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製的最輕金屬結構材料笑傲太空

2020-12-04 人民網

人民網西安2月28日電(記者龔仕建)「我們研製出來的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之間,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2月28日,在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發實驗室裡,陝西省鎂鋰合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柴東朗指著一塊漂浮在水面上的鎂鋰合金試片對記者說。據悉,2016年12月22日,我國成功發射的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中的高解析度微納衛星上,幾乎整顆應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這種超輕材料。

鎂鋰合金材料作為當今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是通過在金屬鎂中添加鋰元素,使其具備了低密度、高比剛度、高比強度的優異力學性能和減震、消噪的高阻尼性能,以及抗輻射、抗電磁幹擾性能,代表了鎂合金髮展的技術前沿,被稱為未來最為「綠色環保」的革命性材料。與鋁合金相比,同樣大小,重量僅是鋁合金的一半,但比強度高於鋁合金。此外,這種新型鎂鋰合金的阻尼性能優異,是鋁合金的十幾倍,減震降噪效果好,在屏蔽電磁幹擾方面表現突出。

據悉,鎂鋰合金材料大幅減輕了衛星重量,顯著提高有效載荷,降低了發射成本。2015年9月,該材料首次在我國「浦江一號」衛星上使用並發射成功。無以倫比的優勢使其在航空航天、兵器軍工、電子產品、石油化工、機械儀表、醫療器械、戶外器材等軍工及民用領域都具有廣泛用途。

據悉,陝西省鎂鋰合金工程研究中心由陝西省發改委批准設立,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團隊等承擔建設。該中心經過多年的產學研攻堅克難,已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個型號的超輕鎂鋰合金,起草了我國首個鎂鋰合金國家標準,並積極推動新型鎂鋰合金從科研走向規模化生產。

(責編:魏豔、袁勃)

推薦閱讀

「天神任務」等同時入選全球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2016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結果揭曉。「墨子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任務」以及「長徵五號」成為2016年度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詳細】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大熱 「首單」花落誰家?在「國家隊」為主的商業航天市場中,民營組織正在快速進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研製等領域的一大批民營企業,期望儘快佔領「國家隊」以外仍舊廣闊的市場份額。……【詳細】

