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或可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實習生季天宇 記者張曄)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
-
新型能谷電子器件研製成功 南大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未來集成電路
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同浙江大學的徐楊課題組以及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合作,研製出一種固態量子器件,可在常溫下實現能谷自旋流產生、傳輸、探測和調控等全信息處理功能。該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新型自旋電子器件:可模仿人腦神經元與突觸!
導讀據日本東北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些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應用於未來高能效、自適應的計算系統,因為它們表現得像人腦中的神經元與突觸一樣。憶阻器製成的神經網絡系統(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成功實現脈衝神經網絡,需要具有神經元和突觸的專門硬體,這些硬體具有生物神經元和突觸的動態特徵。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摩爾定律-集成電路晶片上電晶體數量(1976-2016)(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可是,隨著電晶體尺寸逼近5納米,我們就會遇到新的問題,例如「量子隧道效應」。也就是說,電子不再受制於歐姆定律,穿越了原本無法穿越的勢壘,引起集成電路漏電現象,電晶體變得不再可靠。
-
中英科學家研製出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中英科學家研製出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2016-05-29 新華網 朱涵 【字體:這種電子器件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憶阻器是一種能夠實現信息存儲功能的電子器件。記者在浙江大學見到了這種新型微電子憶阻器,一片薄薄的圓形單晶矽襯底上整齊排列著16個白色小方塊陣列,這些白色小方塊都是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的電極。
-
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例如,人體皮膚是柔軟的,佩戴這些剛性的電子產品時,人們自然會感到一些不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近年來,作為一個交叉學科的新興領域,柔性電子正成為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新趨勢。不同於傳統剛性電子產品,柔性電子產品能在一定範圍的形變(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條件下正常工作。
-
電晶體發明和現代電子技術,加速集成電路工業發展,科學改變生活
他們從研究半導體的導電機制著手,進行紮實而廣泛的基礎研究,但時刻記住要達到的目標——研製出半導體放大器件。在肖克利的提示下,巴丁和布拉頓於1947年底發明了對電流、電壓具有放大作用的點接觸型電晶體;1949年提出p-n結理論,並提出了性能更加優越的面接觸型電晶體的思想,1950年終於成功地研製出結型晶體三極體放大器。與電子管相比,電晶體有許多優點。
-
中科院研製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未來隱形眼鏡可內嵌顯示屏
「未來的手機可以是柔性的,高清柔性顯示屏可讓手機像報紙一樣捲起來。」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張廣宇談及該團隊的最新研究時,向 DeepTech 展望了未來手機的發展趨勢。這也是新型半導體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要克服的共性問題。如果上述問題得到解決,二硫化鉬在柔性電子產業中的應用也將更快。
-
碳納米管光電傳感存儲器件問世 將應用於人工視覺系統(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新型導電粘合劑可大幅提高集成電路密度,穿戴設備或獲得較大發展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導電粘合劑 可將集成電路密度提高20倍以上■消息:據韓媒Business Korea消息,當放入電路中的電子器件減小到微米級時,器件之間的距離在電路板上布置時變得更窄,並且很難相互連接和布置電極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
-
集成電路用納電子器件模型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北京大學教授何進博士率領的微電子學研究院納太器件和電路研究組,在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最近在CMOS集成電路用納器件模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相關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
-
電子學院王肖沐/施毅團隊在新型谷電子器件方面取得...
該器件以能谷自旋自由度替代電荷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能谷自旋器件中數據的操作和傳輸可以不涉及電荷流,從而有望實現超低功耗的功能器件。「能谷」是指半導體材料能量-動量色散關係中的極值點,雖然人們很早意識到,能谷自旋(「能谷」的量子指標)可以像電荷或自旋等自由度一樣表達信息,但由於能谷很難通過外場操控,目前很難利用能谷自旋製作電晶體等器件。
-
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原標題:新型晶體將電子限制在一維空間 可用於開發自旋電子器件 核心提示:只沿著拐角邊緣傳導自旋電流。
-
電力電子器件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三、電力電子技術在變頻器和電子電源的應用 1、具有2000-3000億元市場總容量的變頻器 變頻器是利用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通斷作用將工頻電源變換為另一頻率的電能控制裝置,能實現對交流異步電機的軟起動、變頻調速、提高運轉精度、改變功率因素、過流/過壓/過載保護等功能。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成功研製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5月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Mg-DIB),該電池基於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研製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儲材料》上。
-
南京大學電子學院王肖沐/施毅團隊在新型谷電子器件方面取得最新成果
該器件以能谷自旋自由度替代電荷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能谷自旋器件中數據的操作和傳輸可以不涉及電荷流,從而有望實現超低功耗的功能器件。「能谷」是指半導體材料能量-動量色散關係中的極值點,雖然人們很早意識到,能谷自旋(「能谷」的量子指標)可以像電荷或自旋等自由度一樣表達信息,但由於能谷很難通過外場操控,目前很難利用能谷自旋製作電晶體等器件。
-
科學家研製出人工樹突器件,實現新型神經網絡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的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納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基於人工樹突的高效神經網絡」(Power-Efficient Neural Network with Artificial Dendrites)的研究論文,通過引入具有豐富動態特性的人工樹突計算單元,構建了包含突觸、樹突以及胞體的新型人工神經網絡
-
未來納米電子器件的構築基元
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儲和超快傳輸等對材料的尺寸要求越來越小,航空航天、新型軍事裝備及先進位造技術等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微電子製備技術路線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建立新的技術路線,尋求新的技術和製備工藝。發現新材料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新技術,是未來十年影響社會發展、經濟振興、國力增強的戰略研究領域,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是一個極為關鍵的領域。
-
新型碳化矽IGBT器件,首次成功實現導通電流密度突破50A/cm2
打開APP 新型碳化矽IGBT器件,首次成功實現導通電流密度突破50A/cm2 悅智網 發表於 2020-01-23 17: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