遭」。陽光明媚,江風輕拂,心裡的那份愜意與滿足,無法言喻。我想,下次來的時候,時間充足,一定要在湘子橋上走走,感受「潮州湘橋好風流,廿八梭船廿四洲,二四樓臺二四樣,兩隻犀牛一隻溜」的妙處。我想,這有著古樸風姿,獨特造型的廣濟橋,於蒼茫的天地間,是否在用其獨特造型無言地訴說著廣濟蒼生的夙願與追求呢?
韓山師範學院緊挨著的是韓文公祠,因時間關係,我們沒有進入學校,直接去了幾十米開外的韓文公祠。韓文公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祠廟。未及登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石書上韓愈對世人的忠告: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拾級而上,沿山徑逶迤,一路視聽開闊,眺韓祠於山林中,心與景,同清幽。以往並不清楚的韓愈的歷史功績一一呈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個月的貶謫潮州的生涯,沒有讓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彷徨與遺憾繼續,而是通過積極努力,換來「江山都姓韓」的躊躇滿志……只是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血淚?我們不得而知。也許那都融入了潮州人的思想潮州人的血液潮州人的靈魂了吧?
潮州,雖然與你並不熟識,但驚鴻一瞥,你還是讓我驚豔!這種驚豔,讓我忍不住哪怕是在睡意漸襲的深夜,用文字,為你訴說。
你的美,我們還會再去領略的!
再見,潮州。
(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