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器件的柔性化方案知多少

2021-01-11 百家號

近年來,隨著力學、材料學以及製造工藝水平的不斷發展,可以通過改進傳統的矽電子器件製造工藝和方法來製造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此類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具有在拉、壓、彎和扭等變形下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便攜性和適應性。可延展柔性電子作為一門新興電子技術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一般是把有機或無機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或可延展性塑性或薄金屬基板上。可延展柔性電子技術並非用以取代目前的矽晶片技術,而是對矽基體結構的改進,是基於軟質彈性基板上集成微結構的原理,通常把矽基體置於柔性基底上,如聚二甲基矽氧烷。此方法可以克服非柔性的矽基晶片厚、脆的缺點,使電子器件獲得柔性並具備輕薄與抗震的特性; 同時矽基板被大量低廉的塑性基板替代,成本也大大降低。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必將開創全新的應用領域,用以設計各種形狀、更貼近人體以及易於使用的電子產品,如柔性傳感器、柔性電子眼、可穿戴電子衣、柔性電子紙、柔性電路板、人造肌肉、柔性心臟監測衣、柔性鍵盤和柔性電子顯示器等。與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其獨特的柔性和延展性使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在通信和信息、生物醫藥、機械製造、航空航天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非常廣泛和良好的應用前景。那麼柔性化器件是如何設計的呢?今天小編帶你來看柔性化器件的常見的設計方案。

1. 直接利用柔性功能材料實現電子器件的柔性化

通過柔性功能材料直接來製作柔性電子器件的優點是工藝簡單易行,但一般來說這柔性功能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壓電係數、耦合因數等較小,導致其性能相對欠佳。

2.硬薄膜屈曲結構

通過轉印技術使矽等硬薄膜條在彈性軟基底上形成周期性的正弦曲線來獲得柔性。美國伊利諾依大學J. A. Ropers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的Y. Huang教授教授研究團隊提出了用一種基於軟印刷術的轉印方法來實現柔性電子的集成,通過實驗證明這一技術可以廣泛用於各種電子材料,並且能夠直接集成到曲面上。首先把原長為L 的柔性 PDMS基底預拉伸到L+dL,再把預拉伸的PDMS基底與矽薄膜條粘到一起,然後將PDMS 彈性基底上的預應變緩慢釋放,最終由於界面發生變形,矽條和PDMS表面都將出現規律的波紋狀屈曲,此波紋結構可再承受拉伸或壓縮從而實現可延展性。由於在彈性軟基底上形成了很好的柔性結構,在變形過程中系統通過改變矽帶屈曲波的波長和幅值來吸收較大的拉伸或者壓縮能,其本質則是通過垂直於接觸平面方向的運動與變形來吸收平面內的力的作用。這樣矽薄膜可以承受拉壓應變,顯著提高了矽的可延展性。轉印技術在效率、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上的整體優勢是過去許多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3. 通過可彎曲的導線將各個微電子結構連接起來形成島橋結構

可以通過可彎曲的導線將各個微電子結構連接起來形成島橋結構,使集成後的電子器件具有一定的柔性。雖然此方法得到了許多不錯的成果,但其集成密度相對較小,無法實現覆蓋率相對高的應用。

4.利用開放網格結構

將矽基半導體薄膜本身設計成開放網格式的結構,開放網格結構柔性來源於薄膜材料變形時的面內轉動,類似於剪刀工作時的轉動。這種結構不一定包含柔性基底,但是要求元件可以被設計為較細長的形狀,因此對於很多結構並不適用。

近些年的不斷發展和突破,柔性電子器件的設計方案層出不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柔性電子行業的大爆發將迎面襲來。

參考文獻:

[1] 劉旭, 呂延軍, 王龍飛,等. 可延展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進展[J]. 半導體技術, 2015, 40(3).

[2] Wang G Z Q,Xin-Yi H E, Tang H W,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PackageTechnology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J]. 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ology, 2016.

