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2021-01-10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在創造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讓可拉伸的電子器件離商業化又更近了一步。

背景

傳統的電子產品與電子電路,會給我們一種「僵硬」的感覺。換句話說,它們是「剛性」的,無法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這樣不僅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潛力,也會影響用戶的體驗。例如,人體皮膚是柔軟的,佩戴這些剛性的電子產品時,人們自然會感到一些不適。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近年來,作為一個交叉學科的新興領域,柔性電子正成為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新趨勢。不同於傳統剛性電子產品,柔性電子產品能在一定範圍的形變(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條件下正常工作。柔性電子在醫療器件、機器人、顯示器、傳感器、可穿戴設備、通信器件、存儲器、電子皮膚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柔性的觸控傳感器(圖片來源: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柔性的超聲波貼片(圖片來源:Hongjie Hu)

柔性的石墨烯NFC天線(圖片來源:Graphene Flagship)

柔性的顯示器(圖片來源:日本東北大學)

然而,目前實現可拉伸的柔性電子器件的方法,存在工藝複雜,結構可靠性差,製作成本高等缺點。

針對上述問題,美國休斯敦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餘存江(Cunjiang Yu)課題組在2017年曾取得一項重要科研進展。他們開發出新型橡膠半導體和導體材料,並且用這些材料製作成全橡膠電晶體,傳感器以及機器人皮膚。

(圖片來源: 休斯敦大學)

(圖片來源: 休斯敦大學)

如今,橡膠已經廣泛應用於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輪胎、手套、鞋子、手機套等。雖然橡膠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富有彈性,但它一般是絕緣體,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將橡膠與半導體聯繫到一起,然而餘教授課題組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探索。

創新

近日,餘教授課題組在2017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取得了新進展。他們報告了可拉伸的電子器件方面的又一重大進展,讓該領域離商業化又更近了一步。

(圖片來源: 休斯敦大學)

2月1日,在一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論文中,他們概述了在創造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方面的重要進展,包括完全基於橡膠材料的集成電子器件、邏輯電路和陣列化的觸覺感知皮膚。

橡膠電晶體陣列(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橡膠邏輯門(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全橡膠的觸覺感知皮膚(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技術

餘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將這個概念又推進一步,帶來了更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集成電子器件。

研究人員們寫道:「我們報告了具有高效載流子遷移率的橡膠半導體製成的全橡膠集成電子器件,它是通過將金屬碳納米管摻入到有機半導體納米纖維滲透的橡膠半導體中製作而成的。載流子遷移率的提升,是通過提供高速路徑來實現的,從而縮短了載流子的運輸距離。」

高效載流子遷移率的可拉伸的橡膠電晶體,基於m-CNT摻雜的P3HT-NFs/PDMS。(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載流子遷移率,或者說,電子通過材料的速度,對於電子器件的成功運作來說非常關鍵,因為它支配了半導體電晶體放大電流的能力。

之前,可拉伸的半導體一直受制於低載流子遷移率,以及複雜的製造要求。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們發現,將微量的碳納米管摻入聚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P3HT)橡膠半導體中,有利於提升載流子遷移率。它提供了一條正如餘教授所描述的「高速公路」,加速了半導體中的載流子輸運。

價值

餘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將導致機器人皮膚、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人機接口等智能設備出現重要進展。

未來

餘教授表示,未來的研究包括進一步提升載流子遷移率,構造更加複雜、分層且高度集成的數字電路,從而滿足集成電路、生物醫學以及其他應用的需求。

關鍵字

集成電路、機器人、柔性電子

參考資料

【1】http://www.uh.edu/news-events/stories/2019/february-2019/02012019yu-rubbery-electronics.php

【2】Kyoseung Sim, Zhoulyu Rao, Hae-Jin Kim, Anish Thukral, Hyunseok Shim and Cunjiang Yu. Fully rubbery integrated electronics from high effective mobility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semiconductors. Science Advances, 2019 DOI: 10.1126/sciadv.aav5749

