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體,兩個我

2020-11-08 若如a左凌b





當我們說到意識,總認為它是住在大腦裡面。 宗教認為它是獨立於身體的,只是暫時存在大腦中,等我們去世後,身體不能再用,意識就會離開身體,但意識還是在的。 它不會隨著身體的腐化而消失。

科學界同樣認為意識是在大腦裡,因為如果人的大腦受到重大的傷害時,意識也會受影響,包括:記憶錯亂、個性轉變、突然成了天才等等。

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要處理語言訊息、控制知識、判斷力、思考力等等,因此被稱為"知性腦";右腦則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主要處理圖像、創造力、運動等,也被稱為"藝術腦"。






而左右腦之間則由胼胝體(Corpus Callosum) 連接著,雖然它只有拇指大小,卻包含了2.5億的神經纖維,每天處理著大量的信息。

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對大腦的研究趨之若鶩,並發現癲癇症發作時,左右腦之間出現大量的信息,由於超過大腦的負荷,所以患者會失去意識,並做出一系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當時,科學家威廉. 瓦格寧博士大膽提出:倘若把胼胝體切除,左右腦之間的信息便無法傳達,癲癇症便可以得到治療。但由於想法太過前衛,所以不被大家接受,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50年代,神經學家布倫達. 米爾納(Brenda Milner)和著名神經外科醫生懷爾德. 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專注於治理對藥物無效的嚴重癲癇病人。他們通過大腦手術,把大腦部分海馬體和杏仁體移除。

癲癇的症狀的確減輕了,但卻帶來記憶和語言能力的受損。副作用的影響程度各有差異,科學家們也不能對此作出可靠的評估,每一次的手術,就像賭大小一樣。






直到60年代,羅傑. 斯佩裡(Roger Sherry)和邁可. 加桑尼加(Michael Gazzaniga)再次回到威廉. 瓦格寧博士的想法,並進行了首次"裂腦"手術,將病人的胼胝體切斷。

手術前,各界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的認為手術後只淨下左腦的功能可以如常,有的認為只有右腦可以活下來,有的甚至認為左右腦都會掉下來,無法工作。但由於患者飽受癲癇的困擾多年,甚至無法如常生活,所以,他還是接受了手術。

結果發現,病人的腦功能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癲癇的情形也得到改善。

這就引來了科學界再一次的譁然,倘若胼胝體已經切斷了,那麼左右腦又如何協調呢? 為什麼左右腦依然如常運作,而患者又沒有出現任何的副作用?

那麼,他是一個腦呢?還是兩個腦呢?他是擁有一個意識,還是兩個意識呢? 同一個意識,能存在兩個大腦中嗎?

為了解開一連串的疑團,科學家們為患者進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一段時間後,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受訪者坐在一個屏幕前,屏幕的中央出現一個黑點,受訪者被要求盯著屏幕的黑點,再進行以下的實驗:

實驗一 :

黑點的右邊出現了文字CAR(車),問受訪者能看到什麼,他能正確地說出車。

實驗二 :

黑點的右邊出現了葡萄的圖片,問受訪者能看到什麼,他能正確地說出葡萄。

實驗三 :

黑點的左邊出現了鍋的圖片,問受訪者能看到什麼,他說什麼都沒看到。實驗者叫他閉上眼睛,叫他把剛才看到的畫出來。

結果他把鍋畫出來了。

實驗四 :

黑點的左邊出現了一把鋸子,而右邊則出現一個錘子。 問受訪者看到什麼,他說能看到錘子,當叫他畫出來的時候,他卻畫出鋸子。

實驗結果引起了騷動,連受訪者自己都驚訝,因為他根本察覺不到自己有任何的不尋常。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其實他是左右的物件都能看到。但當左眼看到左邊的鍋/鋸子,信息就傳到右腦,在胼胝體已經切斷的情況下,鍋/鋸子的信息無法傳到左腦,由於右腦並沒有語言中樞系統,所以受訪者無法說出他所見的物見。

當實驗者叫他把所見的畫出來,右腦可以處理圖像,所以他能把所看到的畫出來。 也就是說,他是能看見,視力也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無法把看到的說出來而已。

實驗證明,左腦和左腦是可以完全獨立地工作。 我們左腦和右腦接收及處理的信息也可以有所不同。 而我們沒有察覺問題,是因為胼胝體協助左右腦的信息交換,才能創造當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也就是說,我的大腦中存在著兩個我,但他們協調得好,所以並沒有出現紛爭。當協調出現問題,可能就會產生人格分裂。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格不知道對方做了什麼,因為每個人格都是獨立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最近總是情緒低落,試試把陽光的你抱回來吧,他一直都在。







