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空所代表的天文學一直非常嚮往。因此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也曾記錄著多項人們為了觀測宇宙天體所做出的努力的事項,不過這些努力都因為不可忽視的外在因素,例如技術條件有限等現實原因,所能得出的結論其實比較淺顯。
不過,早期的人們只是想要一探宇宙的奧秘,他們可想不到,在現如今的發展趨勢下,我們不僅成功探測到了宇宙的信息,而且還能夠利用這片神奇的空間,來為我們人類的發展做貢獻。現在太空資源被廣泛利用於承接衛星及相關設備的出現,不過世界上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僅有十多個。所以想要太空資源能夠發揮真正的實際性,並且讓其自成體系,應當要世界多個國家向宇宙發射數十顆衛星才行。
世界上有四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分別是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及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和我們的北鬥導航系統。除了歐盟的導航系統,其餘三個國家的導航系統皆是自主研發所制出的。實際上,導航系統也分為民用與軍用。尋常百姓手中的相關電子設備所搭載的,能夠進行道路規劃以及定位的地圖,就是民用導航衛星;而軍用導航衛星要比民用更為精確,因為這項導航技術,常用於軍方對目標的定位轟炸以及為軍艦指引方向,因此必須要精確。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啟動的定位系統,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被無數人信賴與接納。因為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廣泛使用,以至於直到現在,GPS仍然是導航定位系統的代名詞。GPS憑藉著能夠精確至0.1米的高效性能,被世界各國軍方所普遍運用。可以說,早期的導航領域,全被GPS所壟斷,這讓綜合實力僅屈於美國一至兩位的俄羅斯和我們倍感壓力。因為導航領域是極為重要的領域,尤其是對於各國軍方而言,這麼關鍵的信息領域被受制於美國,這可極大地增加了國家情報的不安全性,尤其是受控於美國這樣一個存在不小野心的國家。因此,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俄羅斯和我們更加嚮導航系統這一領域上,投注大量精力。
其實早在上世紀的蘇聯時期,就已經開始的導航系統的相關研究。因為過去的幾十年裡,爆發出許多不可預料的事件困難,導致該項研究一直遲遲無法行進下去。不過世界格局的趨於穩定,俄羅斯這才重新開始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項目研究。格洛納斯的構架初衷就是軍民兩用的導航,因此與美國嚴謹的GPS導航不同,格洛納斯精度也少於GPS,有1.5米的誤差。
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是這四大導航系統中,完成時間最晚的。不過我們的北鬥最初定位可是多功能導航定位系統,能夠在各個領域發揮作用,而不僅僅只能用來定位導航,還具備通信等功能。北鬥的精準度為0.8米,不過這只是暫時數據,因為北鬥仍有極為大的優化空間。其實導航的精準度與衛星的數量、衛星所運行的時間,以及導航系統的性能等都息息相關,因此這也成為了這四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創造者,以及想要自主研發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的國家,所要攻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