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的人物中,孫中山先生可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了。他用畢生的夢想和追求,為中國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孫中山早年本是一位醫生,他曾經立志為自己的同胞貢獻出自己的醫術,治療他們身體上的病痛。
但是,當孫中山看見外國侵略者肆意地對待中國人,他意識到當一個醫師,遠遠無法拯救自己的祖國,無法拯救自己處於苦難中的兄弟姐妹——總而言之,中國的問題不在於國民身體的羸弱,而在於國民精神的軟弱和統治階級的腐朽,他的「醫術」應該用來治國,而非治身。
於是,他將自己的事業從小小的診所轉移到了偌大的中國。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孫中山毅然地投入到了中國的革命事業之中,積極地組織中國人民進行一系列的反清鬥爭。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埋到了書堆之中,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思想著作,亦或是是西方的新興思想作品,他都進行了廣泛的閱讀,希望從中發掘出拯救中國的思想。
只要是讀過初中歷史書的人都知道,在某種意義上,孫中山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並沒有找到真正的救國思想——但是,就當時那種社會狀況來說,孫中山應該算是已經盡力了。他在臨近去世的一段時間內,依舊心繫祖國,明知自己已經沒有機會改造中國了,但是依舊道出了對於未來中國的三個美好設想,期望未來的志士能夠實現,我們也可以將這三個美好的設想當做是孫先生對於中國的偉大預言。
孫先生說,一百年後的中國當擁有三個世界級的大港,就像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那樣大的海港;孫先生說,一百年後的中國應該擁有16萬公裡的鐵路,到時候的中國四通八達,商旅往來十分方便;孫先生還說,一百年後的中國人應該是素質極高的一批人,他們志願為他人服務,就像孔夫子在《大同》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願意為社會出力,每個人都願意為自己的同胞幹活。
中國將擁有世界級海港
孫先生曾經在歐美國家旅遊過,因此他深知海港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海運是那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海上力量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所以打造世界級的海港,無論是對於提升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是增強中國的軍事實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於是,孫先生提出建議要在中國的南部、中部、北部分別建立一個大海港,而如今在北部有天津港,在中部有上海港,在南部有廣州港,都是世界級的大港,除了這三個以外,還有泉州港,寧波港也都是吞吐量驚人的大港——所以,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在這個方面,孫先生的預言完全實現了。
中國將擁有16萬公裡鐵路
在外國待過的孫先生十分羨慕他們發達的陸路交通,所以回到國內後,他便號召在中國大範圍地修建鐵路:「我覺得,一百年後,中國當有16萬公裡鐵路」。
那麼,今天中國有多長的鐵路了呢?已經接近13萬公裡了,但是加上現在建的2.5萬公裡的高鐵,卻可以達到孫中山先生16萬公裡的目標。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鐵路上也已經實現了孫先生的預期目標。
中國將步入大同社會
孫中山十分推崇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他認為中國人應該是互相幫助的,而不是在同胞有難時冷眼旁觀。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一百年過去了,他的預言並沒有實現。雖然中國不乏善良的人,但是由於太多令人寒心的事情出現,更多的人還是決定對別人採取冷淡的態度——經濟方面容易建設,精神卻很難改變,我國的精神建設依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