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學家研製出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中英科學家研製出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2016-05-29 新華網 朱涵

【字體:

語音播報

  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了解到,浙江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用雞蛋清和可降解金屬製造出一種可被人體體液溶解、吸收的憶阻器。這種電子器件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憶阻器是一種能夠實現信息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記者在浙江大學見到了這種新型微電子憶阻器,一片薄薄的圓形單晶矽襯底上整齊排列著16個白色小方塊陣列,這些白色小方塊都是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的電極。

  論文的通訊作者、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汪小知副教授介紹,16個電極中間的核心材料是一層30納米厚的蛋白,這樣一個憶阻器可儲存16比特大小的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憶阻器被植入到人體內後,可以執行體徵監測、疾病預警、傷口癒合跟蹤,並能夠將信息無線地傳送給醫生或患者,以便於採取後續措施。實驗證實,可降解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乾燥情況下,信息可儲存3個月。而當憶阻器放入水中或人體體液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就幾乎完全溶解。

  汪小知介紹,現有的植入式醫療器件一般含有銅、金、銀或鋁等不可降解金屬材料,植入和更換、去除都需要經由手術完成。可降解醫療系統的出現,將有可能令醫療器件與人體環境更相容,避免一次植入多次手術。

  「能夠被人體環境溶解、代謝,意味著不會長期滯留體內而對人體造成副作用。」汪小知說。

  該項研究的相關論文日前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應用材料與界面》。汪小知表示,研究團隊還將使用可降解材料研發如人工心臟、人工膀胱、人工皮膚等電子器件,為未來植入人體的各類電子系統提供技術基礎。

