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萬物生存之本。
重慶兩江相匯,三面環水,重慶人不愁沒水喝。
我們曾經驕傲,喝水不用挑,擰開水龍頭,有譁譁自來的水。
但不知何時起,我們開始「不敢喝」來自兩江的自來水,
而是願意多花錢訂桶裝水或純淨水,
但是不是這樣就OK?
今天我們專訪的人物鍾成華先生,他曾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餘項,長期從事水的研究和汙水的治理。
讓我們走進鍾成華先生的故事,感受他的個人魅力,同時看看他對此有什麼建議。
鍾成華
主要科研方向:水汙染控制規劃與技術、三峽庫區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技術等。
曾任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重慶市政協委員、江北區政協副主席,民盟重慶市委常委、民盟江北區委主委,重慶工商大學廢油資源化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環境與資源學院副院長,重慶市生態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教授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估計很多人早已忘記,34年前,大溪溝羅家院曾發生過一次震驚全國的下水道爆炸事件。
當時一篇關於重慶民兵參加救險紀實報導中,這樣描繪慘狀:最初,是「轟轟」兩聲巨響,黃煙騰空升起,巨石、鐵板衝上百米高空又掉下,下水道噴出火苗,高壓線閃出火花。廁所的糞便,菜場的果皮,腐爛的菜葉,全部從下水道湧出,其中夾雜著遇難者的鮮血。此次事故造成26人死亡,200餘人受傷。
什麼原因引起爆炸呢?
資料報導:由於重慶市服務局車隊油庫漏油,大量的汽油排入下水道,適逢嘉陵江江水上漲,封住了下水道出口,使下水道內油類漂浮物和積存的沼氣不能外洩,易燃易爆氣體濃度增大,與空氣混合,遇火後引起爆炸。
「1985年6月27日發生的這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剛好是我到重慶市環境監測科研所水室報導的第一天。」
據鍾成華回憶,事故發生的第二天,擅長化學研究與分析的他,立即被派去協助破案,做水油含量分析。
那年他25歲。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水是一種美,充滿文化和哲理。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還讚美水有四德:至善,至柔,至大,至謙。
聖人孔子也稱:君子遇水必觀。對水讚美有加。
嘆惜時空不能穿越,梅花姐難以見到2500年前的河流江水。
若聖人能穿越回來,見到此情此水,又會做怎樣的抒情呢?
渾濁的江水上飄著塑料皮、礦泉水瓶、紙屑等各種垃圾,有的水面還漂浮著一層油汙,個別點還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這是30多年前在重慶江邊隨處可見的景象。
鍾成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水關係到民生,是人生存的頭等大事,如何治汙,重慶市政府、市環保局以及我們所,都高度重視。」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重慶一段江面上,每年都有一艘神秘出行的小船。船上一小夥子生得濃眉大眼,國字臉,沉著穩重帥氣。他既不打漁,又不觀景,只見一會兒舀水,一會兒做實驗,一會兒做記錄,動作麻利,不停歇地忙著。小船走走停停,從早到晚,每次例行的長江、嘉陵江水環境定期監測要在江上逗留15天左右。
帥哥就是鍾成華,他在船上忙著對重慶環境水採樣做監測分析。
據他介紹,為了充分了解兩江水質情況,他們每年要在三個水期採樣:平水期、枯水期、漲水期。採樣分很多個斷面,並即時做分析。
之後,他們將採集的數據形成了一份份重要的報告,他主筆完成的關於重慶市次級河流水質現狀調查與評價報告,得到單位領導高度肯定。
關於水,鍾成華教授給我們聊了很多。
我國有七大江河水系,生活在兩江匯合的重慶人,估計很多人和梅花姐一樣,不曾想到過我國居然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佔全球水資源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的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汙染更是加重了缺水。治汙迫不急待!
1988年,在重慶市委市府的帶領下,中國同英國開展科技合作,成立了中英國際課題組,專門分析治理長江嘉陵江的水質問題。當時需要「派兵點將」選6人前往英國學習水汙染控制規劃、方法、理念,鍾成華就是其中之一,並擔任課題副組長。
「我們去學習水質模型,學習泰晤士河怎樣治汙,垃圾怎樣進行填埋處理,還學習了很多當時先進的汙水收集和處理的技術。」
和英國科技者歷時3年的研究分析後,鍾成華所在的課題組給重慶市政府建議:統籌整體治汙,在主城沿江兩岸填埋大型排汙管,將所有汙水截流,阻止汙水直接流入兩江。
政府高度重視,經反覆論證,最終採納了建議,並規劃在雞冠石和唐家沱兩個地方建大型汙水處理廠。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據查,雞冠石汙水處理廠的規模當時在全國排第四,西部排第一,日處理汙水能力80萬噸。唐家沱汙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汙水量也是近40萬噸。兩大汙水廠於2006年投入使用。
此舉極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對治理汙染,保護重慶兩江水質和生態平衡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而參與這一大事件的鐘成華,話語中卻依舊很謙虛很低調。
「我沒有多大的功勞,我的角色只是一名參與者,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以前孩子考過我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
「什麼東西越洗越髒?」
答案是:水。
水可以承受一定的汙染,但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汙染?
鍾成華告訴筆者,汙染太重,水若承載不了,那水就會「生病」,也容易患上無法根治的「癌症」,最後變成臭水、死水,人類就不能再用。
2003年之後,鍾成華就決定當一個「水醫生」,研究水的汙染,治理水,讓「生病了」的水通過「治療」,回到正常狀態。
他擅長治療水體富營養化。
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接納了大量來自汙水、垃圾等汙染源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超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水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整個水體質量就會逐漸變差甚至「死亡」。
「水體富營養化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世界難題。」
鍾成華反覆做試驗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給我們分享了其中一個治理汙水的案例:
重慶有一個特產就是白市驛板鴨。在白市驛,有很多飼養鴨子的基地,大量的鴨糞嚴重汙染了當地的小河,以前清清河水變得臭氣衝天。
2006年,鍾成華被邀請去科學治汙。實際考察分析後,他給出了一套原位修復的技術思路,即通過在一試驗河段採用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截汙,生態護岸,養魚、養草,人工水草掛膜,人工浮島,人工曝氣等),調節水裡的微生物平衡,治理一段時間後,試驗段的水質變得清澈起來。
2013年,鍾成華將他治理汙水的經驗和理論進行總結,並率先出版了專著——《水體汙染原位修復技術導論》。目前此書是中國一些大學相關專業的選修教材,也是一些企業水體原位修復的參考書。
面對水的汙染,我們現在普遍喝的水主要有三種:自來水、礦泉水,純淨水。我們到底喝哪種水好呢?
鍾成華教授的建議是,
首選喝自來水,其次桶裝水,最不推崇的是純淨水。如果有條件最好喝潔淨的山泉水。
鍾成華告訴筆者,自來水通常取自河流、湖庫等天然的地表水,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許有一些輕微汙染,但通過自來水廠嚴格處理後,完全可以放心飲用。不過,自來水最好燒開後喝。
純淨水(太空水)雖然有毒物被處理乾淨了,但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同時被「純淨」了,長期飲用,對身體不宜,尤其是兒童更不宜長期飲用。
水是一種看似簡單卻又相當複雜的物質。
水給我們無限的可能,無限的驚奇,無限的靈感,也給了我們無限的難題。
「上善若水」則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水為至善至柔,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
人生之道,莫過於水。
讓我們跟著鍾成華教授一起認識水、珍惜水,同時也學習水之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