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研製出「超級材料」,強度超鋼鐵和航空合金,幾乎取之不盡

2020-10-18 時問新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研製出一種用納米纖維素加工而成的「超級材料」。



該材料具有如下「超級」特性:它的密度只有鋼的六分之一,航空鋁合金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相同體積下,它在比鋼和航空鋁合金輕得多。但是它的強度和韌性卻超過鋼鐵、陶瓷、傳統合金,而且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在-120℃到150℃的範圍內,當溫度變化達到100度時,它的尺寸都只發生0.05%的變化。它還具有吸收能量和耐撞的特性,當它受到100千米/小時的時速的物體撞擊時,能夠瞬間吸收相撞時巨大的能量,而且不會產生裂紋和整體變形,只會產生局部的損傷。



這種材料在地球上存量巨大,相對於鐵礦石和鋁礦石,纖維素這種材料在自然界中儲藏量豐富,花草樹木、小麥、水稻、棉花等天然植物中廣泛存在。


為什麼它會如此「強勁」呢?因為很多事物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特性和規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我們都知道牛頓的力學定律,但是牛頓力學只在宏觀層面適用,到了微觀的分子、原子層面,就不再適用了,所以在微觀層面產生了量子力學。同樣的,很多物質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特性具有天壤之別。纖維素在宏觀層面比較「柔弱」,但是在微觀層面,在納米級的大小(1納米為1毫米的百萬分之一),強度就超過了鋼鐵。它在微米大小的尺寸下,結構是層疊狀的,在納米大小的尺寸下,結構是三維網絡狀的,也就是說,在微觀層面尺寸下,這種纖維素的化學結構就變得獨特,所以它產生了超強的特性。



這種納米纖維素材料,可以應用在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可以替代一部分傳統的材料,並減少環境汙染。


它有沒有可能被應用到坦克等裝備上提高防護能力呢?它還會被應用在什麼領域,大家可以發揮腦洞,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了一種「超級材料」
    在現實生活中,材料是物質生活的基礎,也是工業的原料和根本;科技越發展,對高性能材料的追求就越渴望。2020年5月6日中國聚合物網報導,中國科技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的製造方法,並且成功研製出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
  • 中國航空發動機材料重大突破:強度質量超美國
    發布會上專家介紹,目前製成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葉片的材料是鎳基合金,其耐高溫能力在650℃-750℃,溫度一旦更高,材料就會「蠕變」即慢慢發生變形。相比鎳基合金,鈦鋁合金不僅有著自身質量小等優點,還有著強度大、塑性高等特點。
  • 我國學者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
    新華社合肥5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並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俄羅斯科學家打破美國記錄,研製出世界上最耐高溫材料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材料可承受4000°C以上的溫度,此前美國的記錄是3800°C。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 (МИСиС)材料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獨特材料,該材料可承受4000℃以上的溫度,成為世界上最耐高溫的材料。
  • 陝西民企研製的鎂鋰合金材料在我國高軌衛星上首次應用
    此次進入太空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些鎂鋰合金材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公斤,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  記者獲悉: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民營企業,一直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 航空基地生產鎂鋰合金材料在「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成功應用
    據了解,本次發射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航空基地入區企業——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KG,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作為鎂鋰合金材料的研製方,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於2006年12月註冊成立。
  • 中國成功研製超級鋼,屈服強度突破歷史,或將用於製造航母
    通常來說,性能越高的核潛艇對於各種材料的要求都是更加嚴苛,鋼材尤其受考驗。鋼材越好,越有利於打造出色的潛艇。因為在航行中,航母需要經歷很多考驗,比如戰機起落的衝擊力,面對大型武器的摧毀性爆炸要有一定的防禦力,以及高溫燃油可能造成腐蝕侵害。所以特種鋼材是建造優秀航母的基礎。
  • 新型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強度突破2000兆帕
    據了解,航空航天、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國防安全和高速列車等國家重大高新技術領域對超高強鋼都有急迫的重大需求。馬氏體時效鋼更是超高強鋼的王者。但由於含有大量的鈷、鈦和鉬等昂貴合金元素,還要經過複雜苛刻而嚴格的冶煉和熱處理工藝,其價格不菲,一般僅用於火箭發動機殼體、飛機起落架和關鍵聯接件等航空航天及深海技術中重要結構件。如何進一步提高鋼鐵材料的極限強度並降低成本和簡化工藝?
  • 我國材料科學迎來井噴 研製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研製出一種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其導電率是銅薄膜的一百倍,石墨烯的一千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二維體系中導電率最高的材料,該材料除了超高導電率,與其它超導材料相比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不需要嚴苛的低溫環境,在正常室溫環境中就能正常發揮超導特性。
  • 中國研製出2200兆帕超級鋼,性能提升200%,打破美日壟斷!
    超級鋼 那超級鋼又是什麼呢? 它是使用五倍以上的壓力進行壓軋,然後迅速冷卻、控制溫度才能製成。 這種鋼的結構組織非常細膩,僅有1微米,是一般鋼鐵的1/10到1/20,但是強度超高,韌性十足。
  • 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新華社5月26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該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很好的前景,有望在未來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
  • 我國學者模仿蜘蛛網研製出「超彈性」硬碳材料
    新華社合肥6月1日電 碳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材料之一。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受自然界中的蜘蛛網啟發,研製出一種每秒彈速達0.86米、「壓扁」10萬次不變形的「超彈性」硬碳材料,且製作方法簡單高效。
  • 我國研製的最輕金屬結構材料笑傲太空
    人民網西安2月28日電(記者龔仕建)「我們研製出來的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之間,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
  • 我國學者模仿蜘蛛網研製出「超彈性」硬碳材料 ​
    15427次閱讀 作者:徐海濤   來源:新華網    2019年06月03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碳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材料之一
  • 3D列印材料「擴員」 新方法處理的合金製件強度堪比鍛材
    英國《自然》雜誌20日發表一項材料科學最新突破成果: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3D列印高強度鋁合金的新方法。目前絕大多數採用增材製造方式研製的合金會出現周期性裂紋,但新問世的合金不但未出現裂紋痕跡,且強度堪比鍛造材料。該方法還可用於其他合金的製造。
  • 中科大成功研製新型結構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英文簡稱CNFP),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這種新材料輕、強、韌、尺寸穩定,綜合性能突出,將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和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中科大成功研製新型結構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英文簡稱CNFP),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這種新材料輕、強、韌、尺寸穩定,綜合性能突出,將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和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淺析鈦合金材料在航空緊固件中的應用
    鈦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無磁性以及比強度高等優點,迅速引起了航空部門的重視,並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在B-52型轟炸機上應用了鈦合金螺栓,得到了良好的減重效果,鈦合金材料便引起了各個國家航空工業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