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低視力屬於視力殘疾,是患者經過治療或標準的屈光矯正後存在嚴重視功能損害,其最好眼睛的最佳視力低於0.3,或視野半徑小於10度。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視力殘疾人1233萬名,其中低視力者800多萬名,是全球低視力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現實中,低視力者往往被視為「盲人」,是因為他們一般患有嚴重的眼科疾病,而且都經過長期治療,臨床上不再有更好的方法。他們無法讀書、看報、看電視,不少醫師和患者都因此放棄了希望。其實,低視力患者不同於盲人,既然治療無法改善視力,臨床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會,那就是低視力康復。低視力康復的第一步,就是通過臨床檢測,找到患者眼睛一些殘餘視力。第二步,就是將「殘餘視力」進行有效利用,進行閱讀和自主生活。研究資料顯示,低視力患者人群中的70%可以依靠各種助視器提高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目前估計僅有極少數低視力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復治療。
低視力康復治療是一項系統工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眼病、功能視力、視殘等級評定,幫助制訂個體化的康復計劃。患者及家人或監護人都要參與其中,幫助低視力患者學會藉助輔具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殘餘視力,如學會使用放大鏡、望遠鏡、電子屏幕、語音提示器等進行學習和生活;共同參與低視力專家為他們設計的科學視力訓練等,讓患者適應閱讀、行走、學習等,還可以通過增加周邊環境、家中物體的色彩,來方便患者辨認,避免不必要的磕碰。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教授呂帆
來源:溫州晚報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