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人體冷凍第一人,並窮畢生研究……讓冷凍人復活成為現實!」昨天,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大二女生魏曉曦,通過寧波當地媒體公布了自己的創業方案,並聲稱已獲得中外3家企業資助10萬元。
根據校方資料,魏曉曦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很有發展前途」。但這個職業規劃之「大膽」、「狂妄」,還是招來不少國內醫學專家的質疑,更有媒體研究人員直言,這是學校和媒體聯合炒作。
大學女生要辦「時間商店」
「從高一開始,我就給自己作了一個職業規劃,將來要從事人體冷凍研究。」據魏曉曦介紹,母親是個內科醫生,父親曾經搞過科研。受父母影響,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接觸有關醫學知識,尤其對人體冷凍技術很感興趣。
高考填志願時,魏曉曦毫不猶豫選了生物學。大學兩年,小魏除學好基礎課外,還積累了大量有關人體冷凍的外文研究資料。去年,小魏還與全球最大的人體冷凍研究機構美國alcor基金取得聯繫,並通過電郵與國際知名教授進行交流。
在魏曉曦心中,有個大計劃:在寧大獲得學位後,到美國留學,並建立一個冷凍生物學網站。「10年後,我要成立一個『時間商店』,滿足有意願冷凍自己的人,我要成為中國冷凍第一人。」
3家企業給她投了10萬元
魏曉曦說,她有個創業規劃書,裡面詳細介紹了生物冷凍技術對社會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並對自己欲開創的人體冷凍事業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去年底,父親的幾個朋友得知魏曉曦要辦「時間商店」,表示濃厚興趣。其中東營市一家工貿公司、中國香港一家建築公司和美國一家熱系統公司,已為小魏提供了10萬元資助。作為回報,魏曉曦將長期為企業提供有關人體冷凍方面的信息諮詢。如果有一天,魏曉曦能引進或運用這一技術,3家資助企業有權優先合作。
醫學專家稱目前不可能
「這簡直是異想天開!人體冷凍就必然要求人體復活,在目前看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部主任陳季強教授接連提出好幾個疑問。
陳季強介紹說,首先是人體冷凍面臨醫學倫理上的問題。目前國內有動物冷凍試驗,比如第一軍醫大和第三軍醫大都有開展。但是若要真正投入人體實驗,仍屬法律禁區。其實,在醫學技術上分析,由於人體復活技術面臨很多技術難題,即使最樂觀地分析,也要30年後才能掌握。
最後,陳教授表示,他很讚賞魏同學的熱情和理想,「但如果作為一個創業方案,有投入和產出的比較,目前來看不要說10萬元,10個億也無法實現『時間商店』的夢想。」
媒體報導科學研究應有度
與陳教授一樣,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翟曉梅也表示,冷凍人體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在解凍技術上,科學家始終沒能找出解決的辦法。
翟教授還提醒:「媒體應冷靜看待科學研究,報導時要有科學常識。」寧波當地一位媒介研究人士更是一針見血地稱:「這是學校的炒作,媒體不該片面地報導此類事情。」
該人士表示,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沒有錯。但媒體是公眾了解科學知識最重要的陣地,報導學術研究時應該慎重,不能片面,不該讓讀者產生誤解,以為人體冷凍技術指日可待。更何況,這只是一個學生的職業理想,作為理想當然應該支持,但沒有必要大肆宣傳,讓公眾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此外,不管是媒體還是學校,對學生創業抱著支持的態度無可否非,但必須切合實際,給學生一點實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