  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了解到,浙江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用雞蛋清和可降解金屬製造出一種可被人體體液溶解、吸收的憶阻器。這種電子器件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憶阻器是一種能夠實現信息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記者在浙江大學見到了這種新型微電子憶阻器,一片薄薄的圓形單晶矽襯底上整齊排列著16個白色小方塊陣列,這些白色小方塊都是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的電極。
  論文的通訊作者、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汪小知副教授介紹,16個電極中間的核心材料是一層30納米厚的蛋白,這樣一個憶阻器可儲存16比特大小的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憶阻器被植入到人體內後,可以執行體徵監測、疾病預警、傷口癒合跟蹤,並能夠將信息無線地傳送給醫生或患者,以便於採取後續措施。實驗證實,可降解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乾燥情況下,信息可儲存3個月。而當憶阻器放入水中或人體體液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就幾乎完全溶解。
  汪小知介紹,現有的植入式醫療器件一般含有銅、金、銀或鋁等不可降解金屬材料,植入和更換、去除都需要經由手術完成。可降解醫療系統的出現,將有可能令醫療器件與人體環境更相容,避免一次植入多次手術。
  「能夠被人體環境溶解、代謝,意味著不會長期滯留體內而對人體造成副作用。」汪小知說。
  該項研究的相關論文日前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應用材料與界面》。汪小知表示,研究團隊還將使用可降解材料研發如人工心臟、人工膀胱、人工皮膚等電子器件,為未來植入人體的各類電子系統提供技術基礎。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可被人體吸收電子器件問世
    據新華社電浙江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用雞蛋清和可降解金屬製造出一種可被人體體液溶解、吸收的憶阻器。這種電子器件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憶阻器是一種能夠實現信息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一片薄薄的圓形單晶矽襯底上整齊排列著16個白色小方塊陣列,這些白色小方塊都是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的電極。憶阻器被植入到人體內後,可以執行體徵監測、疾病預警、傷口癒合跟蹤,並能夠將信息無線地傳送給醫生或患者,以便於採取後續措施。
  • 新型紋身:在皮膚上畫電子器件可監控人體健康狀況
    你能想像有一天,一向高端的醫療電子設備僅使用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畫出嗎?最近來自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了相關設備,就像神筆馬良的神筆一樣神奇。那你能想像有一天,一向高端的醫療電子設備僅使用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畫出嗎?最近來自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了相關設備,就像神筆馬良的神筆一樣神奇。
  • 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獲專家肯定
    由物理所主持的「973」項目「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項目中期總結會於2004年5月下旬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973」項目責任專家劉冶國教授、薛增泉教授、歐陽世歙教授和項目組專家張殿琳院士、王崇愚院士、王佔國院士、基金委靳達申研究員等11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參加評審。
  • 科學家研製出仿生複眼照相機 可使景深極大化
    新華倫敦5月1日電(記者劉石磊)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華人教授發明柔性有機電子器件 用醋就能無毒降解
    新華社舊金山5月2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用醋這樣的弱酸性物質就可以無毒降解。這種電子器件未來不僅可以減少有害的電子垃圾,還可應用於可穿戴醫療設備、環境監測等方面。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人體多功能幹細胞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人體多功能幹細胞基因操控制造人體胚胎幹細胞將不再困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成人細胞和生長因子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中科院研製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未來隱形眼鏡可內嵌顯示屏
    圖 | 項目研製出大面積柔性二硫化鉬電晶體以及邏輯器件目前,在半導體器件發展微型化和柔性化的驅動下,以二硫化鉬等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其不僅具有優異的光、電、機械性能,且具有超薄透明的物理特性,最薄可以做到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非常適用於製備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
  • 科學家研製出人工樹突器件,實現新型神經網絡
    受生物神經系統中電化學動態過程啟發,該研究團隊通過材料體系遴選與器件結構設計,製備出了一種能夠模擬樹突功能的新原理器件,成功復現了生物樹突對信號的非線性過濾、積分以及對時間信號的處理方式。為了驗證人工樹突器件的計算功能,團隊還將所研製的人工樹突器件與基於導電細絲的突觸器件、基於莫特(Mott)相變的胞體器件進行集成,構建了包括突觸、樹突、胞體三種重要計算單元的新型人工神經網絡。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實習生季天宇 記者張曄)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中美科學家研製出迄今最黑材料 可吸收99.995%入射光
    中美科學家近日報告說,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比之前最黑材料還要黑10倍的材料。新材料由碳納米管(CNT)陣列製成,可捕獲99.995%的入射光,是迄今為止最黑的材料。崔可航說:「最令我們吃驚的是得到的新材料極黑,對新材料光學反射率的測量表明,該材料從各個角度吸收的入射光都大於99.995%。」研究人員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新材料為何會如此,但他們推測這可能與有點發黑的蝕刻鋁與CNT相結合有關。他們認為,碳納米管可以捕獲大部分入射光並將其轉化為熱,反射回去的光微乎其微,因此碳納米管具有特別的黑色。
  • 科學家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在人體彎曲動作中,柔性器件仍保持穩定的熱管理性能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
    據外媒Gizmag報導,瑞士科學家日前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電路,可以應用於人體組織以及隱形眼鏡,具有微小、柔性、透明等特點。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圖片來自Gizmag)    據了解,這種電路被印在厚度僅為1mm的聚對二甲苯(parylene)上,採用電子束蒸發、原子層沉積,旋塗和射頻濺射法沉積等技術製造
  • 科學網—美科學家研製超黑材料 可吸收99%光線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近期,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成功研製出一種特種材料,它能實現對紫外、可見光、紅外線以及遠紅外波段光線超過99%的吸收率。這項技術的出現有望開啟太空探索的新疆界。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個工程師小組在近日舉行的SPIE光學與光子學會議上做了相關報告。這是該行業內最大的跨學科技術會議。
  • 科學家研製出可伸縮觸感材料人造皮膚 【VOA慢速英語】
    科學家研製出可伸縮觸感材料人造皮膚 Researchers Create
  • 電子器件的柔性化方案知多少
    近年來,隨著力學、材料學以及製造工藝水平的不斷發展,可以通過改進傳統的矽電子器件製造工藝和方法來製造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此類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具有在拉、壓、彎和扭等變形下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便攜性和適應性。可延展柔性電子作為一門新興電子技術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科學家將相變儲能材料膜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
    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傳統相變儲能材料一般利用其固液相變行為進行儲能與控溫,然而,固相材料剛性大、不具備柔性;液相材料在相變過程中會發生洩漏,無法應用於柔性可穿戴器件熱管理。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