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合肥)國際家用電器暨消費電子博覽會的重要板塊,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於11月22日在合肥開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出席主論壇並發表演講。劉文強表示,在存量競爭的背景下,尺寸大型化和形態柔性化成為當前顯示產品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保持正增長
劉文強指出,在過去十幾年中,新型顯示產業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規模持續擴大,營收增長相對較快,但進入2018年,智慧型手機和電視市場逐漸轉變為存量競爭階段,再加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總出貨面積2018年達到2.1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以上,營收規模1236億美元。在存量競爭的背景下,尺寸大型化和形態柔性化成為當前顯示產品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全球電視面板出貨平均尺寸在過去幾年中增長較為迅速,摺疊手機、彎曲腕錶、捲曲電視等產品在2019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陸續上市,市場的反映非常熱烈。
劉文強認為,在市場的帶動下,顯示產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各種技術競相發展。這是2019年業界比較的熱點技術,從中不難看出,液晶技術並沒有停止進步,OLED加速完善,新興技術也在摩拳擦掌,未來的新型顯示產業將是多種技術互補的競爭格局。在競爭格局方面,隨著市場和技術的發展,新型顯示產業傳統的「三國四地」格局悄然發生變化,呈現出區位特色分化,錯位發展的態勢。日本是最早將液晶面板投入商用的國家,雖然近年來面板產能逐漸收縮,但憑藉在相關領域的長期投入和技術積累,在上遊材料和設備方面優勢仍然明顯,具有較大的話語權。韓國作為當前顯示產業的引領者,將AMOLED作為其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選擇,目前佔有AMOLED9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臺灣地區繼續深耕TFT-LCD技術,同時在MicroLED技術上持續發力,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研發產業鏈。我國大陸地區近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顯示產業的重要國家之一。
劉文強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始終保持正增長,整體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超過全球產業增長速度。2018年,中國新型顯示全行業營收規模約3553億元,其中顯示面板營收2677億元,全球佔比27.4%。過去5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7%。在產業集群方面,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以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以合肥、上海、南京和崑山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以深圳、廣州、廈門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以及重慶、成都、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的四大產業集群的空間布局。
劉文強強調,伴隨產業規模的壯大,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TFT-LCD領域,氧化物和低溫多晶矽TFT-LCD面板生產能力進一步成熟,超高清、大尺寸面板製造工藝水平顯著增強,累積專利接近5萬件,海外專利佔比超過20%。AMOLED領域,京東方為華為供應了全球首款摺疊屏5G手機Mate X的柔性面板,我國企業在柔性顯示技術上已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產業應用呈現多樣化發展格局
劉文強說,從總體上來看,新型顯示的主打方向還是在手機、電視。智慧型手機市場近年來走向成熟,競爭日益激烈,屏幕成為競爭的焦點,差異化發展是各家手機企業競相追逐的重點。新技術普及速度不斷加快,全面屏產品在手機市場從問世到普及率超過50%僅用了9個月,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劉海屏」「水滴屏」「瀑布屏」也得到了手機企業熱烈追捧。摺疊屏作為產業發展的下一個熱點,將手機與平板電腦合二為一,不僅極大提升了智能終端的使用範圍,同時也將成為引領產業轉型的方向。電視應用是新型顯示市場權重最高的應用之一,是多種顯示技術競相追逐的目標市場,從現有格局來看,高畫質化、低成本化是電視液晶、OLED、雷射等大屏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以及虛擬實境等行業的興起,新型顯示產業的應用範圍得到進一步拓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格局。
從產業投融資來看,日韓等國也在加速新型顯示領域的投資。其中OLED成為各國投資重點。2019年,三星宣布了110億美元的投資,LG Display也宣布了70億美元的投資,兩者的投資重點均放在了大尺寸OLED方面。
劉文強認為,近年來,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呈現積極的投資戰略,截至2019年10月,我國全產業累積總投資已超過1.2萬億元,預計到2022年,全產業已規劃產線全部投產後,總產能將超過2億平方米/年。
此外,政策對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面板產業發展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做好了頂層設計,通過規範布局,動態調整,對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工作。
從四方面推動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於新型顯示產業未來的發展,劉文強從技術方向、應用方向、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四點建議。
技術方面,建議進一步加強超高清顯示面板創新,加快超高清顯示器件開發和量產。突破曲面、摺疊、柔性等關鍵技術,加快推進柔性AMOLED量產進程。發揮產能優勢,開發對比度好、顯示效果優的新興技術,推動產業邁向高質量競爭軌道。注重新興技術的研究和儲備,加強Micro LED等新技術的專利、標準建設,推動實現產業化。
應用方面,建議深化面板企業與終端企業的合作交流,對現有的新興領域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以重大的活動或者國際賽事為抓手,擴大應用場景,加大滲透力度。
創新方面,建議顯示企業要加強與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結合,尋找創新發展路徑,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開發新應用,打造新市場。
高質量發展方面,建議要打通兩條鏈,分別是橫向和縱向的。橫向,打通新型顯示生態協作鏈,加快共性和前瞻性技術的突破;縱向,打通從材料、設備、零組件到終端的製造供應鏈,鼓勵以面板企業為龍頭,採用市場化手段帶動上遊企業發展。最後,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產業合作,加強人才引培力度,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來源: 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