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和坤、劉瑾和伍秉鑑。這六個人中,唯獨伍秉鑑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今天就給大家講講伍秉鑑的故事。
說起伍秉鑑,那就提到廣州十三行。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
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促使廣州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商人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而伍秉鑑就是其中受益的一位。
伍秉鑑的先祖在福建是從事種茶葉的,康熙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他舉家搬到了廣州,繼續從事商業貿易。
1792年,伍秉鑑的哥哥伍秉鈞接過家族業務,創辦了怡和行。35歲那年,伍秉鈞去世,伍秉鑑正式接手怡和行,並立志將它做大做強 。
伍秉鑑看準了當時的商機,允許跟外國人交易絲綢和瓷器,並且只接受白銀的付款,他借出大量的資產給外國商人(每次百萬銀元)以交換部分的船隻出貨。
當時與廣州貿易往來最頻繁的大客戶就是赫赫有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他們就會向伍秉鑑貸款,伍秉鑑在當時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
還有一個故事被美國人傳說整整半個世紀,一位美國波士頓商人跟伍秉鑑合作經營生意,但由於經營不善,欠了伍秉鑑7.2萬銀元的債務。這個美國人沒有能力償還這筆欠款,故也無法回到美國。
伍秉鑑知道此事後,並沒有為難這個商人,而是直接撕掉了借據。伍秉鑑的這個舉動,使得他的名聲在美國傳誦了半個多世紀。當時在很多美國商人的府邸裡,伍秉鑑的肖像被掛在最顯眼的位置,以表示他們之間有貿易往來。
伍秉鑑還購買了美國的證券,甚至涉及保險業務,每年光在美國投資的利息就有20餘萬兩白銀。後來廣州十三行商因為激烈競爭走向了衰落,但是伍秉鑑始終屹立不倒,主要原因就是跨國貿易。
很多人好奇,伍秉鑑到底有多少私人資產呢?根據統計,大約在2600萬銀元,相當於現在的50億元。同時期美國最富有商人資產也不過700萬,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國庫庫存銀兩不到700萬。
《南京條約》籤訂後,光靠清政府肯定無力償還債務,廣東十三行首當其衝被榨取,伍家一次就認繳了100萬元。
1843年9月,風燭殘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鑑,溘然長逝,終年74歲。
現在廣西斯泰集團董事長伍文真就是伍秉鑑的後人,他來自桂北最偏遠最貧窮的大深山,2013年靠2萬元開啟創業之路,短短6年時間,29歲的他已經坐擁近10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