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2020-11-24 騰訊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賽珍珠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維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

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

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裡度過,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

童年賽珍珠(左一)

父親賽兆祥是個仁慈而端正的人,從小就教育她要尊重中國的文化,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是平等的」。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賽珍珠從小學習了大量的中國文學經典,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幼時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到長大後深奧難懂的名家經典、禪宗義理,都能融會貫通。她接受的是傳統的中國教育,她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慢慢長大。

因為從小跟隨父親四處遊歷傳教,賽珍珠接觸到的都是舊中國當時,最真實、最殘酷、也最沉重的社會現實。在與底層人民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她越來越感受到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與命運的抗爭,抗爭無果後的無奈和無助。

此時此刻,她的內心已完全融入到舊中國的貧寒交迫的現實社會,心裡裝滿了對底層人們的愛憐和對悲慘現實的憤恨與不公,她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應該把中國社會底層人民最真實的面貌,講給全世界聽,希望那些正在與命運抗爭的人們能從中受到鼓舞,獲取前進的力量。

此後,賽珍珠開始了漫長的寫作生涯。她榮獲諾獎的作品《大地》就是在中國完成,作品中的內容也完全描寫的是與中國有關的內容。

年輕時候的賽珍珠

賽珍珠於1922年在廬山牯嶺開始嘗試寫作。1923年賽珍珠寫出了處女作《也在中國》,此後便屢屢有作品發表。

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短篇小說《一個中國女子的話》,講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以「影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此時,在她的骨子裡都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中國人。

1929年,賽珍珠的新作《王龍》又從南京金陵大學(彼時她任教的學校)寄到了紐約莊臺公司,沃爾什又熱情地答應出版,只是覺得《王龍》之名很難為人接受,而書名應「扣人心弦,富有浪漫情調」,建議改用「大地」之類的名字。

1931年春,裝幀精美的《大地》(theGoodEarth)出版,好評如潮,銷量飆升。

《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暢銷的書。並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

南京大學校內賽珍珠故居雕像

賽珍珠後來寫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兒子們》(1932年)、《分家》(1935年)——以一卷本《大地上的房子》(1935年)以及其他多種文學作品。

這些書喚起人們注意普遍的人類境況、自然的循環過程以及人類的興衰。

《大地》是一部長篇小說。在《大地》裡,作者以同情的筆觸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以飽蘸同情心的筆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

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為一個富戶的故事。貧農王龍娶了一個大家庭的女傭阿蘭做妻子。阿蘭沉默寡言,吃苦耐勞,甚至在剛剛生完孩子後掙扎著爬起來和丈夫一起頂著烈日在田裡勞作。但王龍嫌她不夠美貌,對她十分冷淡。大饑荒來了,他們被迫舉家前往南方謀生。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了財,靠著阿蘭的幫助,回到家鄉並買了許多田地,富裕起來。他愈發嫌棄髮妻平庸的外貌,另娶了一個妓女。慢慢地,他老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浮躁和野心,惟一的心願就是守住家業。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地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

這一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的鴻溝,有力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國度」印象。

在賽珍珠拿起筆來寫中國農民之前,她看到的類似美國文學作品中,中國人「總是拖髮辮(不用說女的是纏小腳),掛鼻涕,佝僂其形,卑汙其貌,所做之事,總離不了竊盜、強姦、暗殺、毒謀等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的舉動」。

而在《大地》中,中國人這一負面形象被徹底扭轉。在這裡看不到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人,中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他們長年累月,抗爭著天災人禍,雖然身上有些固有的弱點和陋習,卻更散發出人類普通成員所具有的人性光輝。

西方媒體稱《大地》是「一部非常優美、非常優美的小說。我們終於從一部小說的字裡行間讀到真實的中國人民,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人們經常描述的荒誕無稽的中國,我們看到的是誠實的農民、忠誠的妻子,富饒的大地、農民的泥土房,布克夫人的小說是如此感人,如此真實」。

賽珍珠1934年永遠地離開了中國。

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真切而且取材豐富,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賽珍珠女士,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某種中國精神,使我們認識和感受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接在一起。」

回到美國後的賽珍珠,對中國也始終念念不忘,渴望能再次回到中國,特別是在她垂垂老矣的時候,一種落葉歸根的夙願在她心中愈發強烈,在她的心目中始終把中國當成她自己的故鄉。

老年賽珍珠

由於當時的國際政治因素,賽珍珠這一願望之死也沒能如願。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病逝於美國家中,人們按照她的遺願,在她的墓碑上沒有留下任何墓志銘,只刻下了她親手寫的三個中文大字——賽珍珠!

