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代的世界歷史,西方世界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評價其實都不高。鴉片戰爭之前,他們還會因著此前的輝煌對中華文化有所崇尚,可在鴉片戰爭之後發生了反轉。曾經的老大帝國成了落後國家,而落後必然要挨打,伴隨著這種挨打評價自然不好。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人不喜歡,自然也有人喜歡。
近代也曾有不少外國人是真心的愛著中國,為中國付出了許多,白求恩、拉貝、馬海德等等。除了他們,還有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對中國始終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她將中文稱為自己的第一語言,將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回到美國之後依然念念不忘。這位女作家,便是將水滸傳書名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賽珍珠。
賽珍珠生於1892年6月26日,四個月的時候跟著傳教士的父子來到中國,童年大部分時光是在鎮江度過的。一生之中至少在鎮江待了18年,故鄉之稱便是由此而來,她最早學會的也不是英語和英文。而是漢語,作為一個在中國長大的漢字,她完全的繼承了中國的風俗。1900年因著義和團運動,賽珍珠首次回到美國,不過兩年之後又重返中國。
與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後定居在安徽,1921年下半年,才跟著丈夫去南京。先後在金陵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任教,與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有密切往來。首次寫作是在1922年,出於從小在中國長大,所見所聞皆是中國事。所以她的大多寫作內容都與中國有關,1931年《大地》誕生,這本書數造了一群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形象。
一經推出便是全美最暢銷的書,還有德、法等譯本,可以說是跨越東西文化鴻溝的作品。至少改變了西方讀者嚴重,中國歷史悠久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印象,只是因為魯迅先生的評價在中國反響平平。先生的評價其實比較中肯,但他在中國文藝界地位太高,便造成了這種現象。不過這沒能影響大地在西方的好評,1938年,賽珍珠以此書獲諾貝爾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領獎時的一番話,與其文學無太大關係,是關於中國的預言。大致如下: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更加敬佩中國,中國人民正團結在一起反擊威脅她的自由的敵人......我知道她是不可戰勝的!接著又說:現在他們拼命地搞建設.....你們可以相信,他們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他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她的這一番話令很多西方人震驚了,但大多不相信。可事實證明,她的所有預言都實現了,1945年日本投降。在戰亂休止後,迎來了飛速發展,看到現在已很難相信當年挨打的樣子。雖然與美國或許還有些距離,可這距離,按照如今的趨勢必然會越拉越近。想必這個愛了中國一輩子的女作家,如果得知,也會感到欣慰吧。
遺憾的是因為歷史原因,賽珍珠至死都未能再回來,也沒熬到破冰的那一天。1973年3月6日,她病逝於佛蒙特州丹比城,享年81歲。按照其遺願,在墓碑上,僅僅是刻了賽珍珠三個漢字。即使不能回來,她作出的貢獻也令人無法忘懷,是她在那些封閉的日子裡。不斷讓美國人有了解中國文化的方式,達成理解之心,所以抗美援朝、越南戰爭都沒能改變美國人民心中的好印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