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我國改良的霍爾推動器,每秒1萬公裡,3周可抵火星

2020-12-04 科學探一探

文/仗劍走天涯

中國力量!我國改良的霍爾推動器,每秒1萬公裡,3周可抵火星

中國已經在很多的科學技術領域,都有著最為權威的話語權,甚至世界各國都羨慕中國的發展,認為中國可能會走向更強的道路。尤其是在航天航空領域,中國的發展更是不得了。

中國近些年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是非常讓人震驚的,如果說曾經的神舟系列飛船載人航天成功登上太空,已經告知世界各國中國的強大,那麼後期的嫦娥四號等等一系列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就更加的說明了中國的力量。

無論是載人航天還是宇宙飛船,他們的成功都需要強大的推動力,也就是推動器。而中國在速度上面的研究也超載了各國的前面,尤其是我國改良的霍爾推動器,更是可以達到每秒1萬公裡,甚至三周就可以抵達火星,簡直是不得了的!

雖然從目前上來看,中國並未發射過太空飛行器去過火星,但據了解,今年我國不僅會實現對火星的探索,並且還會發射天宮號空間站。這絕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畢竟無論是探索火星,或者是成功的發射天宮號空間站,都是中國在世界上權威的代表。

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起來,我國也並不會像以前一樣讓人忽視,甚至世界各國都開始忌憚中國了,特別是美國,美國近些年來所做的一些行為,無不闡述了這一點,但是這又能怎樣呢?中國的強大,又豈是美國所能夠阻擋得住的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改良的霍爾推動器,每秒1萬公裡,3周可抵火星
    在這時每個國家都積極地研發出許多衛星以及一些用於探索太空的裝置,那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國目前又大展拳腳,當前也有出現一個改良的霍爾推動器不過現在我國的這個改良的推動器也就可以使得的飛行器的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我們國家在已經有霍爾推力器電推進裝置情況下,新研發出這一款改名後的霍爾推進器可以使得其速度達到每秒1萬公裡。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中國航天科技801所最新研製的霍爾推進器在持續高達8小時的點火,連續超30次的點火次數,總計在軌點火時間長達50小時之後,成功宣告我國在霍爾推動器領域取得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突破,航空發動機開始進入中國時代。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中國航天科技801所最新研製的霍爾推進器在持續高達8小時的點火,連續超30次的點火次數,總計在軌點火時間長達50小時之後,成功宣告我國在霍爾推動器領域取得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突破,航空發動機開始進入中國時代。
  • 如果我國火星探測器安裝霍爾推進器去火星的行程就不會七個月之久
    中國近年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成就驚人中國近些年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是非常讓人震驚的,如果說曾經的神舟系列飛船載人航天成功登上太空,已經告知世界各國中國的強大,那麼後期的嫦娥四號等等一系列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就更加的說明了中國的力量。中國新聞網報導指出,2019全年,中國航天34次將火箭送上太空,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年度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
  • 我國改進的這款推進器速度超快 僅一個月就可到達火星
    我國在這方面就率先取得了突破,它就是改良後的霍爾推進器,每小時11萬公裡的速度令人稱奇,僅僅需要39天便可到達火星。我國在改良霍爾推進器時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其中最大的收穫是更好的利用了等離子束,得益於等離子體系的全面應用。這款推進器才能獲得如此強悍的速度,和傳統的化石燃料相比更加高效。2020年左右中國空間站即將升空,現在又有了這樣先進的霍爾推進器,中國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 中國力量霍爾推進器,開啟超級模式,未來太空旅行不是夢
    畢竟,很多科技在我國還沒有發展特別長的時間,如果我們想在這個領域取得相對的成績,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事實上,我國一些火箭的開發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為了使我國在這方面有更好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促進技術的轉化。
  • 中國力量霍爾推進器,開啟超級模式,未來太空旅行不是夢
    畢竟,很多科技在我國還沒有發展特別長的時間,如果我們想在這個領域取得相對的成績,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事實上,我國一些火箭的開發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為了使我國在這方面有更好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促進技術的轉化。我國的霍爾推進器,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還沒有聽說過,但這種裝置在航空航天工業中是至關重要的。
  • 中國再創霍爾發動機新高!6年實現彎道超車,100千瓦級指日可待
