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學:難以拉伸的矽變得超彈性!

2020-12-01 騰訊網

納米科學:難以拉伸的矽變得超彈性!

結果對於可拉伸電子領域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他們認為矽納米線彈簧可以作為未來柔性可彎曲電子器件的可拉伸半導體材料。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已經展示的可拉伸電子產品都是由聚合物和有機半導體製成,其半導體特性不如矽。

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CNRS-Ecole Polytechnique的研究人員在最近一期「納米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他們生長可拉伸矽彈簧的新方法的論文。

在先前製造可拉伸矽的努力中,一些最好的結果來自使用電子束光刻。在該技術中,將超薄晶體矽蝕刻成各種圖案,例如蛇形形狀和分形圖案,這賦予所得矽器件以拉伸性。然而,電子束光刻是昂貴的並且對於製造大面積電子器件是不切實際的。

正如研究人員在新論文中解釋的那樣,製造可拉伸矽納米線的一種理想且相對便宜的方法類似於用於從熔融矽生長矽晶錠的拉晶方法。在這些廣泛用於矽工業的方法中,將晶種浸入熔融矽中並緩慢向上拉,用其拉長晶體矽錠。

正如研究人員解釋的那樣,這種新方法有點像納米尺度的平面拉晶機。該過程稱為線形工程,涉及引導熔融的銦液滴沿著塗有非晶矽的預先圖案化的軌道移動。隨著液滴沿軌道移動,它吸收非晶矽並沉澱出晶體矽納米線。

在他們的演示中,研究人員將超過一毫米長的晶體矽納米線生長成馬蹄形和Peano曲線等圖案,之前已被證明是實現大拉伸性的最佳分形圖案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矽納米線在直線上的引導生長,但是以這些緊密彎曲的模式生長它們的能力對於實現拉伸性是必不可少的。測試表明,彈簧可以拉伸到原始長度的兩倍以上 - 幾乎成直線 - 同時保持其電性能並在釋放時快速恢復其原始形狀。

在未來,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將矽納米彈簧從生長基底轉移到更柔軟的表面上的技術,這對於應用來說更加實用。總的來說,他們希望這裡展示的增長方法是開發高性能,可拉伸矽電子產品的重要一步。

