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光波導量產難如上天?這家中國創企做了四年終成功 | 獨家揭秘

2021-01-09 青亭網

「終於成功了!」瓏璟光電CEO馬國斌盯著手中的一塊玻璃片,在內心發出了一聲感嘆。仔細看,玻璃的正中隱約有五塊並排的矩形結構,宛若屏風一樣。

這塊小小的玻璃,就是光波導鏡片,也是人們心目中未來AR的顯示方案。從2015年10月開始設計鍍膜陣列光波導光學,到今年11月量產成功,老馬說,這中間走過了太多太多的坎。

2017年11月首批量產的半成品

AR,全稱AugmentedReality,中文常譯為增強現實,指把虛擬圖像和真實世界相結合,讓用戶可以和現實中完全不存在的虛擬物體打交道。去年7月大火的《Pokemon Go》就是一例。蘋果也在9月份發布了首款支持AR的iPhone。

但是,無論是蘋果還是谷歌,他們主打的AR應用場景還都停留在手機——一隻手拿著手機或平板,通過手機的屏幕來觀察加入了虛擬圖像的現實世界。這種略顯蛋疼的方式,顯然不是人們所追求的。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形態,是眼鏡:

「所謂的AR眼鏡,一個重要的意義是解放雙手,提高個體生產生活效率。這是一個全新的工具,一個完全不同於手機的個人信息終端」馬國斌稱。

微軟率先在2015年推出AR智能頭顯HoloLens,把顯示和處理單元都集成在了一款頭箍式的設備。國內幾乎所有在做AR眼鏡的公司,採用的都是更為落後的光學方案——如類似2013年穀歌眼鏡的半透半反稜鏡方案,或自由曲面稜鏡。

瓏璟光電第一代AR稜鏡顯示模組

但這些方案的光學原理決定了其體積方面的先天不足:半透半反稜鏡的普遍厚度在7-12毫米之間,視場角也極小——人們戴上眼鏡後,往往只能看到一個極為袖珍的圖像;而它的「進化版」自由曲面稜鏡,相對容易量產,視場角也大,只是體積方面仍然難以縮減,透過性也一般,不太容易產生好的AR透視視覺效果。

與別人不同的是,「從瓏璟光電成立之初,我就知道要做光波導模組」,馬國斌說。他曾參與創建國內迄今唯一量產LCoS微顯示屏的公司長江力偉,一手搭起了公司的LCOS產線和供應鏈體系,出來後成立了瓏璟光電。

他從2013年就認準了光波導方案。當時雖然谷歌眼鏡的稜鏡方案已經算比較先進,但老馬通過親身走訪、查閱大量資料,最終認定,光波導才是未來。

原因很簡單——目前只有它,才能實現真正類似普通眼鏡片那樣薄厚、輕量的AR顯示方案,而無需一個厚厚的稜鏡橫在人的眼前。

光波導方案

光波導聽上去玄乎,但實際上指的就是引導光線在其中傳播的介質裝置。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案的鏡片厚度通常不高於2毫米,薄與輕的先天特性,註定了光波導受到國內與全球的各大消費電子廠商的矚目,很多都在跟蹤光波導顯示技術的發展,很多甚至直接參與早期研發。

這其中,當屬以色列公司Lumus的鍍膜陣列光波導為主要代表,這家公司幾乎是AR顯示方面的大明星。去年短短一年內,先後獲得阿里巴巴、盛大、水晶光電、HTC等知名企業的投資。另一家代表公司是微軟,他們推出用全息光柵光波導的HoloLens眼鏡。

但即便如此,Lumus的鏡片由於良品率的問題,價格偏貴,大概在1100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7590元)。這是由于波導鏡片的量產難度極高,因此產量和良率非常關鍵。玻璃冷加工工藝、鍍膜的膜系設計,幾十層納米級膜厚的精確控制,層疊斜面稜鏡的精確貼合,對平行度的極高要求,都制約著它的產能。