    我國在航天領域造詣有目共睹,包括航天飛行器,航天振動臺等,不久前,一條新聞稱,中國首款霍爾推動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持續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點火次數高達30次,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
  • 我國先進電推火箭發動機點火成功,推力雖小比衝大,45天到火星
    脫離地球引力需要11.2公裡每秒的速度;在地球軌道上,沿著地球公轉的方向,脫離太陽吸引力需要16.7公裡每秒的速度。目前人類的星際飛船有望脫離太陽吸引力的,只有旅行者1號,它脫離太陽系的引力要藉助於引力彈弓效應。
  • 30萬公裡長棍子沿固定點旋轉,每秒1周,棍子末端能超光速嗎?
    對於光速無法超越理論,相信有不少人一定不服,假想一下,如果將一根長達30萬公裡鐵棍一端沿一個固定點旋轉,每秒只需旋轉1周,不考慮棍子斷裂等因素,根據圓周長公式L=2πr計算得出,棍子末端線速度不就達到每秒188.4萬公裡嗎,是真空光速6.28倍。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縱觀人類航天史,目前也僅有美國和前蘇聯兩個國家成功實現登陸火星,其中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的探測器。為什麼這麼難?因為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也有大約5000萬公裡,而探測器抵達火星需要飛行幾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成百上千倍,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有很高要求。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2018年歐洲宇航局發射的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4臺離子推進器,合計推力290毫牛,計劃飛行7年90億公裡。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2019年底長徵四號把中國的「天琴一號」送上了天,離子發動機推力精度達到了0.0000001牛,成功完成無拖曳控制飛行驗證,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預計2035年用3顆天琴衛星,在10萬公裡的高度上,組成臂長17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建成中國的太空引力波探測系統。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因為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也有大約5000萬公裡,而探測器抵達火星需要飛行幾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成百上千倍,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有很高要求。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由於距離遙遠,通信也非易事。從地球發送到火星的無線電信號,單程延時約20分鐘,這需要探測器具有很強的自主控制能力。
  • 膨脹400年後速度仍達每秒1.1萬公裡
    編者按:科學家發現SN 1604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清空了周圍的星際氣體,400年後,SN 1604超新星殘骸仍以極高的速度膨脹,外圍的物質團塊最快膨脹速度達到了每秒1.1萬公裡,平均膨脹速度為每秒5000公裡。
  • 中國力量!2020年年底,我國高鐵將達3.9萬公裡,快繞赤道近一圈
    文/貓行圖/網絡中國力量!2020年年底,我國高鐵將達3.9萬公裡,快繞赤道近一圈如今我國的科技發展能力是非常強勢的,甚至在很多的高端的技術領域都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前端。可能在很多西方國家的眼中,這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畢竟又有誰能夠想到,曾經那麼貧窮落後的中國,能夠一躍成為世界頂尖的大國呢?
  • 深度好文丨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雷射幹涉空間天線LISA,美帝和歐盟合作的太空引力波探測計劃,打算2030年代完成,用3顆衛星組成邊長250萬公裡的三角形,雷射跑完全程得花25秒。
  • 打破太陽系枷鎖,進軍半人馬座的關鍵:霍爾推進器
    一般而言,離地球200萬公裡開外就算「深空」,在這種地方,笨重的化學火箭就是根廢柴。2007年美國的Dawn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3臺離子推進器,推力92毫牛,累積飛行11年69億公裡。雷射幹涉空間天線LISA,美帝和歐萌合作的太空引力波探測計劃,打算2030年代完成,用3顆衛星組成邊長250萬公裡的三角形,雷射跑完全程得花25秒。
  • 10月,火星衝日在即,我國長徵5號蓄勢待發,奔襲6000萬公裡
    火星衝日激起探索熱情2020年10月13日23點25分,是火星衝日,也就是說,太陽、地球、火星在同一條線上,理論上,此時火星距離地球最近,大約6000萬公裡,下一次的機會是4年後。利用衝日是最經濟的方法,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超過3.5億公裡,發射成本太高,時間太長,還要繞過太陽,風險太大。
  • 航程4億公裡!天問一號千裡迢迢來到火星可不僅是找水
    美國宇航局在1975年發射、1976年入軌的海盜1號探測器則是一個軌道器與著陸器結合的組合體,軌道器運行在近火點357公裡、遠火點3.4萬公裡的軌道上,在任務結束時共計環繞火星運行1485圈。著陸器為靜止平臺,無法進行表面漫遊移動,因此美國宇航局的早期火星任務中也僅僅實現了繞、落的步驟,沒有實現「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