「鑑於未來的工業應用,製造成本極低且可擴展,因此一維彈簧陣列的尺寸可以達到幾米寬,並可在生產中滾動,」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合著者Linwei Yu表示,告訴Phys.org。「我們的願景是定義一種新的晶圓技術,滿足大面積電子產品的需求,提供可批量生產,堅固且可拉伸的晶體矽通道,為新興的軟電子產品注入良好的性能。我們的最新進展證明了這種矽的完全獨立的網絡彈簧。立即應用將在皮膚上部署它們用於傳感器,以及機械設備,場效應設備和NEMS。希望這些新結果很快就會公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模仿蜘蛛網研製出「超彈性」硬碳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受自然界中的蜘蛛網啟發,研製出一種每秒彈速達0.86米、「壓扁」10萬次不變形的「超彈性」硬碳材料,且製作方法簡單高效。國際材料學領域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據介紹,根據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碳材料可分為石墨碳、軟碳和硬碳3種。比如鉛筆芯的主要成分就是石墨碳,常見的煤炭則是軟碳和硬碳的複合體。
  • 我國學者模仿蜘蛛網研製出「超彈性」硬碳材料 ​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受自然界中的蜘蛛網啟發,研製出一種每秒彈速達0.86米、「壓扁」10萬次不變形的「超彈性」硬碳材料,且製作方法簡單高效。國際材料學領域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據介紹,根據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碳材料可分為石墨碳、軟碳和硬碳3種。比如鉛筆芯的主要成分就是石墨碳,常見的煤炭則是軟碳和硬碳的複合體。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鋰離子電池矽負極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由於其巨大的體積變化效應和固有的低導電性,矽材料循環過程中容量衰減很快,難以應用於實際化電池中。針對上述難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李祥龍石墨烯與矽及其他高容量儲能電極材料的雜化方法和策略 近些年,研究團隊從低成本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出發,改進鎂熱還原技術、規模化製備了一種仿繡球形態的矽烯材料,其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時展現出優異的綜合儲鋰性能(ACS Nano2017, 11, 7476)。
  • 碳納米高度可拉伸的傳感陣列,可同時檢測壓力和應變
    該有機矽基材由兩種具有不同硬度值的不同有機矽製成。壓力部分中較硬的有機矽PDMS可抑制張緊期間壓力傳感元件的變形。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基於矽樹脂的整體式壓力和應變傳感器陣列,該陣列可以同時且獨立地檢測面內雙軸拉伸變形和壓力。
  • 王中林院士《AFM》:可拉伸、耐洗、超薄摩擦納米發電機,實現高靈敏...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通過從周圍環境中收集機械能來驅動電子系統,具有自供電的傳感功能、環保和低成本低優點。現有的可拉伸TENG是由相對複雜工藝或結構製備的可拉伸電極構成,或者是將納米管、石墨烯等導電填料嵌入彈性體基底中。
  • 碳納米電晶體性能跟矽越來越接近 不久後有望打敗矽
    碳納米電晶體性能跟矽越來越接近 不久後有望打敗矽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16 09:40:08 研究人員尋求通過在納米管和電晶體柵極之間,使用更薄的絕緣體來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正走入現實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臺積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有了新進展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TSMC,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2018-05-17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已知所有其他纖維材料。
  • 【納米】發現納米矽結構中的超大光學非線性
    矽是自然界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由於其半導體特性以及納米集成電路製程的發達,矽也是目前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元素。
  • 金剛石可拉伸,變身晶片時更「聽話」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如何讓金剛石「聽話」地像矽一樣實現晶片的基本功能?1月1日,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該研究為彈性應變工程及單晶金剛石器件的應用提供基礎性和顛覆性解決方案,展現了「應變金剛石「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納米球形矽微粉的主要用途 球形二氧化矽的製備方法 球形矽價格
    納米球形矽產品簡介;球形矽在業界內也被稱為:球形二氧化矽、球形矽微粉等。在當前集成電路中應用球形矽矽微粉時,在純度上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一般情況下其矽質量分數不能低於99.95%。納米球形矽是具有高球形率、高圓度的球形晶體矽顆粒。它具有純度高、粒徑小、分布均勻、比表面大、高流動性、絕緣性、表面活性高、松裝密度低等特點。球形矽無毒、無味、活性好,是新一代光電半導體材料,具有較寬的間隙能半導體,也是高功率光源材料。
  • 可拉伸的鑽石:為新一代微電子器件鋪路!
    導讀據香港城市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納米機械方法,實現了微加工金剛石陣列的大且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這一發現展示了金剛石作為微電子學、光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高級功能器件的主要候選材料的潛力。背景鑽石是指經過打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新型半導體材料可拉伸可完全降解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13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核心科學》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可拉伸、可完全降解,並能在應變時保持穩定電氣性能的半導體材料。研究人員稱,這一同時具有3種不同屬性的新材料有望在醫療、環境監測、信息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拉伸金剛石打造下一代微電子器件—新聞—科學網
    微晶金剛石樣品拉伸變形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納米力學方法,實現了微晶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碳納米電晶體體積更小 性能跟矽越來越接近
    最近,人們對碳納米管電晶體的興趣有所增加,因為它們有望比矽電晶體更進一步縮小尺寸,並且提供了一種比矽更容易製造電路堆疊層的方法。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製造更好柵介質的方法。這是柵極和電晶體溝道區域之間的絕緣層。在工作中,柵極上的電壓在溝道區域形成電場,切斷電流。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
    他們的發現最近發表在著名的科學雜誌《科學》上("在微型金剛石中實現大的均勻拉伸彈性")。陸博士說:"這是通過拉伸實驗首次顯示出金剛石具有極大的均勻彈性。我們的發現表明,可以通過對微細加工的金剛石結構進行'深層彈性應變工程'來開發電子設備。"
  •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發表時間:2018/5/28
  • 矽半導體的完美替代品?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矽半導體的完美替代品?問題在於,現實難以佐證這種說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替代材料既能有效地維持新設備的計算能力,又具備良好的能源效率。當然,在過去幾年中,全球科學家們也為這件事做了不少準備,至少有幾種可能可以替代CMOS器件的產品已經提出。其中最有潛力的當屬基於碳納米管(CNT)的電子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