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壓電能量採集器:離可穿戴電子產品商業化更近一步

2020-09-18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通過簡單易用的熱壓和流延成型製造工藝,開發出一款高度柔性但卻堅固耐用的可穿戴壓電能量採集器。

背景

從小型電子產品到嵌入式設備的一系列領域,例如傳感器、致動器、顯示器和能量採集器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應用。

「電子織物合身套裝」將電子傳感器集成到彈性織物中。(圖片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


將OLED集成到織物中變成可穿戴顯示器(圖片來源:KAIST)


可穿戴熱電發電機(圖片來源: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儘管可穿戴電子產品有許多優點,但是要想達到商業化,還需要克服高成本和複雜製造工藝所帶來的挑戰。此外,它們的耐用性經常受到質疑。

創新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洪承範(Seungbum Hong)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製造工藝和分析技術,用於測試價格合理的可穿戴設備的機械特性。

該校研究人員通過簡單易用的熱壓和流延成型製造工藝,開發出一款高度柔性但卻堅固耐用的可穿戴壓電能量採集器。這款能量採集器具有創紀錄的高界面粘合強度,使我們離製造嵌入式可穿戴電子產品又更近了一步。洪教授團隊表示,這一成果的新穎之處是它的簡單性、適用性、耐用性及其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新特性。

基於織物的可穿戴能量採集器的製造工藝、結構和輸出信號。(圖片來源:KAIST)

這項研究成果去年在韓國註冊為國內專利,並於這個月發表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雜誌上。洪教授與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能量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Yong Min Lee、KAIST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Kwangsoo No、KAIST 機械工程系教授 Seunghwa Ryu 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

技術

在這項工藝中,研究團隊使用熱壓和流延成型的步驟將聚酯纖維織物結構與聚合物薄膜連接到一起。熱壓通常在製造電池和燃料電池時使用,因為它具有高粘附性。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只需要2到3分鐘。

新開發的製造工藝可以採用熱壓工藝將設備直接應用到普通服裝中,就像圖案補丁採用熱壓機器直接貼到服裝中一樣。

特別是,當聚合物薄膜低於結晶溫度被熱壓到織物上時,它會轉變為一種非晶態。在這種狀態下,它緊密地粘附於織物的凹面上,滲入橫向緯紗和縱向經紗之間的縫隙中。這些特徵將導致高界面粘合強度。因此,熱壓工藝有望通過將基於織物的可穿戴設備直接應用到普通服裝上,從而降低製造成本。

除了傳統耐用性測試的彎曲循環,這種新引進的表面以及界面切割分析系統也通過測量織物和聚合物薄膜之間的高界面粘接強度,證明了這款基於織物的可穿戴設備具有高度的機械耐用性。洪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為採用織物和聚合物的可穿戴設備的製造工藝和分析奠定了新的基礎。

他補充道,他的團隊首次使用了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的表面和界面切削分析系統(SAICAS)來測試聚合物基可穿戴設備的機械特性。他們的表面和界面切削分析系統比傳統的方法(剝離試驗、膠帶試驗和微腐蝕試驗)更加精準,因為它定性和定量地測量了粘合強度。

採用SAICAS測量界面粘合強度(圖片來源:KAIST)

洪教授解釋道:「這項研究將實現基於界面粘合強度分析的高度耐用可穿戴設備的商業化。我們的研究為採用織物和聚合物的其他設備的製造工藝和分析奠定了新的基礎。我們希望基於織物的可穿戴電子產品很快就能上市。」

關鍵詞

可穿戴、織物、製造工藝

參考資料

【1】Jaegyu Kim, Seoungwoo Byun, Sangryun Lee, Jeongjae Ryu, Seongwoo Cho, Chungik Oh, Hongjun Kim, Kwangsoo No, Seunghwa Ryu, Yong Min Lee, Seungbum Hong. Cost-effective and strongly integrated fabric-based wearable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Nano Energy, 2020; 75: 104992 DOI: 10.1016/j.nanoen.2020.104992