相關焦點

  • 界面自組裝的可拉伸橡膠半導體薄膜及橡膠電路
    其中橡膠狀半導體材料在大拉伸應變狀態下仍能保持優異的電學性能,是實現柔可拉伸電子電路多功能化集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具有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並且可以大面積生產製備的橡膠狀半導體材料。如何成功的製備出這種半導體材料一直是可穿戴電子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巨大挑戰。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新型半導體材料可拉伸可完全降解
    半導體是計算機和電子設備的基本組成部分,其常溫下的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當前大多數半導體是由矽或其他剛性無機材料製成。科學家在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製造柔性、可降解的半導體,但它們要麼不能完全分解,要麼在拉伸時會降低電氣性能。開發出一種完全可降解、且能在應變時保持穩定電氣性能的半導體已成為可伸縮電子學研究領域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 可拉伸的鑽石:為新一代微電子器件鋪路!
    此外,金剛石還被認為是高性能的電子材料和光子材料,原因是它具有超高的導熱性、載流子遷移率、介電擊穿強度以及超寬的帶隙。帶隙是半導體的一項關鍵特性,寬帶隙可實現高功率操作或者高頻率器件。由於具有所有這些卓越的特性,金剛石被稱為電子材料的「珠穆拉瑪峰」。
  • 南大在可拉伸顯示發光器件上取得進展
    近年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電子皮膚和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迅速發展,可拉伸電子器件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與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可拉伸電子器件突破剛性矽基底的限制,可以在拉伸、壓縮、彎曲等狀態下保持正常功能運行。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金剛石
    但是,金剛石也被認為是一種高性能的電子和光子材料,因為它具有超高的熱導率、優異的電荷載流子遷移率、高擊穿強度和超寬帶隙。帶隙是半導體中的關鍵性能,寬帶隙可以實現大功率或高頻器件的運行。然而,金剛石的大帶隙和緊密的晶體結構使其很難在生產過程中通過 "摻雜 "的方式來改變半導體的電子性能,因此阻礙了金剛石在電子和光電設備中的應用。
  • 新型壓電能量採集器:離可穿戴電子產品商業化更近一步
    背景從小型電子產品到嵌入式設備的一系列領域,例如傳感器、致動器、顯示器和能量採集器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應用。,但是要想達到商業化,還需要克服高成本和複雜製造工藝所帶來的挑戰。這款能量採集器具有創紀錄的高界面粘合強度,使我們離製造嵌入式可穿戴電子產品又更近了一步。洪教授團隊表示,這一成果的新穎之處是它的簡單性、適用性、耐用性及其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新特性。
  • 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和產業趨勢詳解
    隨著矽基電力電子器件逐漸接近其理論極限值,利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製造的電力電子器件顯示出比Si和GaAs更優異的特性,給電力電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相對於Si材料,使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製造新一代的電力電子元件,可以變得更小、更快、更可靠和更高效。這將減少電力電子元件的質量、體積以及生命周期成本,允許設備在更高的溫度、電壓和頻率下工作,使得電子電子器件使用更少的能量卻可以實現更高的性能。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鑽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材料。但是,出於許多期望,它作為一種出色的電子材料也具有巨大的潛力。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細加工的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前沿技術」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柔性電子材料製造出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具有成對脈衝易化、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濾波等特性,可用於類腦計算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再者,由於有機材料的可彎曲特性,使其可以很好地與柔性襯底兼容,可以得到質量輕、可彎曲甚至可以摺疊的電子產品(圖2)。自1986年第一個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報導以來[2],關於有機電子器件的研究,無論是在材料本身性能的提高上,還是器件結構和加工工藝的改進上,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已經應用於各種電子器件中(圖3),如電子報紙[3]、傳感器[4,5]和存儲器件[6]等。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導讀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米電子與結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這項研究將通向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電子器件,同時也將成為新興的「谷電子學」科研領域的一部分。某些特殊的半導體,也稱為「多谷半導體」,會在第一布裡淵區的電子能帶結構中出現多個「谷」(局部最小值)。谷電子學是指控制谷自由度的技術,所謂的谷自由度也就是這些多谷半導體中局部的「最大值/最小值」。谷電子學通常用於半導體量子物理領域。
  • 電子器件的柔性化方案知多少
    近年來,隨著力學、材料學以及製造工藝水平的不斷發展,可以通過改進傳統的矽電子器件製造工藝和方法來製造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此類可延展柔性電子器件具有在拉、壓、彎和扭等變形下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便攜性和適應性。可延展柔性電子作為一門新興電子技術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圖片來源:Sumio Ishihara)基於電子的自旋特性創造出的新型電子器件,也稱為「自旋電子器件」。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體積小、速度快、功耗低等優勢。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
  • 拉伸金剛石打造下一代微電子器件—新聞—科學網
    該發現顯示了金剛石作為微電子學、光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高級功能器件的主要候選材料的潛力。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科學》 「這是第一次通過拉伸實驗顯示金剛石具有極大的均勻彈性。我們的發現證明了通過微加工金剛石結構的『深層彈性應變工程』開發電子設備的可能性。」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陸洋說。
  • 納米科學:難以拉伸的矽變得超彈性!
    納米科學:難以拉伸的矽變得超彈性!結果對於可拉伸電子領域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他們認為矽納米線彈簧可以作為未來柔性可彎曲電子器件的可拉伸半導體材料。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已經展示的可拉伸電子產品都是由聚合物和有機半導體製成,其半導體特性不如矽。
  • 鈣鈦礦: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神奇材料」
    近日,在一篇發表於《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論文中,Vardeny、Jingying Wang、Dali Sun (現任職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以及其他同事們展示了兩個採用鈣鈦礦打造的器件,從而論證了鈣鈦礦材料在自旋電子系統中的應用潛力。Vardeny 表示,鈣鈦礦的神奇特性讓自旋電子電晶體的夢想離現實又更近了一步。
  • 首個「線基」電晶體問世,電子器件可完全由細線製成
    大部分柔性電子器件都是通過將金屬與半導體塑造成可彎曲的「波浪」結構,或者採用本質上柔軟的材料例如導電聚合物來實現柔性。這些「柔軟」的電子器件能夠應用於一些特殊的設備,這些設備能與生物組織相容,並與之一起伸展。這些柔性電子器件可以嵌入到皮膚、心臟甚至腦組織等生物組織中。
  • 金剛石可拉伸,變身晶片時更「聽話」
    該研究為彈性應變工程及單晶金剛石器件的應用提供基礎性和顛覆性解決方案,展現了「應變金剛石「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據論文作者之一、哈工大航天學院朱嘉琦教授介紹,金剛石具有高硬度、超寬帶隙、出色的載流子遷移率和優異的導熱性能,是實現「後摩爾」時代電子、光電子和量子晶片的基礎性材料之一,目前最大的技術障礙在於實現帶隙的有效調控。由於金剛石結構緊湊,常規的N型摻雜目前進展緩慢。2018年陸洋團隊首次報導納米級金剛石針可具有超大的彈性變形,局部彎曲彈性應變達到9%以上,提供了調節金剛石能帶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