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乘坐神舟五號登上太空的時,其行李中就有一把六四式手槍,儘管這槍被人吐槽打不死人,但太空中帶槍是啥意思?難道要和外星人幹架嗎?
太空人帶槍,楊利偉並不是第一人!
最早帶槍的是前蘇聯太空人,其實這挺能理解的,畢竟登上太空的第一人是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一號升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不過他只在太空晃蕩了一圈(大約89.34分鐘)就返回了地球!
而且在距離地面大約7千米高度時,東方一號將其從飛船駕駛艙內彈射出去,此後太空人加加林和飛船先後打開降落傘降落地面。所以第一位太空人因此而被美國人吐槽,認為和飛船一起降落地面才算登上太空,但在絕對實力面前,美國人嚷嚷是沒有用的!
馬卡洛夫手槍
作為飛行員出生的加加林,帶了一把私人的馬卡洛夫手槍上太空,畢竟跳傘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個,帶把槍是飛行員的慣例,在飛行員的隨身物品中必定會有槍械,當然儘管沒有人為加加林標配槍械,但飛行員帶槍上太空,似乎是那麼自然!
從馬卡洛夫到「三管獵槍」
1965年3月18日,太空人帕維爾·貝爾雅耶夫和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完成上升2號任務後返回地球,由於下降時候重心不在設計位置,導致飛船偏離預定著陸地3200千米外的西伯利亞原始針葉林中,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捱過了2天後,步行到了9千米外的臨時著陸地(飛船位置無法降落直升機),此次行動也讓列昂諾夫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
上升二號
但列昂諾夫也發現,這馬卡洛夫手槍在西伯利亞的針葉林中威力遠遠不足,儘管這兩天沒有遭遇棕熊,因為它們還在冬眠,但萬一要是遇上,馬卡洛夫手槍只能給它撓痒痒,所以自此之後前蘇聯太空人標配的手槍重新設計就提上了日程。
1986年這種被稱為「三管獵槍」的太空人手槍正式列裝,上方兩根槍管的口徑是12.5×70毫米彈藥,下方的則是5.45×39毫米蘇聯口徑步槍彈藥,而可拆卸槍套則是一把大砍刀!
一般重機槍用的0.5寸口徑(12.7毫米),但蘇聯人用的手槍居然裝備兩根12.5毫米口徑的槍管,真是瘋了!當然一槍乾死一頭棕熊是最低要求,畢竟保命第一!
俄羅斯太空人帶槍,美國太空人為什麼不帶槍?
從1986年到2006年這20多年裡,蘇聯太空人就用這把槍防身,此後由於專用彈藥不再生產,因此已經退役,又開始攜帶半自動手槍!但令人好奇的是,美國人上天卻不帶槍,甚至沒有專用武器,假如將能作為武器的全部列個表,那麼你會發現簡直就五花八門!
1961年水星7號飛船上攜帶的是一把多功能摺疊刀1969年阿波羅11任務急救包裡帶了一把大砍刀1970年代天空實驗室裡則是一些能作為武器的餐具,比如風力的餐刀和鋒利邊緣的勺子。1980年代的太空梭上,勉強有個能作為武器的撬槓2000年代的國際空間站上,居然有菜刀,當然菜刀的用途廣泛,不但能切割食物還能作為防身武器。但就是沒有槍,而且美國人還一直勸俄羅斯不要帶槍到國際空間站,你說這空間站上要啥武器呢是吧,儘管俄羅斯太空人一直在堅持,但近幾年似乎有些鬆動!這也是國際空間站上「非軍事化」運動的推進效果,但令人好奇的是,美國人為什麼一直都不帶槍呢?
聯盟號返回
其實也挺容易理解的,蘇聯人降落的都是在大陸內部,各種環境都可能遭遇,比如狼、熊等猛獸,所以帶把槍防身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美國人降落都在大西洋上(太空梭直接降落機場),而且降落後飛船浮在海面上等待航母救援,你說這帶槍幹啥呢?難道還怕海盜嗎?這背後一個航母艦隊,索馬利亞海盜也不敢呢!
所以這美國人真是不能設身處地為俄羅斯人想想,人家回去萬一要是被棕熊給吃了,那就是別的男人花咱的錢,打咱的娃,自己除了一個獎章外啥都沒有,絕對不是一筆划算的帳,不過俄羅斯太空人鬆動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現在返回技術已經不同以往,準確率極高,因此未來還真可能有不帶槍上天的日子!
但是帶把槍又咋地,咱按自己的思路來,不隨各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