【2】https://news.kaist.ac.kr/newsen/html/news/?mode=V&mng_no=9950

相關焦點

  •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基於織物的可穿戴電子產品由於其連接性,耐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KAIST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基於織物的傳統可穿戴電子設備,但仍需要複雜的方法或額外的支撐物才能製成衣服並縫製在衣服上。
  • 堅固的纖維基壓電能量收割機使我們向可穿戴電子產品邁進了一步
    K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高度靈活但堅固的可磨損的壓電收穫機,採用熱壓和膠帶鑄造的簡易製造工藝這種具有高界面粘著強度的能量收割機,將使我們在製造嵌入式可穿戴電子產品方面邁出更近的一步。洪秀芬教授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說,這個結果的新奇之處在於它的簡單性、適用性、耐用性,以及它對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新特性。可穿戴設備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從小型電子產品到嵌入式設備,如傳感器、執行器、顯示器和能源收割機。儘管它們有許多優點,但高成本和複雜的製造工藝仍然是實現商業化的挑戰。
  • 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導讀近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在創造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讓可拉伸的電子器件離商業化又更近了一步。背景傳統的電子產品與電子電路,會給我們一種「僵硬」的感覺。換句話說,它們是「剛性」的,無法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這樣不僅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潛力,也會影響用戶的體驗。
  • 西北工業大學研發可延展壓電能量收集和自供電傳感器件
    【前言】近年來,可穿戴和植入式醫療電子器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實現了血壓、血糖、心率等關鍵生理參數的實時不間斷測量,這為精準數字醫療和遠程醫療技術的進步提供了保障。為此,科研人員在可延展壓電能量收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功開發出具有較高壓電係數的可延展壓電材料;也通過結構設計,將可延展結構與具有較高壓電係數的壓電材料結合開發出同時具有優異的壓電和可延展性能的能量收集器件,極大的解決了由於傳統電池帶來的困擾和技術瓶頸。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06 09:40:00 能量收集主要被視為一種供電方式,用於向那些無法接入電源或除電池以外亦需要補充電源的電子設備供電
  • 能量採集系統環境能量轉換器基礎知識
    CMOS 處理技術和電路技術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降低了電路的功耗,使得新型自主供電系統成為可能。這些進步帶來大量新興應用,例如:無線微傳感器網絡、可穿戴醫療電子設備、工業及家庭自動化傳感器和電子貨架標籤。理想情況下,這些系統都可以在沒有電池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打開APP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1 10:58:00 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 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關鍵字柔性、自供電、溫差電、可穿戴背景時下,可穿戴設備越發流行,其功能也更加豐富多彩。筆者也曾為大家介紹過多款頗具特色的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環、手錶、眼鏡、頭盔等等,它們可應用於健康監測、疾病預防、運動監測、環境監測、遊戲娛樂、AR/VR、人機互動、輔助駕駛等方面。柔性化是當今電子產品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可穿戴設備當然也不例外。
  • 新型電子皮膚,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電子皮膚是通過電學信號的集成與反饋來模擬人體皮膚感受外界刺激(壓力、溫度、溼度)的新型電子器件。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
  • 新型電子皮膚面世,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壓力、溫度、溼度)的新型電子器件。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華為副總裁牛紅亮,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經理丁勇,Nordic技術營銷經理林建鴻,是德科技FAE呂寶華,泰凌微電子副總裁王波,智芯科技CEO周文彬,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七家企業大咖撥冗出席演講,探討可穿戴市場環境、技術產品、測試方案及未來應用趨勢和挑戰,助力可穿戴設備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
  • 納米發電機收集人體能量:可為穿戴設備供電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膜狀納米發電機,可以捕獲人體運動能量,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目前有大量有關機械能能量採集器的研究工作,其機制大多利用壓電和摩擦電效應。新開發的納米發電機又稱為生物相容性鐵電納米發電機,由矽晶片和分層的非汙染性物質組合而成。這些非汙染性物質包括銀、聚醯亞胺和聚丙烯鐵電駐極體等。
  • 論文周報:壓電、電磁能量採集
    壓電式能量採集 Finding
  • 可穿戴的太陽能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
    關鍵字自供電、溫差電、可穿戴背景自供電技術,為突破可穿戴電子產品的電池這一關鍵瓶頸,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創新方案。筆者曾經介紹過多個自供電相關的創新方案,特別是在《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一文中,介紹過溫差發電的方式,利用人體熱量實現自供電。
  • 新型陶瓷壓電揚聲器驅動的設計與應用
    摘要:隨著可攜式消費電子的發展,人們對可攜式電子設備小型輕薄的要求越來越高,陶瓷壓電揚聲囂以其超輕,超薄,高效,無需大音腔等特點逐漸被眾多可攜式消費類電子產品所青昧。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同樣,成功的可穿戴產品設計需求要關注於「用戶體驗」。這些需求包括可穿戴產品的外觀、感覺和與最終用戶的交互,以及它所引起的印象、感受和情緒。   當今有許多能夠監測健康和生物特徵、跟蹤運動距離、記錄移動路線、估計能量消耗、以及來電和郵件通知的可穿戴產品,同時可以無縫的和我們的智慧型電話進行整合和通信。
  • 新型熱電裝置問世!可穿戴收集能量和自我修復
    熱電系統可利用溫差來發電,此前已有研究團隊將之應用於世界上最小的冰箱、燒火取電、甚至特殊的塗料。不過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由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們打造的一款「可穿戴式人體熱電收集」小裝置。除了能夠以戒指的形式從人身上收集能量,它甚至可在受損時實施自我修復。
  • 鋰氟化碳電池讓可穿戴設備續航時間長達10年?
    電子設備的電池壽命一直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重大問題,從智慧型手機到流行的可穿戴設備無一例外。顯然,你不會購買一款每天都要充電的智能手錶,所以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研發新類型電池,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據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使用了鋰氟化碳(CFx)的新型電池,有望為可穿戴設備提供長達10年以上的電池壽命,並且不需要充電。
  • 看這款「電子紋身」如何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
    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算是以一種半紅不火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儘管在目前來看,「做手機的」同時還要「會做手錶」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但即便是iWatch所掀起波瀾也不足當年iPhone的萬分之一。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卡耐基梅隆大學其他類似紋身的電子產品要麼在無塵室內部需要複雜的製造技術,要麼缺乏皮膚上可拉伸數字電路功能所需的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