有巨頭加持的國際知名公司尚且存在問題,只是創業公司的瓏璟光電如何能做到?在供應鏈領域沉浮了十幾年,也做了十來年生產工藝的老馬卻有信心:「只要AR光波導光學系統設計思路沒有問題,具體的生產工藝和材料選擇,依託國內供應鏈和設備完全可以完成。事實上,Lumus也是在國內完成的絕大部分工藝。」

國內專注AR摩託車頭盔的公司REVDO CEO張璁也告訴青亭網,光波導的關鍵就在能否量產,而量產最重要的就是波導鏡片的生產,是所有生產工藝的核心。

過程檢查-保證工藝與設計的一致性

2016年3月,老馬的團隊完成第一版的設計,開始與供應鏈溝通生產。「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個是膜系的設計與鍍膜,每個面是好幾十層鍍膜;二是連續五個貼合面(就是波導鏡片中宛若屏風的結構)必須平行貼合,相互平行度要求極高。」

還好憑著多年供應鏈的關係,他們找到了國內一個細分行業龍頭企業,願意和他們合作,闢出產線給鏡片進行加工。從此,開始了他口中所謂「波導鏡片的生產填坑之旅」。

由於光學設計與製造工藝都是全新的,這相當於摸著石頭過河。果不其然,一上來就給了老馬等人一個下馬威。本來在實驗室裡自認為完美的設計,一跟產線討論就發現了問題:理論設計所用的玻璃材料折射率過高,會對鍍膜產生巨大的影響,需要更改材料。

一邊改材料、一邊重新討論設計,時間很快過去,等正式上線開始做樣品,已經是3個月之後的6月初了。終於,8月份,第一批波導樣品正式出來了。

2016年8月的第一次樣品

但結果並不理想——如上圖,這次樣品,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鍍膜之後各稜鏡貼合不牢,完全沒有膠合。之後表面拋光的時候,稜鏡散開分離不成片狀,拋光即散,一片能用的都沒有。」

第一個半年的成果,就這麼打了水漂。

雙拋作業-鏡片的兩個面均需拋光

好在馬國斌的決心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團隊趕忙開始分析問題出在哪裡。發現波導基材的折射率對紫外光固化膠(UV膠)造成了影響,特定波長的紫外光幾乎完全無法穿透玻璃,導致UV膠固化不完全,膠合不牢固。看來,問題出在膠水上。

但是,找遍了全球各大膠水廠商,都沒有合適的。老馬咬咬牙,找廠商花了1個多月定製了一款膠水,完成了首批樣品的試製。在新的優化設計中,又對波導片的玻璃基材進行了更改,使之適應原廠商可穩定供貨的UV固化膠,完成固化膠水的選型。

UV固化

瓏璟光電公司地址在深圳,離著給自己加工的工廠十萬八千裡,為了即時掌握工藝與設計之間的差異,隨時監測樣品狀態以調整設計或工藝,老馬他們乾脆在工廠旁邊的酒店長租了兩間房,往往一住就是一兩個月。

馬國斌回憶,那個時候他們天天跟一線工程師一起上下班,「結下了深深的戰鬥情誼」,2016年中秋、國慶,連著兩個團圓節,老馬都沒有回家。中秋節當晚,工廠負責人提著一盒月餅、抱著一瓶紅酒造訪,兩個人點了一桌子菜,喝得酩酊大醉。

先進的鍍膜設備

不過,雖然貼合強度問題算是解決了, 五個斜平行面的貼合卻精度不高。他們發現,傳統的貼合方式很難保證連續幾個小斜面的高精度貼合。於是雙方成立了一個十來人的項目組,設計了一套新的貼合工藝。「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在工藝上又有創新,保證了生產效率和貼合質量。在最近的小批量生產中測試,貼合平行度滿足設計要求。」

這一步的完成,在老馬看來影響至關重大:「不僅保證了後期穩定量產,而且使波導模組的成本得到了極大的控制,預期價格是海外競品的三分之一,為後續的商業化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點亮模組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瓏璟光電終於把光波導「點亮」——這是個行話,在AR模組圈的意思就是模組通電後,能夠顯示圖像了。