相關焦點

  • 連體人的生活:一個身體兩個大腦,一個死了另一個能活嗎?
    世界上有這麼一個群體叫連體人,也叫連體雙胞胎。顧名思義,他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或姐妹共享身體的某一部分。有數據顯示,每20萬名嬰兒中就會有一對連體雙胞胎,但他們的存活機率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三十五的連體雙胞胎在出生當天就會死去。
  • 「國王的兩個身體」:20世紀學術史上的一個神話
    《國王的兩個身體》是德裔猶太思想家康託洛維茨寫就的名著,中譯本剛一問世,即引起學界極大興趣和關注。此書所涉論題對於漢語學界可謂相當陌生,而缺少了這個環節,近現代世界諸多法律和政治觀念的來源和問題意識就永遠會是一個認知盲區和幽暗之地,我們也很可能會一直錯失許多至關重要的切身問題。
  • 每日一物|去家裡溼氣潮氣,一個除溼袋就夠啦~
    我心心念念的破洞牛仔褲什麼時候才能穿!!!
  • 黑色四葉草93集:一個身體兩個靈魂,金色團長變裡希特單挑魔法帝
    當然,這樣的說法或許不完全正確,因為真實的威廉姆是一個身體裡面住著兩個靈魂。其中一個就是威廉姆,這就是金色騎士團長金閃閃。而另一個靈魂就是白夜的魔眼老大裡希特。對於這樣的設定,還真是讓粉絲大吃一驚。要知道,最初的時候,夜見就已經感知打了金閃閃就是裡希特,但是摘下面具之後,看起來一切都那麼合理。而真相往往讓人意外!
  • 《國王的兩個身體》讀書感悟:回到中世紀,理解現代國家起源
    恩內斯特·康託洛維茨本書開篇便點出國王的兩個身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國王作為國王所作之一切行為,不因其未成年而無效。因為,國王在他裡面有兩個身體,即一個自然之體(body natural),一個政治之體(body political)。"
  • 【科技物理】一個小小的軟體就能讓編織機秒變3D印表機
    一個操作流程複雜,另一個是快速成型技術,這兩個明明沾不上邊,但是科學家們現在竟然可以用編織機創建自定義 3D 物品!這個技術都得歸功於一個新軟體。新軟體是卡耐基梅隆大學 James McCann 團隊研發的。
  • 這種外骨骼設備可以讓你變成鳥,用身體控制無人機飛行
    很多遊戲都講究一個沉浸感,但現實狀況是這樣的,遊戲裡的人物跑過來,飛過去,而控制他們的玩家只是在手柄上按按鈕,甚至不會從沙發上站起來。說實話,這種體驗很割裂,遠遠談不上沉浸感。無人機控制也一樣,飛機模擬的是鳥,而我們還在笨拙地用手指來操控飛行。能不能用一種更直觀的控制方式來指揮無人機?比如就像鳥一樣。
  • 三角渦蟲切斷身體在太空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一條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放置在國際空間站,竟然長出兩個頭部,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然而令他們更加吃驚的是,當研究人員切下這條太空渦蟲的兩個頭部,沒有頭部的中段身體不久又再生出兩個頭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將三角渦蟲(Dugesia japonica)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在5個星期裡觀察研究了微重力環境對三角渦蟲結構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它們能夠重生身體缺失部分。  三角渦蟲通常是被切除頭部或者切斷部分身體,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被切斷身體的三角渦蟲能夠再生形成兩個頭部。
  •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的問題意識:現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根源
    《國王的兩個身體》的初版於1957年出爐。時隔一個甲子之後,中譯本於2018年初春上架,迅速引發中國學術界熱烈討論。這部七百多頁、以最為冷門的中世紀研究為主題的大磚頭著作也能熱銷,這出乎譯者、讀者、出版人的意料。這部著作不僅厚度足以讓人望而生畏,而且內容本身所涉及的是冷僻的中世紀研究,更加讓人驚嘆的是作者信手拈來,所涉獵到的領域可謂一部百科全書。
  • 如果地球與另一個星球共享軌道怎麼辦?
    所謂的馬蹄形軌道是兩個行星「共同運行」或在其恆星周圍共享同一區域的最不尋常的方式之一。每個月球都不會沿著兩個恆星繞圈運動,而是沿著它們自己的有點像馬蹄形軌道的邊緣移動,月牙形像是兩半的破環。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肖恩・雷蒙德認為,馬蹄軌道是地球上最令人興奮的軌道結構之一。陸地這兩顆行星在同一顆星星周圍的同一個圓盤上形成並且可能來自類似物質他們的進化研究類似於出生時分居的雙胞胎的生活。
  • 獵奇短片《雙頭人》共用一個身體他們是怎樣生活的?
    有時候經常會幻想這樣一個場景,自己又憑空多出一個腦袋,他能夠去做完我不想做的事情,在上學的時候,他可以幫我做作業然後我就可以睡去,在工作的時候他可以幫我做工作我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這些都是幻想,但是世界上還真的有存在這樣的人,他們擁有兩個腦袋,擁有不同的思想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