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哪些人曾經拒絕了諾貝爾獎?

2020-11-24 騰訊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不可否認,獲得諾貝爾獎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尤其是,獲獎者除了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外,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獎金——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這筆錢可以在上海買一套房子了。剩下的怎麼辦?當然是分期慢慢還啦。

那麼,有沒有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拒絕領獎的獲獎者?有,而且不止一位。

第一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當屬德國生物化學家庫恩。

193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鑑於庫恩對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研究工作的貢獻,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他。可是,由於1935年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被關在集中營裡的德國人奧西茨基,德國頒布法令,不允許任何德國人接受任何諾貝爾獎項。因此,庫恩未能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

1949年,「二戰」早已結束,庫恩去了一趟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獎金卻領不到了,已經按照規定自動回歸諾貝爾基金會。

第二個拒絕諾貝爾獎的,是德國生物化學家多馬克。

1939年,多馬克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物學獎。由於與庫恩相同的原因,多馬克被迫拒絕接受領取諾貝爾獎。1947年,多馬克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

第三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帕斯捷爾納克就在詩壇聲名鵲起,享有巨大的聲望。1956年,帕斯捷爾納克完成了《日瓦戈醫生》的創作,並以此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沒想到,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出後,讓他在國內飽受抨擊。帕斯捷爾納克被開除了蘇聯作家協會的會籍。為了避免更大的打擊,帕斯捷爾納克被迫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帕斯捷爾納克病逝。29年後,他的兒子前往瑞典文學院,代為領取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

第四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索忍尼辛。

索忍尼辛是軍人出身,在勞改營裡完成了成名作短篇小說《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70年,瑞典文學院以索忍尼辛「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他。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索忍尼辛沒有前往瑞典領獎。

第五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越南人黎德壽。

1973年,由於黎德壽和基辛格籤署了一份停戰協議,因而諾貝爾評獎機構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他們。黎德壽認為,越南仍處於戰火之中(事實也是如此,直到兩年後戰火才完全停息),拒絕領獎。

第六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

2004年10月7日,瑞典文學院宣布耶利內克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但是,耶利內克在第二天召開記者招待會,明確表示拒絕接受這一獎項。她的理由有兩條。第一、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第二、自己沒有資格獲得這一大獎,「這一獎項是應頒發給另外一位奧地利作家彼傑爾 漢德克的」。

截至目前為止,真正發自內心,自覺、自願拒絕諾貝爾獎的人,是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

薩特生於1905年6月21日,病逝於1980年4月15日,被認為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又是戰後重要文學流派存在主義的倡導者。薩特的讀者遍及全球,全世界知識界都在熱烈地討論「存在主義」。

薩特的淡泊名利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他不被金錢收買,哪怕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他拒絕所有來自官方的頒獎,甚至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當薩特得知自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就提前致信評獎委員會,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經過慎重考慮,依然將這一獎項頒發給他,理由是「他(薩特)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找來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得知獲獎的消息後,薩特起草了一份《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的聲明,並由他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爾摩代為宜讀。在聲明中,薩特宣布了自己拒絕領獎的理由是:「我的拒絕並非是一個倉促的行動,我一向謝絕來自官方的榮譽。這種態度來自我對作家的工作所抱的看法。一個對政治、社會、文學表明其態度的作家,只有運用他的手段,即寫下來的文字來行動。他所能夠獲得的一切榮譽都會使其讀者產生一種壓力,我認為這種壓力是不可取的。」

在薩特看來,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不必依附任何人的個體,所以拒絕任何來自官方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例外。