然而第一次點亮的模組還是有不少顯示問題,於是圍繞著這一點,2017年老馬等人一直在做設計優化和工藝改進。

時間過去剛好一年,光波導模組終於實現了量產。

第一次成型的波導鏡片樣品 2016年11月

目前,瓏璟光電AR光波導模組的視場角達到26度,解析度1280x720,厚度2.0毫米,還有40度、1920x1080的第二代在打樣中。首批產品已在軍品、警用設備、運動、物流等行業展開應用。

從正式想做波導,到終於量產成功,馬國斌經歷了將近4年的時間。他自詡方向看得準,因此「迷茫沒有,但壓力很大」——這壓力有來自時間,也有來自資金層面。

還好,最艱難的時刻,公司接受了來自水木資本的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此前,公司還曾經接受私人種子輪投資100萬元。而老馬本人也往已經自掏腰包,往裡填了200萬元以上了。「外部資金不僅是資金的支持,也是對我們努力工作的認同,是精神上的支持。」

回過頭放眼國內,AR光學模組仍然屬於非常初期的階段,大量的AR眼鏡仍然使用的是谷歌稜鏡的單、雙目方案,自由曲面方案受到供應鏈條件的制約,往往停留在「只有設計,無法量產」的窘境,至於光波導模組,那就更加「可望不可及」了。目前除了瓏璟光電外,只有一到兩家在做這方面的樣片,量產能力還不明朗。

