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冷知識:他入圍13次未能折桂,有人拒絕殊榮

2020-12-05 瘋範兒

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得獎名單會在10月5日起陸續公布,這些有逾百年歷史的獎項,你又認識多少?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被傳入圍多年但一直沒有得獎,很多人把他視為極大遺珠,但他並不是失落最多次數的入圍者;至於有人獲獎卻無法領取,或多年以來,一共有多少女性獲獎你又知不知?本文整合諾貝爾獎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的資料,為你提供答案。

1.失落最多次的佛洛伊德

71歲的村上春樹多年來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不過最令人感到可惜的諾貝爾獎入圍者,則要數到13次入圍但從未獲獎的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根據諾貝爾獎提名資料庫,佛洛伊德在1915年至1938年的23年間曾獲33人提名,不少提名是在相同年份出現,例如單是在1937年,他便獲得14人提名。在撇除重複的提名後,他入圍次數是13次,其中12次是醫學獎,還有1次是1936年入圍的文學獎。

對於佛洛伊德多次失落獎項,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教授馬庫塞(Henry Marcus)在1929年解釋,佛洛伊德的整個精神分析理論,很大程度上基於假設,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卡羅琳醫學院設有專門負責頒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委員會。

科學巨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28年曾拒絕支持佛洛伊德的醫學獎提名,惟他1939年閱讀佛洛伊德的最後一本著作《摩西與一神教》(Moses and Monotheism)後,給予後者一個模稜兩可的讚美:「當我讀完你所有作品後,我非常欣賞你的成就,從文學角度而言。」

2. 有獎領不得與拒絕領獎的他們……

佛洛伊德多次與獎項擦身而過令人感到可惜,但更叫人遺憾的可能是明明得獎卻無法領獎的人。這2名和平獎得主均在得獎時身陷囹圄,他們分別是在1935年得獎的德國和平主義記者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991年的緬甸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翁山蘇姬最終在2012年前往奧斯陸發表獲獎演說,距離她獲獎已有21年。

有6位獲獎者曾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當中4人是身不由己,遭政府禁止領獎。有3人是德國人,他們被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禁止領取獎項;另外在1958年獲獎的(Boris Pasternak)也在蘇聯脅迫下,放棄他原本接受的文學獎。

另外兩人是主動拒絕領獎。法國作家沙特(Jean-Paul Sartre)1964年拒領文學獎。1973年時任越南總理黎德壽也拒絕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共享和平獎。

3. 得獎者男多女少?

1901年至2019年期間共頒發諾貝爾獎597次,當中有919名個人及24個組織曾經獲獎,小部分人士及團體曾多於1次獲獎。委員會多年來僅頒獎予女性54次,有53名女性獲獎。女性獲獎人數在2001年至2019年增多,期間共有24人得獎。

