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術」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

2020-12-13 藍海星智庫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受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柔性電子材料製造出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具有成對脈衝易化、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濾波等特性,可用於類腦計算、機器人等。

生物體的突觸較為柔軟,能適應各種形式的變形,同時保持電或化學信號傳輸特性。人們希望研發人工突觸,用於類腦計算、機器人、神經修復等,但目前多數人工突觸採用剛性電子器件,難以彎折。研究人員通過在聚二甲基矽氧烷中分別摻雜聚納米纖維複合材料(P3HT-NFs/PDMS)和金納米粒子修飾的銀納米線複合材料(AuNPs-AgNWs/PDMS),製成橡膠半導體和橡膠導體,並用離子凝膠製成彈性柵介質,採用這三種材料製成橡膠突觸電晶體。該突觸電晶體功能與生物突觸類似,這些特性在電晶體機械拉伸應變為50%時仍然存在。用橡膠突觸電晶體陣列和壓敏橡膠機械傳感器組成觸覺皮膚。在被觸摸後,機械傳感器產生突觸前脈衝,脈衝刺激突觸電晶體產生突觸後電位。將觸覺皮膚與摩擦納米發電機組成的彈性皮膚用於軟體氣動機器人表面,形成自適應柔性神經機器人。摩擦納米發電機在拍擊或觸摸後產生突觸前脈衝,引發突觸後電位及短期重量變化,從而控制柔性機器人的運動。

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觸未來有望廣泛用於柔性神經形態硬體、各類軟體機器人、生物神經系統修復等領域。

(藍海星)

相關焦點

  • 「前沿技術」柔性雙向微流體泵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與日本東京芝浦工業大學合作研製了一種柔性雙向微流體泵,並用這種泵製成了具有主動熱管理能力的手套。目前的流體驅動器多為機械泵、壓縮機、壓電致動器、電泳小型泵等剛性系統,缺少柔性、可拉伸的非剛性泵,限制了在微流體設備、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人員用嵌入柔性電極的彈性管組成微型可伸縮泵,通電後驅動微流體流動。
  • 我國科學家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互動、仿生感知系統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複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互動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於目前基於軟體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製備,在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蘇州納米所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互動、仿生感知系統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複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互動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於目前基於軟體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製備,在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史丹福大學實現高性能低功耗人工突觸,可用於神經網絡計算
    選自Stanford作者:TAYLOR KUBOTA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微胖、晏奇斯坦福研究人員打造出一種新的有機人工突觸,更好地支持計算機再現人類大腦信息處理方式。該研究還能改善腦機(brain—machine)技術。儘管這些年來,計算機技術取得不少進展,但是,在再造大腦低能耗、簡潔的信息處理過程這方面,我們仍然步履蹣跚。
  • 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像皮膚一樣柔軟、透明可拉伸
    雷鋒網消息,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極佳的高分子材料,可用於可拉伸塑料電極。這種柔性電極也可作為可穿戴電子器件。也就是說,如果成功,以後,我們帶有「智能」的衣服或者體內的供電設備就不會再被僵硬的電路掣肘了。
  • 蘇州納米所:在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得新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互動、仿生感知系統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同時對複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互動界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於目前基於軟體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製備,在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蘇州納米所在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新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互動、仿生感知系統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同時對複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互動界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於目前基於軟體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製備,在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AEM》綜述:柔性可拉伸電池
    但是,這些柔性電池的性能還沒有達到現在已經商業化電池的性能。柔性可拉伸電池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電池結構層面實現電池柔性可拉伸的策略 通過上述策略實現製備柔性可拉伸的電池組裝材料後,需要將不同策略形成的材料組合組裝成柔性電池。在電池結構層面設計柔性電池的策略主要有四種,分別是波浪結構電池、可摺疊電池、纖維狀電池和本徵可拉伸電池。
  • 東北師範大學AFM:首次製備基於葡聚糖材料的超薄柔性可降解有機突觸電晶體器件
    有機突觸電晶體(organic synaptic transistor, OST)具有超柔性和可降解性,可與人體無縫集成,並能夠在完成特定功能後降解,為綠色電子技術在植入式神經形態系統、腦-機接口和可穿戴人工智慧系統等領域開闢了新的應用。人腦由大約1015個突觸組成,具有學習、記憶、識別等功能,其表面有許多溝槽和褶皺。
  • 港中深朱世平、張祺團隊AFM: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
    離子器件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而成的新領域,基於離子傳導的新型柔性離子器件(如可穿戴觸控面板、柔性電致發光器件等)極大地豐富了電功能器件的種類,實現了傳統電子技術難以甚至不可能實現的功能,為柔性電子、軟體機器人的技術革新以及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
    以下文章來源於高分子科學前沿 ,作者高分子科學前沿 高分子科學前沿「高分子科學前沿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對於模擬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應用的神經元活動的憶阻或人工突觸設備的開發,人們倍感興趣。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在本文中,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應用
    本文要點:一種模仿生物的感覺電子皮膚系統,通過柔性SWCNT人工突觸電晶體實現生物突觸的神經功能成果簡介 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大範圍的應用。本文,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柔性突觸電晶體的突觸特性包括長期/短期可塑性,尖峰幅度相關的可塑性,尖峰寬度相關的可塑性,成對脈衝促進和尖峰時間相關的可塑性。
  • 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傅利葉智能發布「拯救系」外骨骼機器...
    ,像皮膚一樣柔軟、透明可拉伸;傅利葉智能發布「拯救系」外骨骼機器人,比國外同類便宜3-5倍;可以自動播種、噴灑農藥,甚至自動除草的Farmbot機器人;本文總結了本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新智造」欄目報導過的新研究、新產品和新公司。
  • 專注柔性顯示屏幕,「合肥微晶」開發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導電膜...
    編輯 | 佳敏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石墨烯和納米銀線等新材料應用開發的科技企業——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微晶」),其核心產品包括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透明導電膜、石墨烯遠紅外柔性發熱模組及石墨烯原材等。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潮科技 | 深圳先進院等實現自驅動柔性器件神經刺激和突觸可塑性度量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MEMS,原文題目《深圳先進院等實現自驅動柔性器件神經刺激和突觸可塑性度量》,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詹陽課題組同電子科技大學薛欣宇、張巖課題組合作,構建出基於摩擦電效應的柔性電子皮膚,可以實現無電池、自驅動的電刺激並引起神經響應。
  • 薇妮生物科技依靠「柔性脂質體」」,實現抗衰行業彎道超車
    薇妮生物科技依靠「柔性脂質體」」,實現抗衰行業彎道超車    抗衰是一項終生大事業,愛美人士向來對此不遺餘力,但總難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皮膚細胞們有自己的語言,語言信號蘊藏在一種叫做「柔性脂質體」的生物活性分子裡。
  • 前沿洞察丨3D列印出奇蹟,太空中也能製造器官
    前沿洞察 縱觀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一鍵get最前沿技術! 本期前沿洞察為大家帶來這些新鮮技術:可以在太空中製造器官的細胞培養系統;能挖隧道,可軍用的軟體機器人;人造肌肉和象鼻一樣靈活的柔性機器人......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研究團隊指出,氣動人工肌肉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僅局限於單軸收縮和拉伸,這也限制了其發展。為此,該團隊在可伸展/收縮的氣動人工肌肉的基礎上設計了新型的彎曲螺旋可伸展/收縮氣動人工肌肉(HE-PAMs/HC-PAMs)。根據論文,HE-PAMs/HC-PAMs 主要是由端部配件、彈性管、編織管和嵌入式柔性框架組成(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