現在,老馬暫時算是鬆了一口氣,但馬上又有新的挑戰接踵而來。他已開始著手在深圳新建一個實驗室,專門用於光學模組的測試和組裝。預計每個月能實現五千到一萬片光學模組的產能,利潤率達到約50%,良品率在60%,Lumus也「不過如此」。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青亭網微信號(ID:qingtinwang),或者來微博@青亭網與我們互動!轉載請註明版權和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揭秘光波導核心原理,了解AR眼鏡背後的挑戰(上)
    光波導,因其輕薄和外界光線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認為是消費級AR眼鏡的必選光學方案,又因其價格高和技術門檻高讓人望而卻步。隨著主流AR設備微軟HoloLens2、Magic Leap One等對光波導技術的採用和設備量產,以及AR光學模組廠商DigiLens、耐德佳、靈犀微光等近期融資消息的頻繁披露,導致光波導的討論熱度也持續增加了不少。
  • 上篇:揭秘光波導核心原理,了解AR眼鏡背後的挑戰
    文 | 李琨光波導,因其輕薄和外界光線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認為是消費級AR眼鏡的必選光學方案,又因其價格高和技術門檻高讓人望而卻步。隨著主流AR設備微軟HoloLens2、Magic Leap One等對光波導技術的採用和設備量產,以及AR光學模組廠商DigiLens、耐德佳、靈犀微光等近期融資消息的頻繁披露,導致光波導的討論熱度也持續增加了不少。
  • 揭秘光波導核心原理,了解AR眼鏡背後的挑戰(下)
    一、衍射光波導的核心 – 衍射光柵要想光機產生的虛像被光波導傳遞到人眼,需要有一個光耦合入(couple-in)和耦合出(couple-out)波導的過程,在幾何光波導裡這兩個過程都是由傳統光學元器件比如稜鏡、「半透半反」鏡面陣列完成的,過程簡單易懂,但是具有體積和量產工藝上的挑戰。
  • 歷歷科技發布高亮、超輕超薄、超低功耗AR光波導解決方案
    (原標題:歷歷科技發布高亮、超輕超薄、超低功耗AR光波導解決方案)
  • 揭秘光波導核心原理,了解AR眼鏡背後的挑戰
    衍射光波導的核心 – 衍射光柵  要想光機產生的虛像被光波導傳遞到人眼,需要有一個光耦合入(couple-in)和耦合出(couple-out)波導的過程,在幾何光波導裡這兩個過程都是由傳統光學元器件比如稜鏡、「半透半反」鏡面陣列完成的,過程簡單易懂,但是具有體積和量產工藝上的挑戰。
  • 定製AR眼鏡來臨:看谷東AR光波導模組11個特性
    (原標題:定製AR眼鏡來臨:看谷東AR光波導模組11個特性)
  • 瓏璟光電展示全息光柵光波導 減輕AR設備厚重問題
    深圳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展示了其成功研發的全息光柵光波導AR模組樣品,型號為LCE1830H。作為國內領先的AR(增強現實)顯示模組供應商,成為目前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陣列光波導、全息光柵光波導技術方案的公司。此次推出的全息光柵光波導方案,預計在2019年實現量產。  光波導主要應用於AR眼鏡、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 MR混合現實領域或將洗牌,GodView已大量量產樹脂陣列光波導產品
    但就像iPod之於數位音樂,kindle之於數字圖書,MR/AR要普及,在技術上的門檻外,還得解決量產和成本的問題。而近日,一家低調的國內公司宣布,已經大規模量產樹脂陣列光波導鏡片,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大量量產並全球發貨,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款獨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實現量產的樹脂陣列光波導鏡片。
  • 打造AR光波導生產線,領跑AR核心顯示技術,靈犀微光生產基地落地無錫
    CEO鄭昱表示,靈犀微光作為相關行業技術的領跑者,希望能夠藉助無錫高新區的區位優勢,打造世界第一條國際水準的AR光波導生產線,並圍繞這一生產線形成產業集群,實現規模效應。靈犀微光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專注於增強現實(AR)底層技術的高科技公司,聚焦AR設備瓶頸技術——光學顯示,主攻核心器件光學引擎。
  • AR眼鏡的未來?WaveOptics利用光波導技術實現更大的FOV
    當前,眾多廠商開始利用光波導技術研發AR設備,比如Lumus、DigiLens、Vuzix……等等。而光波導鏡片的成本較高,因此現在企業正在尋求在保證鏡片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英國初創WaveOptics。這家公司剛剛與康寧達成合作,以量產光波導鏡片,並能實現較大的FOV。
  • 36氪首發 | AR光波導製造商「靈犀微光」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舜宇V...