賽珍珠墓碑

賽珍珠在回到美國之前,早已加入了中國國籍,而且她獲獎的作品也都是在中國期間,以中國籍身份完成,因此說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一點也不為過!雖然獲獎時她人已經回到了美國。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早在1938年就誕生,獲獎者竟然是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就誕生了,獲獎者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賽珍珠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維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
  • 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1913年,英國推理作家薩克斯.羅默寫了一本《傅滿洲博士之謎》。書中塑造了一個長相猥瑣,行事殘暴的中國人傅滿洲。從此,在西方人眼中,「史上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就是中國人的經典形象。
  • 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
    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裡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裡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裡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獲得普利茲小說獎;1938年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的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盤點歷史上那些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第一個最厲害
    說起諾貝爾獎,大家對這個都不陌生。可以說諾貝爾獎在全世界的認同度非常高,很多領域的人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最高成就。當然,想要獲得這個獎項還是非常難的,畢竟競爭激烈,要求太高。有很多國家都沒有一個人獲得過。但有些人卻很厲害,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獎,還獲得過幾次。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是哪兩個人?1.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作家。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看到網上很多高考狀元那令人驚訝的分數,真是讓人讚嘆不已。學霸,學神。這些成績放到其他國家我想那也是一騎絕塵,技壓群芳。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能獲獎,卻因國籍慘被無視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優秀的科技人才,而如今世界上對於科技人才最大的嘉獎就莫過於諾貝爾獎了,可以說諾貝爾獎可以堪稱是目前全世界對科學研究人員頒發的最大的一個獎項,這個獎項的獲得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具有象徵性意義的。
  • 中國最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她
    中國人心中始終縈繞一股諾獎情結,在2012年莫言獲獎之前,百年間無人問鼎,我們等了太久太久。有關中國人與諾貝爾獎的淵源,始於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兩個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因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錢學森的侄子,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為何聲稱自己並非中國人
    但是近年來公眾時常會發現,擁有華人面孔的人卻矢口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這使得中國民眾的感情似乎受到了傷害。01身為錢學森的侄子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在2008年,就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一張中國人的面孔,卻說自己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
  • 你知道有多少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嗎?
    說起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楊振寧、李政道、莫言、屠呦呦等幾位的大名,但是華人(包括中國人和華裔外國人)到底有多少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1957年,31歲的他與楊振寧一起,以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為什麼中國人都很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為中國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但若是讓你問身邊人20世紀最偉大的女科學家是誰,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數學獎,居裡夫人除了十分偉大的科學成果外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特質也是讓人不可忽視的一幕。在中國居裡夫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崇拜,我們最初認識居裡夫人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
  • 誰說中國人獲不了諾貝爾獎?我們無數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管理獎……
    這幾天,有5名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是最高獎項諾貝爾管理獎。 當然,此諾貝爾獎又被稱之為搞笑諾貝爾獎,由美國人馬克創辦,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至今30個年頭了。 而我們中國獲獎的人分別是覃佑輝、奚廣安、莫天祥、楊康生和楊廣生。
  • 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卻受到許多人的誤解
    而楊振寧,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這個理論有多麼創新呢。用一句話來形容吧後來的一些物理學家,僅僅依靠作出證明他一些理論中的實驗就能獲得諾貝爾獎。
  •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
    諾貝爾獎可以手是獎項中最高的,每年有很多學者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在中國也有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獎,那麼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哪些人物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1、楊振寧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