現代科學之母居禮夫人(Marie Curie)曾獲兩次榮譽,她分別在1903年及1911年獲得物理學獎及化學獎。

相關焦點

  • 特斯拉真的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
    尼古拉·特斯拉是世界上偉大的物理學家和電氣工程師,他發明的無線電和交流電技術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生活條件的現狀,成為了現代人類社會物質基礎的基石。按理說,憑藉他的才能,說他是我們的偉人也一點都不為過。其實特斯拉是可以成為富翁,衣食無憂的,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生活並不好,甚至還經濟拮据,特斯拉出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以至於他上學期間為了支付學費邊打工邊上學,甚至於為了學到知識去旁聽課程,就這樣生活直到了24歲,之後經過前僱主查爾斯·巴切羅的舉薦,愛迪生僱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愛迪生機械公司工作。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不少網絡文章裡,津津有味地說到特斯拉曾經11次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感人事跡: 「與愛迪生死磕了一輩子,11次婉拒諾貝爾獎,放棄成為世界首富。為科學事業終身不娶,每天只睡2個小時擁有700項發明,被稱為『神』,最終卻死於貧窮。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不少網絡文章裡,津津有味地說到特斯拉曾經11次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感人事跡:「與愛迪生死磕了一輩子,11次婉拒諾貝爾獎,放棄成為世界首富。從歷史上來看,的確有人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拒絕過諾貝爾獎。如1964年法國哲學家薩特拒絕諾貝爾文學獎、2004年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拒絕諾貝爾文學獎。
  • 中國曾三次拒絕諾貝爾獎:資產階級的獎不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楊振寧三次向中國領導人提議:為胰島素工作提名諾貝爾獎  第一次:周恩來委婉拒絕  第二次:江青說:「資產階級的獎金,我們不要!」  第三次:鄧小平、聶榮臻、周培源等非常重視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這項成果一直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它像「兩彈一星」一樣,證明了中國人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仍可在尖端科研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決高下,甚至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 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96歲才獲殊榮
    最年輕得主是1915年獲獎的布拉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才25歲,與父親一起獲獎;最年長得主則是2018年獲獎的艾許金,以96歲高齡摘下桂冠。另外,美國物理學家巴丁(John Bardeen)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次的得主。
  • 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哪些人曾經拒絕了諾貝爾獎?
    那麼,有沒有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拒絕領獎的獲獎者?有,而且不止一位。 第一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當屬德國生物化學家庫恩。因此,庫恩未能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 1949年,「二戰」早已結束,庫恩去了一趟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獎金卻領不到了,已經按照規定自動回歸諾貝爾基金會。 第二個拒絕諾貝爾獎的,是德國生物化學家多馬克。
  • 他一生有十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九次讓給別人,兩次拒絕領取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上天不僅給了他英俊的相貌,還給了他超高的智商。一生獲得十一次諾貝爾獎機會, 九次都讓給了別人,有兩次拒絕出席。雖然他沒有領到諾貝爾獎,但因為當時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是從特斯拉的作品中得到啟發、或是受他推薦,居裡夫人就是其中一個。
  • 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獲獎者由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甄選。該委員會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所推舉的五名成員組成。
  • 被迫放棄的也就算了,居然還會有人主動拒絕諾貝爾獎!
    帕斯捷爾納克於1890年生於莫斯科一個富有文化氛圍的家庭,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小說作品和詩歌,主要作品有詩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姐妹》《主題與變奏》,當然最具影響力的是他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
  • 他智商比愛迪生還高,曾11次拒絕諾貝爾獎,為何卻被教科書刪除?
    ,是唯一一位拒絕諾貝爾獎11次的人,畫出UFO手稿,但為什麼被教科書刪除?    這個人就是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出生,父母都是塞爾維亞人,因為家境貧困,特斯拉又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他的父親希望兒子將來走自己的老路,當一名神職人員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最「另類」的諾獎得主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獎項。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
  • 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那個第一個拒絕諾獎的男人,他有何底氣
    說是奇葩,乃是因為,這一位諾獎得主拒不接受諾獎的獎勵,甚至是有些瞧不起諾貝爾獎。這位便是法國的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薩特。存在與虛無他最有分量的一本著作因為他在文學和哲學上的深刻洞察力,他在1964年被宣布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諾貝爾文學獎被薩特拒絕。他說,他拒不接受任何官方的獎勵,對諾貝爾獎不屑一顧。諾貝爾獎委員會非常的尷尬,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拒絕了諾貝爾獎的人。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2016年諾貝爾獎預測出爐 化學獎張鋒、盧煜明折桂
    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2008)在當年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然也有之後若干年才得獎的,比如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huji Nakamura是2002年的引文桂冠獎得主,滯後了12年!
  •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不久前,諾貝爾獎公布了,好一番騷動,時至今日,那股躁動似乎仍未平息。自1901年頒布以來,在各個領域,諾貝爾獎都早已成為了最具影響力及權威性的頂尖獎項之一,大部分人都為之折服,但例外總是存在的。今年,村上春樹又一次和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作為人們眼中的「陪跑」常客,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足為奇。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畢導發現,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1922年提名他的人卻是最多的。他吐槽到:「1921年在14個人的提名下,愛因斯坦終於獲獎了。問題是,1922年居然還踏馬有人繼續提名愛因斯坦!而且提名者比1921年還多啊!你們是不是不看新聞啊……還是經紀公司請來給愛因斯坦刷票的?不過1922年之後,突然再也沒有人提名愛因斯坦了……為什麼呢?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最「另類」的諾獎得主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獎項。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普通人肯定會大腦空白、激動、興奮,進而在欣喜過後盛裝出席頒獎儀式。但是就是有那麼「另類」的人,面對如此殊榮不屑一顧。
  • 2018年諾貝爾獎預測:10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他帶領研究團隊在碳材料領域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他採用先進的方法獲得了碳納米管、介孔碳、洋蔥碳以及石墨烯等多種碳材料,並探索了它們在鋰離子電池、電化學電容器中的應用。在國際上率先將層狀陶瓷剝離為二維材料。2014年被湯森路透評選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 關於諾貝爾獎您可能不知道的6件事
    從1937年開始,印度領導人莫漢達斯·甘地(Mohandas Gandhi)被五次提名。他的最終提名是在1948年1月他被暗殺後幾周。在其歷史上,諾貝爾委員會從未死後頒發任何獎項,儘管其最初的執政憲章確實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委員會認為,甘地沒有留下任何合適的繼承人或組織來接受該獎項或其獎金。
  • 那個拒絕諾貝爾獎的人
    要說當今世界什麼獎項備受人類關注,當屬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涉及的領域非常廣,而這些基本都是造福全人類的領域,對於社會的發展還是有著很大的促進。全社會的科學家們基本都以諾貝爾獎為自己的目標,那是自己工作的最大榮耀,那是全世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