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六號立功!首顆大學生自主衛星升空

2021-01-14 快科技

今天早上,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首飛,同時達成了一箭20顆衛星的新亞洲紀錄,躋身世界三甲。

按照中國航天資訊的資料,這20顆衛星包括:浙江大學皮星二號A/B(ZDPS-2A/2B);清華大學3顆衛星(包括西電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三號(TT-3) 手機衛星(CAS-3I)和XX星4顆;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一號衛星和DCBB(CAS-3G);航天東方紅希望二號2A-2F(CAS3A-3F)。

值得注意的是「紫丁香二號」。人民網給出消息稱,這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製與管控的納衛星

據悉,「紫丁香二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發的第五顆衛星,重12公斤,旨在構建飛行軟體在軌試驗平臺,在空間環境中,對FPGA軟體的可靠性等進行驗證;同時,基於星上電子設備,可以進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狀態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動物蹤跡跟蹤等任務;衛星還攜帶了一個工業紅外相機,可實現對森林火災、極端天氣等造成的地溫變化進行成像與監測。

報導稱,研發學生團隊以衛星技術研究所為依託,凝聚了學校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計算機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熱能工程等8個學科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學科交叉的學生研製團隊

哈工大是我國最早一批參與航天工程的院校之一,擁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豐富經驗。納衛星研製可以為國家培養新一代複合型航天人才、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做出有益嘗試。


長徵六號發射盛況,新華網攝

相關焦點

  • 長徵六號助阿根廷打造「共享衛星」
    11月6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包括了10顆由阿根廷衛星邏輯公司自主研製的遙感小衛星NewSat9-18。 這家來自阿根廷的衛星高科技公司希望通過建設由90顆NewSat系列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星座,實現以1米的對地解析度每周繪製一幅全球地圖的目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花費較低的成本在某時間段內租用多顆衛星獲取圖像或數據。
  • 臺灣於明年發射首顆自主研發衛星 福衛五號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報導,臺灣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福爾摩沙」五號,及臺灣與美國合作的福衛七號兩顆衛星,明年將發射升空,前者為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後者每天可提供八千點全球大氣數據,將提升救災與氣候觀測準確率。
  • 中國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成功,長徵二號再立功
    在10月26日晚上的23時19分,長徵二號丙火箭將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50次發射,衛星將在軌道進行高清觀測,每天大約都有30顆左右的遙感系列衛星飛過祖國大地,拍攝中國的各種變化。
  • 3小時2連發,快舟和長徵火箭搭載多顆衛星順利升空
    2019年11月13日11:40,命名為「快舟·我們的太空號」的快舟一號甲遙十一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A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接著11月13日14:35,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5顆寧夏一號衛星(又稱鍾子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升空,羨煞旁人
    6G試驗衛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上,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此次任務為完成「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該衛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上有了突破性進展。而更讓四川人民驕傲的是,該衛星是由四川一所大學參與研發的,而該衛星除了學名之外,還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真是羨煞旁人啊。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福爾摩沙」五號明年將發射
    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7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福爾摩沙」五號,及臺灣與美國合作的福衛七號兩顆衛星,明年將發射升空,前者為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後者每天可提供八千點全球大氣數據,將提升救災與氣候觀測準確率。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2020-11-0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6G升空!世界首顆國產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進太空
    「11月6日11時19分,世界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重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將在太空向地面發送不可破解的密碼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並將對微觀...
  • 長徵7號立新功:世界首顆12U立方星成功應用
    26日,搭載長徵七號升空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向地面傳送數據,並被成功接收。這是世界上首次亮相的12U立方星,也是世界首次開展在軌自然偏振光導航技術驗證。立方星,是一種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的低成本微小衛星。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命名為「墨子號」
    2016年8月14日消息,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本文圖片均為 東方IC 圖  央視新聞微博@央視新聞 8月15日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當天被正式命名為「墨子」。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近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搭載的我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即將升空。
  • B站首顆衛星升空,終於實現「把世界拍給你看」了
    昨天早上,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成功升空。這是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隨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媒體報導,此次發射任務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
  • 臺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於8月在美國升空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在8月 據報導,臺灣科技部門表示,「福衛五號」是臺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度光學遙測衛星,由財團法人臺灣實驗研究院臺灣太空中心規劃,結合島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50餘團隊共同研發,可提供解析度黑白兩米、彩色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發射成功
    圖為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本報記者 雷 聲攝 本報太原11月6日電(餘建斌、朱霄雄)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中國發射成功
    一箭十三星完美升空航天事業的裡程碑上,美國寫下了重要的一筆,第一個將人送到月球。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航天事業的象徵之一,它們累計完成了三百多次飛行任務。11月6日一枚長徵六號火箭升空,最完美運用了火箭的運載能力,一次將十三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B 站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 月 15 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 B 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這顆以張衡名字命名的科學試驗衛星,將在高度約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上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天基平臺和新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