相關焦點

  • 半導體材料知多少?SiC器件與Si器件性能比較
    打開APP 半導體材料知多少?電子發燒友網根據SIC器件和SI器件的比較向大家講述了兩者在性能上的不同。 SiC是什麼? 碳化矽(SiC)是一種Ⅳ-Ⅳ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具有多種同素異構類型。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國際半導體聯盟在2015年的技術路線圖(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中明確地指出它是下一代半導體器件的關鍵材料。
  • 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方案
    碳納米管特殊的電學性能,使其被廣泛用於製作碳納米管電子器件。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碳納米管電子器件主要包括碳納米管場發射器、碳納米管FET、單電子電晶體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綜合測試方案:硬體:4200A-SCS主機
  • 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尺寸大型化和形態柔性化...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合肥)國際家用電器暨消費電子博覽會的重要板塊,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於11月22日在合肥開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出席主論壇並發表演講。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也就是說,電子不再受制於歐姆定律,穿越了原本無法穿越的勢壘,引起集成電路漏電現象,電晶體變得不再可靠。此外,隨著單顆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會更加嚴重,從而影響到晶片的處理速度與性能。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電子器件的小型化進程。一般來說,傳統的電子器件都是基於電子的電荷特性開發而成的。
  • 電子器件散熱技術現狀及進展
    電子器件晶片的功率不斷增大,而體積卻逐漸縮小,並且大多數電子晶片的待機發熱量低而運行時發熱量大,瞬間溫升快。高溫會對電子器件的性能產生有害的影響,據統計電子設備的失效有55 %是溫度超過規定值引起的,電子器件散熱技術越來越成為電子設備開發、研製中非常關鍵的技術。
  • 電子元器件大起底 電路保護器件是什麼鬼
    了解電子元器件的人有很多,但是除了接觸過電路保護器件的人外,了解電路保護器件的人真的不多。究竟電路保護器件是什麼鬼呢?且看工程師怎麼說:  電子元器件針對市場應用的不一樣分為工業電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通信設備以及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消費電子,根據用途的不一樣又分為功能器件和保護器件,功能器件的完善能夠加快科技的發展進步,而保護器件的存在可以使功能器件更好的發揮功效。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思達科技宣布推出晶圓級光學器件測試解決方案
    打開APP 思達科技宣布推出晶圓級光學器件測試解決方案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15:12:52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半導體測試領導廠商思達科技,近日宣布推出晶圓級光學器件測試解決方案——思達阿波羅Apollo WLBI。
  • 當雷射相遇消費電子:箇中奧妙知多少
    當雷射相遇消費電子:箇中奧妙知多少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7-02-13 03:43:25
  • 分子自旋電子器件:用分子進行計算
    背景自旋電子器件(Spintronics)與傳統電子器件截然不同,它利用電子自旋來感測、存儲、輸運和處理信息。與傳統半導體器件相比,其潛在優勢在於非易失性、數據處理速度更高、耗電量更少、集成密度更高。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 中科院研製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未來隱形眼鏡可內嵌顯示屏
    9 月 21 日,該團隊的論文《基於單層二硫化鉬場效應電晶體的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Large-scale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electronics based on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發表在電子學期刊
  • 用於移動電子設備的電路保護方案
    在另一種保護方案中,可承受高電壓的矽方案可以用來提供穩定電壓輸出以及過壓鎖定功能。集成矽方案的問題在於,它通常需要大量的額外費用。  傳統的鉗位二極體是最簡單的保護方案。但是,為了承受未經認可的充電器可能的電源輸出並提供可重置的保護,這種二極體必須能夠消耗掉未經許可的充電器所能夠釋放的幾乎全部能量。
  • 柔性化生產:製造業轉型的一個方向
    同時,所謂「小多快」(小批量、多品類、快速生產)也不是真正的柔性化,因為大批量訂單做不了也不是真正的柔性生產。所以,我們看到在服裝工廠裡面,柔性化生產加速,生產周期縮短,生產方式和裝備都有了變化。換個角度理解這句話,如果中國能大規模的改造生產製造系統,使之都具備柔性化生產能力,那麼就可以把更多的製造業留住中國。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圖片來源:Talieh Ghiasi / Van Wees Lab / 格羅寧根大學)自旋電子學,是電子學與磁學在納米尺度的結合,並有望通向新一代高速電子器件。對於超越摩爾定律的納米電子器件來說,自旋電子器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 應對汽車器件混合信號測試的Falcon和Piranha解決方案
    器件在滿足客戶對汽車功能方面的需求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西歐的汽車半導體市場將在未來的幾年內將近翻一番。原本用於高端汽車的電子器件向低端汽車的轉移是這種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 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
    電子自旋器件是將自旋屬性引入半導體器件中,用電子電荷和自旋共同作為信息的載體,稱為電子自旋器件,已研製成功的自旋電子器件包括巨磁電阻、自旋閥、磁隧道結和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自旋電子器件的優勢和應用由於自旋電子器件比傳統電子器件具有諸多優點,所以,自Baibich等人報導巨磁阻效應後,國際上就開始了自旋電子器件的研製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另一方面,零場反鐵磁共振頻率可以高達太赫茲(THz)。
  • 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獲專家肯定
    由物理所主持的「973」項目「自旋電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製」項目中期總結會於2004年5月下旬在中科院物理所召開。「973」項目責任專家劉冶國教授、薛增泉教授、歐陽世歙教授和項目組專家張殿琳院士、王崇愚院士、王佔國院士、基金委靳達申研究員等11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參加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