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學者模仿蜘蛛網研製出「超彈性」硬碳材料
新華社合肥6月1日電 碳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材料之一。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受自然界中的蜘蛛網啟發,研製出一種每秒彈速達0.86米、「壓扁」10萬次不變形的「超彈性」硬碳材料,且製作方法簡單高效。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
但是由於Na離子的離子半徑較大,因此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用石墨材料中幾乎無法嵌入,而層間距較大的硬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嵌鋰特性,因此硬碳類材料是目前主流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硬碳材料首次庫倫效率較低,並且我們對於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還比較少,這也制約了硬碳材料的開發。
-
一種受蜘蛛網結構啟發的聲波超材料
但其實蜘蛛網的結構也有十分優異的性能,如減振性。近日,歐洲的一群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種仿生蛛網的聲波超材料,甚至能幫助建築和橋梁抗地震! 科學家嘗試了多種型號的蜘蛛網聲波超材料後,終於找到了一種能夠更高效地抑制低頻聲波、調諧不同頻率的聲波材料。 眾所周知,蜘蛛絲不僅特別輕,而且比強度還非常高,在特定條件下甚至超過鋼的強度。
-
俄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27日消息 俄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通報稱,俄羅斯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以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照片 : MISIS隱形和超導:科學家創造未來材料託木斯克理工大學和彼爾姆理工大學學者共同參與了這種材料的研製工作。學者指出,這種材料的製造不需要稀缺、昂貴和有毒的成分,例如氧化鈷或碳化物。
-
我國學者研製出可清除重金屬汙染納米材料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課題組研製出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可清除「豬排放」帶來的水或土壤汙染並易於回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核心期刊《環境科學:納米》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據介紹,近年來抗生素和砷被廣泛添加到豬飼料中,以提高抗病性,促進豬的生長。有研究表明,這些元素在豬體內的殘留僅為10%左右,在安全食用範圍內。
-
我國材料科學迎來井噴 研製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研製出一種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其導電率是銅薄膜的一百倍,石墨烯的一千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二維體系中導電率最高的材料,該材料除了超高導電率,與其它超導材料相比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不需要嚴苛的低溫環境,在正常室溫環境中就能正常發揮超導特性。
-
剛柔並濟,這種硬碳氣凝膠材料超乎想像!
發表時間:2019/4/25 碳材料可按碳原子雜化軌道的不同分為石墨碳、軟碳和硬碳。通常來說,石墨碳和軟碳具有高彈性,但是強度較低,容易變形,而硬碳的強度大,穩定性好,但是易碎。
-
我國學者研製出可觀測原子圖像的「防震」顯微鏡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陸輕鈾研究員團隊使用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的原子解析度掃描隧道顯微鏡,可在強震動環境中獲取高質量的原子解析度圖像。強磁場是探索科學前沿的一種極端實驗條件,在發現新現象、催生新技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13年以來在高溫超導、量子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屢有重大發現,已有19項相關成果獲得諾貝爾獎。
-
我國學者研製出智能調控的「植物護甲」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研製出一種防護劑,如同「植物護甲」,可通過紅外線和紫外線照射切換功能,讓植物「智能」地選擇吸收肥料但「避開」除草劑。 由於人工除草成本高,目前除草劑在農業領域應用比較普遍。但在施用的過程中比如「飛機播藥」時,除草劑常發生漂移,導致其被農作物或樹木等「目標外」作物吸收,使「無辜作物」受損、減產甚至死亡。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打開APP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微鋰電 發表於 2021-01-11 13:55:41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際學界在全水解電極催化劑的設計製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尋找能在中性水電解質中同時展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仍是一大挑戰。
-
我國學者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
新華社合肥5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並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
-
我國研製出增強抗癌療效的「智能光熱材料」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新材料,相比目前臨床常用的光熱材料,其光熱轉換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在光熱抗癌技術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國際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光熱療法是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興起的一種新型微創抗癌技術,其技術原理是將具有光熱轉換功能的藥材注入人體,運用靶向識別技術將其聚集在腫瘤附近,再通過雷射照射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殺死癌細胞。但是,當雷射照射時,光熱材料經常會發出螢光。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我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受天然貝殼啟發研製出一種新型薄膜材料,在強度、韌性、透光性等方面表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與光學性能,埋進土壤中約兩個月即可無汙染降解,有望成為柔性電子器件等領域的理想材料。貝殼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天然材料,由「磚—泥」結構一層層「砌牆」而成。
-
科研人員借鑑甲蟲鱗片研製出超白塗層材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科研人員從一類白色甲蟲的鱗片中得到啟發,研製出超薄、超輕、無毒而且可食用的新型白色塗層材料,其白度約相當於普通白紙的20倍,可用於化妝品、食品、醫藥和照明等多個領域。
-
中科大研製出「超級材料」,強度超鋼鐵和航空合金,幾乎取之不盡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研製出一種用納米纖維素加工而成的「超級材料」。該材料具有如下「超級」特性這種材料在地球上存量巨大,相對於鐵礦石和鋁礦石,纖維素這種材料在自然界中儲藏量豐富,花草樹木、小麥、水稻、棉花等天然植物中廣泛存在。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 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我國研製的最輕金屬結構材料笑傲太空
人民網西安2月28日電(記者龔仕建)「我們研製出來的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之間,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