相關焦點

  • 將帶你去火星旅行的最輕金屬材料----微格金屬材料
    目前,波音公司展示了世界上最輕的金屬材料,99.99%中空結構,意味著 99.99%部分都是空氣。這種創新材料比泡沫塑料輕 100 倍,未來可用於航空設計,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能夠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這就是微格金屬材料。
  • 美科學家研製出世上最輕金屬材料 壓不壞蒲公英絨毛
    這種新材料非常輕,即使把它壓在蒲公英上也不會損壞蒲公英的絨毛新材料的斜紋網格結構與法國艾菲爾鐵塔的建築結構很相似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8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和休斯研究實驗室近日聯合研製出世界上最輕的固體金屬材料
  • 站在蒲公英上的最輕金屬
    這是飛機製造巨頭波音公司近日發布的一個視頻畫面,向觀眾解釋「什麼樣的金屬堪稱世界上最輕的金屬」。  這種號稱最輕的金屬,整個結構中99.9%是空氣,但又十分的強韌,它裹護的雞蛋從25米高空墜落可安然無恙。在材料科學家看來,如果將這種超輕多孔材料應用到航空太空飛行器、高速列車、汽車等高耗能交通裝備上,將大大降低這些裝備的自重,提高燃油的經濟性。
  • 模擬沙蠶結構可研製新型超強超輕航空材料
    但是它卻是一種奇特的蟲子,其超強口腔器官將是研製適合飛機和太空飛船的新型超強、超輕關鍵性材料。 生活在大西洋北部的沙蠶使用其下顎和鉗螯挖掘淺海水沉澱物,它們的下顎90%成份是由蛋白質構成,這種蛋白質材料本來的硬度不及人體手指甲,但是沙蠶下顎和鉗螯中的蛋白質卻得到了金屬物質的增強,其硬度是當前人工製造的聚合體3倍。
  • 陝西民企研製的鎂鋰合金材料在我國高軌衛星上首次應用
    12月25日0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發射升空。此次進入太空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些鎂鋰合金材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公斤,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
  • 世界上最最最輕的金屬
    世界上最最最輕的金屬世界上最輕的金屬是什麼?鋁?還是鋰?其實都不是。波音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了非鋁非鋰的另一種金屬——微格金屬,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材料。微格金屬由微型空心管連接而成。空心管直徑約100微米,壁厚只有100納米。
  • 世界最輕金屬材料「新型鎂鋰合金」被西安交通大學攻克!
    據@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微博報導,世界最輕金屬結構材料在西安交通大學誕生!這種金屬名字是: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每立方釐米之間,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
  • 科學家研發世上最輕材料 比泡沫塑料輕100倍
    美科學家研發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把它放在蒲公英絨毛上面,也不會損壞絨毛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11月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研發出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其密度僅為0.9毫克/立方釐米,比常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還要輕100倍,令人吃驚的是它由金屬材質製成。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最輕的材料——氣凝膠
    氣凝膠,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55千克每立方米,僅為空氣密度的2.75倍;乾燥的松木密度(500千克每立方米)是它的140倍。這種物質看上去像凝固的煙,但它的成分與玻璃相似。目前,最輕的氣凝膠是一種&34;,密度僅有0.16mg/cm3(去除空氣密度),僅為空氣密度的1/6。把這種材料放在花朵上,柔軟的花蕊幾乎沒有變形。
  • 「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2013年,「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這一紀錄被我國科學家打破後,2015年,我國再次刷新紀錄,製造出0.12毫克每立方釐米的最輕材料。凝固的煙這種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叫氣凝膠。氣凝膠其實並不是最近才有,早在1931年,人們就用二氧化矽製造出了它。氣凝膠的內部有很多孔隙,孔隙裡面充滿空氣,所以非常輕。
  • 輕金屬合金材料加工與製備學術會議將於2018年1月在福州召開
    1、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工程師/中鋁首席  王國軍演講方向:鋁合金材料在我國民用航空器上的應用;2、國家輕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主任/中鋁首席  張樹朝演講方向:我國純鋁質量現狀分析;3、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院長
  • 最輕的材料什麼樣?
    近日,一隊工程師宣布他們創造了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這種材料由微小的空心金屬管構成,管道之間留有間隙,並按對角交叉的方式來排列。比氣溶膠和金屬泡沫材料都更輕。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物質不僅比聚苯乙烯輕100倍,還具有「超高的能量吸收」特性。它的潛在用途包括下一代電池和減震緩衝器。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
  • 世界首次,我國成功實現該材料太空3D列印,在軌建造飛船或將實現
    不過,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3D列印技術呢?世界首次此次長5B發射前,我國科學家們就將這臺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安裝在了試驗船的返回艙內。本次試驗的材料為世界上首次在地球軌道上使用的「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而碳纖維一直是航天界主要零部件上廣泛使用的材料,其以質量輕、強度高著稱。而使用連續碳纖維則有利於複合材料的性能提升。
  • 臺灣研製出全球最輕「太空魔方」 可精準預測地震
    臺灣研製出全球最輕「太空魔方」 可精準預測地震 2015-07-07 10:10: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中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團隊歷經20年研究打造全世界最輕最小的太空魔方。
  • 全世界最輕的三種物質材料,比空氣還輕,最後一種是中國研發
    世界上最輕的三種物質,第三種是中國研發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很多重要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量更好更輕的物質材料,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努力,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優異的新型材料,而今天要說的這三種物質不但性能好
  • 我國科學家造出「世界上最輕材料」--全碳氣凝膠
    新華社杭州3月19日電(記者 朱涵)浙江大學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種超輕材料,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每立方釐米0.16毫克,是空氣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氣凝膠」是半固體狀態的凝膠經乾燥、去除溶劑後的產物,外表呈固體狀,內部含有眾多孔隙,充斥著空氣,因而密度極小。
  • 《AFM》水一樣輕的室溫液態金屬!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Jing Liu教授報導了一種輕如水的液態金屬實體概念材料,在溫度調節下仍然保持著優異的一致性、導電性和剛度變化,有望用於製造各種先進的軟機器人和水下設備。相關論文以題為」Lightweight Liquid Metal Entity」於2月17日發表在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上。
  • ...中國科大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
    據《全省新聞聯播》5月25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近日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具有輕質、高強韌等優異的綜合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