    36氪獲悉,AR光波導模組製造商靈犀微光近日獲得由舜宇V基金領投,中關村啟航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深化光波導模組的技術,並為主流AR眼鏡市場儲備產能。靈犀微光是36氪持續報導的企業,創立於2014年底,一直專注於AR眼鏡的光波導顯示技術。目前已經擁有比普通近視鏡片更薄、重量僅11.5g的AR光波導模組,並具備超小型光波導模組的萬級量產能力,擁有近200家來自醫療、軍工、工業製造、電網電力等多行業的客戶。
  • 鯤遊光電正式國內首發量產型全息光柵AR光波導——逍遙系列,引發...
    光博會OW7展館,專注於晶圓級光晶片研發與應用的高科技企業——鯤遊光電,正式國內首發量產型全息光柵AR光波導——逍遙系列,引發業界關注。 據了解,目前全球能夠量產全息光柵AR光波導的公司僅有包括微軟HoloLens、Magic Leap在內的少數幾家,數量屈指可數。
  • 董秘解碼:太辰光是國內極少數可以量產平面光波導晶片的企業之一
    太辰光:公司是國內極少數可以量產平面光波導晶片的企業之一 投資者問太辰光(300570):公司二氧化鋯陶瓷插芯及平面光波導晶圓和晶片產品的競爭優勢是什麼關於平面光波導晶圓和晶片,公司2017年收購廣東瑞芯源100%股權,該公司是國內極少數可以量產平面光波導晶片的企業之一,且有多個平面光波導晶片相關的科研項目及和發明專利。公司收購瑞芯源,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鏈,提升了公司在PLC分路器及相關光互聯產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3.
  • 提升光波導產品的良率和產量,AR光學模組供應商「瓏璟光電」獲數...
    瓏璟光電成立於2014年,主攻虛擬顯示類光學光電子元件研發製造,是國內率先實現陣列光波導量產和批量出貨,且同時布局光柵波導研發和生產的公司,產品應用於警用、安防、工業、旅遊、醫療、營銷等多個領域。根據36氪之前的報導,瓏璟光電目前的研發重點聚焦在陣列波導技術方案,包括陣列波導和衍射波導,陣列波導模組是其目前在售的主打產品。AR光波導所需高精度的玻璃冷加工工藝、極其複雜的膜系設計,近百層納米級膜厚的精確控制和層疊斜面稜鏡的精確貼合等都制約著它的產能,這些技術難點導致波導鏡片的量產難度極高,因此產量和良率非常關鍵。
  • 2019是AR硬體衝刺年,「光粒科技」即將發布消費級AR光場眼鏡
    光粒科技是一家聚焦消費級AR眼鏡市場的創業公司,採用了和Magic Leap類似的光場原理來解決視覺暈眩的固有問題,同時採用衍射光波導技術(Magic Leap、HoloLens亦採用類似技術),推動實現極致輕薄的目標。預計2019年底推出可量產的消費級AR眼鏡產品。
  • 鯤遊光電發布視網膜型全息光柵AR光波導——扶搖系列
    專注於晶圓級光晶片研發與應用的科技企業——鯤遊光電,借展覽東風推出新一代視網膜型全息光柵AR光波導——扶搖系列。前不久,在2019慕尼黑上海光博會期間,鯤遊光電正式國內首發第一代量產型全息光柵AR光波導——逍遙系列,引起業界巨大反響。僅3個月時間,鯤遊光電就迭代推出了新一代主打高性能的扶搖系列產品。
  • 幾種不同材料的平面光波導
    按材料可分為四種基本類型:鈮酸鋰鍍鈦光波導、矽基沉積二氧化矽光波導、InGaAsP/InP光波導和聚合物(Polymer)光波導。   LiNbO3晶體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材料,它有極好的壓電、電光和波導性質。除了不能做光源和探測器外,適合製作光的各種控制、耦合和傳輸元件。
  • 亮亮視野李勇:高對比度陣列光波導將成為未來三年AR眼鏡光學顯示...
    其中,光學是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作為AR最核心的器件,光學佔據了AR眼鏡三分之一的體積,它的形態直接決定了AR眼鏡的外觀,它的成像表現、功耗水平則決定了用戶的體驗程度。因此,受限於衍射光學原理和微納加工工藝,衍射光波導方案不可避免的存在顏色均勻性差、光能利用率低、圖像外洩問題。而OLED陣列光波導基於幾何光學原理,具有單層全彩、均勻性好、功耗低、無漏光、對比度高等優點,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覺和使用體驗。
  • 用蜘蛛絲材料掀起服裝面料革命,生物科技創企Bolt Threads擬D輪...
    )】11月11日報導 (編譯:葉展盛)蜘蛛俠的粉絲可能會很喜歡這家創企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能通過微生物製造出蜘蛛絲的生物科技創企Bolt Threads近日正在尋求1.06億美元D輪融資。自外媒首次報導Bolt Threads想要製造蜘蛛絲的野心以來,這家公司的發展勢態一直不錯。也許你不知道,蜘蛛絲這種材料比特氟龍更加結實,但同時也更加柔軟,且原料也更充足。
  • 賦能工業,谷東AR光波導模組M3010強勢破局
    不僅如此,當下AR眼鏡作為承載AR技術的最佳產品,已經在諸多行業擁有成功落地案例,如工業、軍事、航天、醫學等專業領域已開始逐步進行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近日,國內專業AR光學方案供應商谷東科技AR陣列光波導模組M3010重磅上線,該光學模組定位工業行業應用,擁有視場角大、虛擬成像尺寸大,透光率好,解析度高等多種特點,為各類AR企業、工業客戶提供核心部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