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不可否認,獲得諾貝爾獎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尤其是,獲獎者除了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外,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獎金——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這筆錢可以在上海買一套房子了。剩下的怎麼辦?當然是分期慢慢還啦。
那麼,有沒有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拒絕領獎的獲獎者?有,而且不止一位。
第一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當屬德國生物化學家庫恩。
193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鑑於庫恩對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研究工作的貢獻,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他。可是,由於1935年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被關在集中營裡的德國人奧西茨基,德國頒布法令,不允許任何德國人接受任何諾貝爾獎項。因此,庫恩未能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
1949年,「二戰」早已結束,庫恩去了一趟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獎金卻領不到了,已經按照規定自動回歸諾貝爾基金會。
第二個拒絕諾貝爾獎的,是德國生物化學家多馬克。
1939年,多馬克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物學獎。由於與庫恩相同的原因,多馬克被迫拒絕接受領取諾貝爾獎。1947年,多馬克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
第三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帕斯捷爾納克就在詩壇聲名鵲起,享有巨大的聲望。1956年,帕斯捷爾納克完成了《日瓦戈醫生》的創作,並以此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沒想到,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出後,讓他在國內飽受抨擊。帕斯捷爾納克被開除了蘇聯作家協會的會籍。為了避免更大的打擊,帕斯捷爾納克被迫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帕斯捷爾納克病逝。29年後,他的兒子前往瑞典文學院,代為領取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
第四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索忍尼辛。
索忍尼辛是軍人出身,在勞改營裡完成了成名作短篇小說《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70年,瑞典文學院以索忍尼辛「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他。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索忍尼辛沒有前往瑞典領獎。
第五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越南人黎德壽。
1973年,由於黎德壽和基辛格籤署了一份停戰協議,因而諾貝爾評獎機構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他們。黎德壽認為,越南仍處於戰火之中(事實也是如此,直到兩年後戰火才完全停息),拒絕領獎。
第六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
2004年10月7日,瑞典文學院宣布耶利內克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但是,耶利內克在第二天召開記者招待會,明確表示拒絕接受這一獎項。她的理由有兩條。第一、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第二、自己沒有資格獲得這一大獎,「這一獎項是應頒發給另外一位奧地利作家彼傑爾 漢德克的」。
截至目前為止,真正發自內心,自覺、自願拒絕諾貝爾獎的人,是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
薩特生於1905年6月21日,病逝於1980年4月15日,被認為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又是戰後重要文學流派存在主義的倡導者。薩特的讀者遍及全球,全世界知識界都在熱烈地討論「存在主義」。
薩特的淡泊名利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他不被金錢收買,哪怕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他拒絕所有來自官方的頒獎,甚至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當薩特得知自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就提前致信評獎委員會,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經過慎重考慮,依然將這一獎項頒發給他,理由是「他(薩特)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找來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得知獲獎的消息後,薩特起草了一份《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的聲明,並由他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爾摩代為宜讀。在聲明中,薩特宣布了自己拒絕領獎的理由是:「我的拒絕並非是一個倉促的行動,我一向謝絕來自官方的榮譽。這種態度來自我對作家的工作所抱的看法。一個對政治、社會、文學表明其態度的作家,只有運用他的手段,即寫下來的文字來行動。他所能夠獲得的一切榮譽都會使其讀者產生一種壓力,我認為這種壓力是不可取的。」
在薩特看來,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不必依附任何人的個體,所以拒絕任何來自官方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