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的是虛擬的嗎?
世界是虛擬的嗎?
大家怎麼看?
簡單說可以用霍金的理論我們生活在地球 地球在太陽系 太陽系在銀河系 銀河在宇宙宇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的大再根據相對論相對於人類來說 宇宙的確相當大但是對於宇宙外的生命來說
宇宙也許就是一個核桃又或者宇宙都在生命中 生命的活動 有許多的生成和毀滅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爆破這樣的循環造成時間的推進霍金的計算的話 一共有十一維空間我們生活的空間最多是三維空間加上時間的四維空間其他空間都是與之平行的虛擬也是相對的 那麼相對與其他的十個空間 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
虛擬世界因素1「觀察者效應」
我們看到的東西,其實是感光細胞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送給大腦,然而再通過大腦的處理,最後生成了我們看到的圖像,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大腦處理信息後產生的結果。而我們其他的感知系統也與此類似,很顯然的,如果以某種方式將虛擬信息傳送給大腦,大腦也會產生同樣的感知,你所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
從著名的「雙縫幹涉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有觀察者和沒有觀察者這兩種不同的情況下,物質的形態是有差異的在沒有觀察者的時候,被測試電子通過雙縫的時候呈現「波」的性質,而當有觀察者的時候,電子仿佛知道有人在看它,所以呈現粒子特徵。
舉個例子,你把一個杯子放在桌上,當你想喝水去拿杯子的時,你看到的是杯子的形狀,可如果你喝完水放回原處不再看它時,它就不是杯子的形狀了,這便是「觀察者效應」。
虛擬世界因素2「規則」
大家都應該知道規則,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小到細胞大到宇宙,都會有規則的身影。工作上,員工必須聽領導的,而領導必須聽老闆的,這便是利益的規則。火能燒樹木卻燒不了水,水能澆滅火,卻會被樹木吸收這是相剋規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是食物鏈的規則,利益規則的制定者是老闆,世界上所有的規則又是誰制定的?
虛擬世界因素3「源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古話相信大家都聽過,可又有誰知道什麼是道?道指的又是什麼?當然有些朋友看過一些科教類節目,肯定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地球上最早誕生的是單細胞生物,然後慢慢進化成多細胞生物,再然後,有的細胞進化成植物。有的進化成動物,就這麼簡單。可是,這一切似乎和現在的網路遊戲有些相似,大家都知道,網絡上所有的遊戲,都是由各種不同的代碼組成的,而這些代碼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有一個「源碼」。什麼是「源碼」?原始碼是描述程序等行為的文本,原始碼可以存在於每個軟體中,軟體按照原始碼中的編程進行執行,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計算機原始碼的最終目的是將人類可讀的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位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通過編譯器完成。例如,Java原始碼每一行有獨特的含義,每行是由一個計算機指令已成,計算機的指令是從頂部至底部進行讀取。簡單來說相當於,源碼等於源頭的意思。這也就是說明了,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宇宙是被創造出來了的。
那麼人類是否能融合成一個整體呢?答案是可以的,大家都知道,人之所以站立在食物鏈的頂端,除了靠團結一致,最重要的是有腦子,腦子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僅能調控肉體,五感,還有更神奇的神經元,神經元是什麼?神經元也叫神經細胞,神經組織的基本單位。大部分的人都擁有100億個神經元有些人甚至更多,雖然每天都會死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但是一直用到你死都不會用完。(溫馨提示,過度用腦不一定會變強,但一定會變禿)
現實中和腦子相似的便是網際網路,拉茲洛寫過一本書,叫《全球腦的量子躍遷》,認為人腦不過是1×10的十次方個神經元,構建起了一個複雜的生命系統。而地球上有56億人(當時數據),那就是0.56×10的10次方,如果通過網際網路連接起來,會不會形成一個新的大腦呢?按照這個思路來講,或許整個,世界,銀河系,宇宙,平行世界,乃至所有維度,或許只是一個生物體內的部分細胞。我是他,你是他,他也是他。當然,這只是一部分推理無法驗證,或許在未來的某個階段,能夠解開其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