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上說,我覺得是《塔木德》改變了我對財富的觀點,我覺得它改變了我的一生。——超級首富「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被洛克菲勒家族打破,在今天已經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被譽為是「窺見上帝秘密的人」留下的賺錢法則,是創業者,有志青年爭相傳閱的「創業聖經」。
而這些賺錢法則卻來源於猶太人在顛沛流離的歷史中,創造和總結出的一整套偉大的商業法則《塔木德》裡。
在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佔了一半以上,在猶太人歷史上更是出現了若干世界級金融巨頭,超級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
令人驚嘆的是,猶太民族中不但誕生了眾多商業巨子,還有其它領域的很多世界級名人,馬克思、愛因斯坦、畢卡索、弗洛伊德、基辛格、迪斯尼等等許多享譽全球的名人。
猶太人口佔比全球不到0.25%,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得獎概率遠高於其它名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猶太人的才幹和積累財富的智慧使其在歷史上遭遇多次毀滅性的迫害,而《塔木德》是他們頑強生存下來的唯一精神支柱。
猶太人為什麼能積累財富,且世代相傳,因為他們不但要懂得如何創造財富,同時還要知道珍惜每一筆財富。
這裡有個猶太人和英國人,兩個年輕人一同找工作的故事。
有一天,他們一起走在大街上去找工作,同時發現地上有一枚硬幣,英國青年裝作沒看見走了過去,而猶太青年卻激動地將它撿了起來。
英國青年對猶太青年的舉動非常鄙視:真是太沒出息了,連一枚硬幣也撿!
望著遠去的英國青年,猶太青年心中感慨萬分:讓錢白白地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後來,兩個人同時進了一家公司。公司規模不大,工資低,工作也很累。英國青年不屑一顧的走了,而猶太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後,兩人又在街上相遇,英國青年還在找工作,而猶太青年已成了老闆。
「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會當老闆?」英國青年對此感到不理解。
猶太青年說:「因為我不會讓財富白白從自己身邊溜走,對於每一分錢我都會非常珍惜,而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財呢?」
英國青年並不是不在乎錢,而是眼睛總盯著大錢,而不在乎小錢,所以他的錢總在明天,這就是他不能成就事業的原因。
對於一個成功者來說,金錢的積累是從「每一個硬幣」開始的,沒有這種心態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財富,一個成功致富者就不會放棄每一分錢。
多年前,李嘉誠的一個故事恰巧也驗證的這個道理。
李嘉誠有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不慎丟路了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裡,李嘉誠及時蹲下欲撿,旁邊一名值班看見,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硬幣後,給值班100元。
眾人不解,李嘉誠解釋道:若我不拾2元硬幣,它就會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錢可以用但不能浪費。
從這一件小事便可知,李嘉誠是深諳猶太人的智慧和思維。
猶太人為何如此深諳財富之道,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塔木德》是流傳了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一本猶太人致死研讀的書籍,猶太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財富智慧根源都來源於此。
任何一個正統猶太人都已把猶太法典的思考融入進自己生活的每一處,換個說法,每個「塔木德式」猶太人都有能力把任何一個世俗的生活細節,演變成神聖的秩序。
猶太人和中國人有不少相似點,都愛錢、重視教育和家庭。
但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更甚。
《塔木德》裡說:每位父親都要教會兒子如何做交易,以及如何遊泳。
做交易和遊泳被當成是父母傳授給孩子必要的生存技能,讓他們有能力應對潛在的危機。
猶太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念書,到了3.4歲時,他們開始在學堂裡面學習,孩子4歲就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為,那時大人們會告訴孩子們,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於一個想法。
孩子10歲左右,父母在祈禱時就會感謝上帝「讓孩子自己為錯誤承擔責任」。孩子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學會對別人負責。
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一個標準答案,用於應試的需求,沒有把它們當做生存必須的本錢,尤其對於「錢」跟「做交易」,小時候是絕口不提的。
猶太人獨特的處世智慧和賺錢哲學,都藏在這部《塔木德》裡。
愛閱讀,是猶太人傳授給孩子,除了做交易和遊泳外,最重要的生存秘訣之一,如果你正遇到什麼瓶頸,或者想改變思維,不妨看看這部流傳了千年的猶太經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會看的更遠,它可遠比跟巴菲特吃一頓飯要容易和划算的太多。
想要改變,或者想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的你可以點擊下面橫條購買正版書籍,現在百家正值活動期間,價格非常優惠,點進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