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早在1938年就誕生,獲獎者竟然是她!

2020-12-07 教育科學站

#2020諾貝爾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就誕生了,獲獎者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賽珍珠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維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

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

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裡度過,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

童年賽珍珠(左一)

父親賽兆祥是個仁慈而端正的人,從小就教育她要尊重中國的文化,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是平等的」。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賽珍珠從小學習了大量的中國文學經典,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幼時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到長大後深奧難懂的名家經典、禪宗義理,都能融會貫通。她接受的是傳統的中國教育,她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慢慢長大。

因為從小跟隨父親四處遊歷傳教,賽珍珠接觸到的都是舊中國當時,最真實、最殘酷、也最沉重的社會現實。在與底層人民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她越來越感受到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與命運的抗爭,抗爭無果後的無奈和無助。

此時此刻,她的內心已完全融入到舊中國的貧寒交迫的現實社會,心裡裝滿了對底層人們的愛憐和對悲慘現實的憤恨與不公,她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應該把中國社會底層人民最真實的面貌,講給全世界聽,希望那些正在與命運抗爭的人們能從中受到鼓舞,獲取前進的力量。

此後,賽珍珠開始了漫長的寫作生涯。她榮獲諾獎的作品《大地》就是在中國完成,作品中的內容也完全描寫的是與中國有關的內容。

年輕時候的賽珍珠

賽珍珠於1922年在廬山牯嶺開始嘗試寫作。1923年賽珍珠寫出了處女作《也在中國》,此後便屢屢有作品發表。

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短篇小說《一個中國女子的話》,講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以「影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此時,在她的骨子裡都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中國人。

1929年,賽珍珠的新作《王龍》又從南京金陵大學(彼時她任教的學校)寄到了紐約莊臺公司,沃爾什又熱情地答應出版,只是覺得《王龍》之名很難為人接受,而書名應「扣人心弦,富有浪漫情調」,建議改用「大地」之類的名字。

1931年春,裝幀精美的《大地》(theGoodEarth)出版,好評如潮,銷量飆升。

《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暢銷的書。並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

南京大學校內賽珍珠故居雕像

賽珍珠後來寫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兒子們》(1932年)、《分家》(1935年)——以一卷本《大地上的房子》(1935年) 以及其他多種文學作品。

這些書喚起人們注意普遍的人類境況、自然的循環過程以及人類的興衰。

《大地》是一部長篇小說。在《大地》裡,作者以同情的筆觸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以飽蘸同情心的筆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

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為一個富戶的故事。貧農王龍娶了一個大家庭的女傭阿蘭做妻子。阿蘭沉默寡言,吃苦耐勞,甚至在剛剛生完孩子後掙扎著爬起來和丈夫一起頂著烈日在田裡勞作。但王龍嫌她不夠美貌,對她十分冷淡。大饑荒來了,他們被迫舉家前往南方謀生。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了財,靠著阿蘭的幫助,回到家鄉並買了許多田地,富裕起來。他愈發嫌棄髮妻平庸的外貌,另娶了一個妓女。慢慢地,他老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浮躁和野心,惟一的心願就是守住家業。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地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

這一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的鴻溝,有力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國度」印象。

在賽珍珠拿起筆來寫中國農民之前,她看到的類似美國文學作品中,中國人「總是拖髮辮(不用說女的是纏小腳),掛鼻涕,佝僂其形,卑汙其貌,所做之事,總離不了竊盜、強姦、暗殺、毒謀等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的舉動」。

而在《大地》中,中國人這一負面形象被徹底扭轉。在這裡看不到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人,中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他們長年累月,抗爭著天災人禍,雖然身上有些固有的弱點和陋習,卻更散發出人類普通成員所具有的人性光輝。

西方媒體稱《大地》是「一部非常優美、非常優美的小說。我們終於從一部小說的字裡行間讀到真實的中國人民,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人們經常描述的荒誕無稽的中國,我們看到的是誠實的農民、忠誠的妻子,富饒的大地、農民的泥土房,布克夫人的小說是如此感人,如此真實」。

賽珍珠1934年永遠地離開了中國。

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真切而且取材豐富,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賽珍珠女士,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某種中國精神,使我們認識和感受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接在一起。」

回到美國後的賽珍珠,對中國也始終念念不忘,渴望能再次回到中國,特別是在她垂垂老矣的時候,一種落葉歸根的夙願在她心中愈發強烈,在她的心目中始終把中國當成她自己的故鄉。

老年賽珍珠

由於當時的國際政治因素,賽珍珠這一願望之死也沒能如願。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病逝於美國家中,人們按照她的遺願,在她的墓碑上沒有留下任何墓志銘,只刻下了她親手寫的三個中文大字——賽珍珠!