相關焦點

  • 「恭喜您,獲得了諾貝爾獎」「對不起,我不要!」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不可否認,獲得諾貝爾獎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由於與庫恩相同的原因,多馬克被迫拒絕接受領取諾貝爾獎。1947年,多馬克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第三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我在寫出《「恭喜您,獲得了諾貝爾獎」 「對不起,我不要!」》一文後,有讀者評論說:「特斯拉表示,我拒絕的次數是他們的總和。」這裡讀者提到的特斯拉,是指美國著名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我在寫出《「恭喜您,獲得了諾貝爾獎」 「對不起,我不要!」》一文後,有讀者評論說:「特斯拉表示,我拒絕的次數是他們的總和。」這裡讀者提到的特斯拉,是指美國著名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不少網絡文章裡,津津有味地說到特斯拉曾經11次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感人事跡:「與愛迪生死磕了一輩子,11次婉拒諾貝爾獎,放棄成為世界首富。
  • 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那個第一個拒絕諾獎的男人,他有何底氣
    我喜歡文學,對諾貝爾文學獎關注比較多。文學獎今年沒有出現,毫無疑問是有些遺憾。不過今天便說點有趣的,歷史上最奇葩的諾獎得主。說是奇葩,乃是因為,這一位諾獎得主拒不接受諾獎的獎勵,甚至是有些瞧不起諾貝爾獎。這位便是法國的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薩特。
  •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並非所有人都對名利趨之若鶩。不久前,諾貝爾獎公布了,好一番騷動,時至今日,那股躁動似乎仍未平息。自1901年頒布以來,在各個領域,諾貝爾獎都早已成為了最具影響力及權威性的頂尖獎項之一,大部分人都為之折服,但例外總是存在的。
  •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其實魯迅也有機會獲取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他本人拒絕了。怎麼回事呢?那是在1927年春。來自諾貝爾故鄉的科學家斯文赫定來到中國考察,他在上海了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及其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後,這位愛好文學的瑞典人,就與我國語言學家劉半農商量。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後來劉半農就託臺靜農去信徵詢魯迅自己的意見,然而,魯迅卻婉言謝絕了。
  • 那個拒絕諾貝爾獎的人
    要說當今世界什麼獎項備受人類關注,當屬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涉及的領域非常廣,而這些基本都是造福全人類的領域,對於社會的發展還是有著很大的促進。全社會的科學家們基本都以諾貝爾獎為自己的目標,那是自己工作的最大榮耀,那是全世界的認可。
  • 中國曾三次拒絕諾貝爾獎:資產階級的獎不要
    第4頁: 第5頁:   楊振寧三次向中國領導人提議:為胰島素工作提名諾貝爾獎  第一次:周恩來委婉拒絕  第二次:江青說:「資產階級的獎金,我們不要!」許多人認為,這一次中國人與諾貝爾獎距離最近,簡直可以用「擦肩而過」來形容。對於未能獲獎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彈指之間,40個年頭過去了。回眸當初,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漸漸浮出水面,一些以訛傳訛的「事實」也開始得到澄清。  ............  在國家科委的撮合下,1963年下半年,北京大學化學系和中科院有機所、生化所又開始重新醞釀合作。
  • 被迫放棄的也就算了,居然還會有人主動拒絕諾貝爾獎!
    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小說作品和詩歌,主要作品有詩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姐妹》《主題與變奏》,當然最具影響力的是他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但是由於當時蘇聯國內許多人的反對,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他拒絕了這項榮譽,當時曾經震驚了世界文壇。但是他在國內的處境並沒有因為他的放棄而好轉,他最後在蘇聯國內主流文壇的指責聲中悄然離去。
  • 世人皆以此為榮,而我不以為然:7位拒絕諾貝爾獎的大神理由很牛
    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佛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遺囑設立,旨在頒發給「做出最重要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被冠以無尚榮耀的諾貝爾獎,從開始至今都是無數科學家們一直不懈追求的科學目標之一。但事實上,仍有很多名大神拒絕了諾貝爾獎,而且理由都很意想不到。
  • 諾貝爾獎冷知識:他入圍13次未能折桂,有人拒絕殊榮
    根據諾貝爾獎提名資料庫,佛洛伊德在1915年至1938年的23年間曾獲33人提名,不少提名是在相同年份出現,例如單是在1937年,他便獲得14人提名。在撇除重複的提名後,他入圍次數是13次,其中12次是醫學獎,還有1次是1936年入圍的文學獎。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人員已經揭曉,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楊武之博士回國後,曾經有人邀請他加入美國國籍,但是都被他拒絕了。楊武之始終只有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祖國是我的母親」。楊武之的長子楊振寧從小天資聰慧,聰明伶俐,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年僅4歲就能認識3000多個漢字。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楊武之博士回國後,曾經有人邀請他加入美國國籍,但是都被他拒絕了。楊武之始終只有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祖國是我的母親」。
  • 他是愛迪生最怕的人,曾經11次提名諾貝爾獎,兩次拒領9次送人
    他是愛迪生最怕的人,曾經11次提名諾貝爾獎,兩次拒領9次送人   記得上小學的那會兒,老師或大人們經常會問到: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同學們都想打了雞血一樣,基本統一地回答:要當一名發明家,像愛迪生一樣,發明許多許多的東西。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諾貝爾獎地位有多高?諾貝爾獎代表著怎樣的榮耀?
    諾貝爾獎地位有多高?諾貝爾獎代表著怎樣的榮耀?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海海,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我們個大家來講一講諾貝爾獎,希望聽過以後你對科學界最榮耀的獎項有比其他人更深的了解,知道它的來歷,為什麼那麼知名,在諾貝爾獎哪些獎項的含金量最高,那麼諾貝爾獎在各種獎項的地位是最高嗎?首先我直接給大家一個答案,是的,但是為什麼呢?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特斯拉真的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
    有人說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當你了解特斯拉生平之後你就會發現這純屬無稽之談,特斯拉確實被諾貝爾獎提名過一次,但是從未獲得過諾貝爾獎,那麼何來拒絕11次諾貝爾獎呢?這不過是神化特斯拉的說辭而已,雖然特斯拉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工程師,但是並沒有那麼神奇,特斯拉的一生本來可以非常富裕,但是他放棄了那些機會,在這一點上可以說特斯拉是偉大的。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我覺得將來不敢說,就目前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就高達600多萬元人民幣,曾經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就曾揶揄道:諾貝爾獎的獎金還不足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呢。首先是語言的問題,中國的詩詞歌賦,翻譯成諾貝爾獎的哪些評委們使用的語言,可能就喪失了其本來的味道。說句不好聽的,差勁的翻譯猶如嚼飯餵人,喪失其精華的東西讓哪些評委品嘗自然是味同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