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化學家諾貝爾已經身患重病,為了能夠繼續為世界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他在自己遺產中拿出了3100萬瑞典克朗成立了基金會,設立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最初是物理、化學、文學等五個獎項,後面又追加了經濟學獎。
在世人的眼中,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在該領域最頂尖的一批人,也認為他們的判斷必然是正確的。但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賽珍珠女士曾經在頒獎儀式上做出了自己對中國的預言卻遭到了很多西方媒體的質疑和嘲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賽珍珠1892年出生在美國,因為賽珍珠的父母是傳教士,所以賽珍珠在嬰兒時期就跟隨自己的父母來到了中國鎮江。1900年因為中國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很多洋教徒受到了迫害,賽珍珠就回到了美國,兩年後再次回到了鎮江。
在鎮江生活了許久之後,1917年賽珍珠與美國的青年學家約翰結婚搬家到了安徽宿州,1921年又轉遷至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賽珍珠就任於金陵大學(後併入南京大學)教授外語,在南京的時候賽珍珠也經常與中國文人一起坐而論道,胡適先生、老舍先生、徐志摩先生都曾經與賽珍珠有過文學交流。而且賽珍珠與徐志摩還有一段隱戀,在她很多的作品中經常表達自己對死於空難的徐志摩的思念與愛慕。
除此之外,賽珍珠還寫了很多自己和鄰居在中國生活的書,例如《也在中國》、《大地》系列等書。當時的西方文人在書中對於中國的描述大多比較片面,並沒有對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有親身的體會,寫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像空中樓閣一般虛幻不真實。
而賽珍珠前半生幾乎一直都呆在中國,也在城市、鄉鎮、農村等不同的環境中生活過,她書中所寫的中國是以真實的事件來表現出來的。因為書中描繪的生活情景感人又真實,1938年賽珍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諾貝爾獎的頒獎現場,賽珍珠表示了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我基本是一個中國人了,中國的人民一直都是堅強而又勇敢的,現在所有的中國人民都在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奮鬥。」同時賽珍珠也作出了一個預言,她認為中國的不可戰勝的,百年後的中國會站在世界之巔。
當時所有的西方媒體都認為賽珍珠的判斷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的中國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發展速度仍在提高,恰如賽珍珠所作出的預言。
因為種種原因,賽珍珠再也沒有來過中國,但是她一直再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中國,如擔任《亞洲》雜誌的編輯、出版《朋友之間》這樣的圖書等。
1972年賽珍珠也向美國提出要參與訪華團但是被拒絕,次年便黯然離世,臨終時她穿著旗袍,而墓碑上也之後三個篆體漢字,賽珍珠。賽珍珠為弘揚中國文化所做的貢獻我們也會永遠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