賽珍珠墓碑

賽珍珠在回到美國之前,早已加入了中國國籍,而且她獲獎的作品也都是在中國期間,以中國籍身份完成,因此說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一點也不為過!雖然獲獎時她人已經回到了美國。

有人多次有人拒絕有人坐牢,盤點百年諾獎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治療川普的抗體雞尾酒療法到底是個啥?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 1938年獲諾貝爾獎的美國女子,一番話預言中國沒人信,現一一應驗
    近代也曾有不少外國人是真心的愛著中國,為中國付出了許多,白求恩、拉貝、馬海德等等。除了他們,還有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對中國始終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她將中文稱為自己的第一語言,將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回到美國之後依然念念不忘。這位女作家,便是將水滸傳書名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賽珍珠。
  • 1938年美國女作家獲諾貝爾獎,曾當場預言中國將崛起,卻無人信
    我國就只有一個作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個女醫生獲得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我們國家至今為止就只獲得兩個諾貝爾獎,由此可以看出諾貝爾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女作家,她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發表感言說中國以後會崛起,成為一個強國,但是當時她的這番言論非但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受到很多的諷刺。讓我們走進,去看看當年發生了什麼吧。
  • 數字解讀諾貝爾文學獎 共110位獲獎者13位女性
    諾貝爾獎4次被分享分別是,1904年弗雷德裡克•米斯塔爾和何塞•埃切加賴、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和亨利克•彭託皮丹、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和奈莉•薩克斯(女)以及1974年埃溫特•詹森和哈裡•馬丁遜。  110位獲獎者  自1901年至2013年,一共誕生了110位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獎十大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達 99 年
    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因為強烈反對壓制女童而被塔利班分子槍擊頭部
  • 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1913年,英國推理作家薩克斯.羅默寫了一本《傅滿洲博士之謎》。書中塑造了一個長相猥瑣,行事殘暴的中國人傅滿洲。從此,在西方人眼中,「史上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就是中國人的經典形象。
  • 諾貝爾獎十大最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99年
    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 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
  • 2020諾貝爾獎 | 她的溫柔卻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女性獲獎者始終處在弱勢的地位,從1901年至今有超過千名獲獎者,僅有53名女性得主,佔比僅僅5%。 1938年,她的「跳躍基因」學說指出,以及她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她是在遺傳學研究領域第一位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位獨立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雖然遲到了35年,但麥克林託克終於在她的有生之年看到了科學界對她的承認與肯定。
  • 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哪些人曾經拒絕了諾貝爾獎?
    —— 培根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不可否認,獲得諾貝爾獎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尤其是,獲獎者除了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外,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獎金——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 第四位女性獲獎者誕生
    1970年,美國的「自由」號人造衛星發現了與其他射線源不同的天鵝座X-1,位於天鵝座X-1上的是一個比太陽重30多倍的巨大藍色星球,該星球被一個重約10個太陽的看不見的物體牽引著。 天文學家一致認為這個物體就是黑洞,它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
  • 菲爾茲數學獎: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誕生(圖)
    菲爾茲數學獎在數學界的地位非同一般,每四年頒獎一次,最多選出4位獲獎者,且獲獎者年齡必須小於40歲並在數學領域有著傑出成就。阿圖爾·阿維拉原是巴西人,1979年出生於裡約熱內盧,而後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巴黎左岸加希耶(Jussieu Paris rive gauche)數學學院擔任過研究主任,由此擁有了巴西和法國的雙重國籍。
  • 她在中國生活40年,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墓碑只留3個漢字
    很多人得知她,或許是因為她把《水滸傳》翻譯給英語讀者看,並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又或許是她與徐志摩曾經有過一段朦朧而隱秘的無果之戀。但是,獲得諾獎後,她的身世和作品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看點。 賽珍珠是純正的美國人,卻一生著譯過107部關於中國社會的著作;享年80歲,卻有40年都在中國生活。
  •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多數獲獎者來自這個國家
    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2020年諾貝爾獎已全部揭曉,一共有12人(組織)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六個獎項。 2020年諾貝爾獎所有獎項獲獎名單 1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龍(美國-史丹福大學)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威爾遜(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 2
  • 「恭喜您,獲得了諾貝爾獎」「對不起,我不要!」
    尤其是,獲獎者除了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外,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獎金——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那麼,有沒有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拒絕領獎的獲獎者?有,而且不止一位。第一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當屬德國生物化學家庫恩。
  • 你知道搞笑諾貝爾獎嗎?其中一個「得主」歷時將近100年
    「諾貝爾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我們大家都知道,但你們知道有搞笑諾貝爾獎嗎?還真的有,下面就有小編來帶你了解一下。搞笑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而建立的,主辦方是科學幽默雜誌,評委中不乏有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近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2019年: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教授(John B Goodenough)、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10.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作家。11.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楊振寧·物理學獎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李政道·物理學獎;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
  • 2020年諾貝爾獎頒布即將畫上圓滿句號,祝福10位獲獎者
    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名單即於10月5日至12日宣布。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行的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
  • 諾貝爾獎揭曉: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
    原標題:1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全面統計:屠呦呦為女性獲獎者年齡最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17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08次(由於世界大戰等原因,中斷了10次),有214位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