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胸悶不舒服?冠脈情況檢查了解一下。
最常用的評價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病變以及指導治療的重要手段就是冠脈增強CT(CTA)和冠狀動脈造影。
在檢查結果上兩者對比各有優缺點。
如果他倆強強聯合呢,是否會碰撞出幫助治療的新途徑?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就進行了這樣的創新嘗試,首次將冠脈增強CT圖像透視融合入冠脈介入手術,已於近日協助成功開通兩例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血管,為攻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最後堡壘——CTO病變,提高開通CTO病變血管的成功率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標誌著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對CTO開通新方法的摸索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冠脈增強CT(CTA)是經靜脈注射造影劑後利用螺旋CT掃描再經計算機處理重建得出的冠狀動脈成像的一種三維成像技術,可以觀察冠狀動脈解剖結構及病變。
冠狀動脈造影是將造影導管經外周動脈送至送到冠狀動脈開口,靜推注入造影劑,動態顯示冠狀動脈情況的方法。
冠狀動脈CTA優勢
1.更好評估斑塊情況:可測量冠脈鈣化斑塊負荷、了解冠脈管壁及冠脈外情況、檢查先天性冠脈發育異常。
冠狀動脈造影優勢
1. 動態多角度展示血管情況,對病變評估更為準確;
2. 可進行直接介入治療,檢查同時治療更為安全有效;
3. 受血管鈣化等影響較小,可較好的判斷血流流向和血流情況。
冠狀動脈CTA劣勢
1. 圖像為靜態圖像,相比冠狀動脈造影血管情況評估更差;
2. 因為是靜態圖像,不能評價血流情況及其流動方向。
冠狀動脈造影劣勢
1.不能反映血管壁及斑塊的情況。和冠脈CTA相比,血管壁的情況不如CT顯示更好。
近日,病房樓15樓冠心病五病區裡,16床的王伯伯要出院了。作為第二位接受影像融合技術指導下的CTO病變開通手術的患者,王伯伯閉塞的血管成功開通,說明此項技術已用於臨床實踐。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冠心病五病區主任閆繼鋒早上查房時,王伯伯的孩子們就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等下就去為父親辦出院手續了。王家的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俺媽剛才打了電話,她一大早就去菜市場買菜了,都是俺爹愛吃的,俺爹治好了出院是俺家最大的喜事!」王伯伯坐在一邊靦腆又有些激動地說,「才整一周,一周前都被判了『無解』,只能靠藥物維持的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現在成功開通了,我自己明顯感到呼吸順暢了。」
講起一周前的經歷,王伯伯直呼「真險!」日前,家住焦作武陟的王伯伯,在散步途中感覺自己喘得比以往更厲害,堅持著走到家,就感覺胸悶地「上不來氣」了。王伯伯立馬就明白,自己的心臟病又在作怪。家人趕緊開車把他送往附近的縣醫院。王伯伯早在2001年,就突發心梗進行了溶栓治療,2004年再次心梗,有一次行溶栓治療。和冠心病鬥爭了17年的王伯伯,自己心裡有了判斷。這次當地入院做了冠脈造影后,醫生發現,這次王伯伯「攤上了大事」,他的前降支完全閉塞了。
心臟跳動帶動血液運輸,保證了人體各組織器官的正常生命活動。而心臟作為一個「血泵」,需要足夠的營養和能源,供給心臟營養的血管系統,就是冠狀動脈和靜脈,也稱冠脈循環。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動脈,起於主動脈根部,分左右兩支。王伯伯的前降支閉塞,相當於心臟的給養被削減了近一半。「吃不飽飯」的小心臟沒力氣蹦躂,自然要「鬧意見」的。
根據王伯伯的描述,他呼吸不順暢已經持續近半年的時間,根據臨床症狀和造影影像學顯示,基本能確定是屬於介入醫生們談之色變的CTO。CTO是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指閉塞時間超過3個月的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因為CTO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通常只是表現為胸悶、心絞痛等,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成為「隱形殺手」。
面對如此難題,當地醫院只能給王伯伯應用藥物治療,改善側支血液循環。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王伯伯的孩子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帶著父親來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收治冠心病五病區後,病區主任閆繼鋒詳細了解王伯伯的病情,發現他近日剛創新的影像融合指導下的介入手術方式,可能對開通王伯伯的閉塞血管有幫助。
恰恰在兩周以前,閆繼鋒主任也碰到一位類似的病人。62歲的楊叔叔病情很棘手,心絞痛頻發,右冠狀動脈慢性閉塞,血管情況複雜。對於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進行開通手術,沒有任何一位介入醫生能夠打包票一定會成功。可面對患者的痛苦,醫生們總想儘自己的全力嘗試幫助他們。於是閆繼鋒主任對著楊叔叔的病例認真思考,如何能提高開通他的慢性閉塞血管的成功率呢?
楊叔叔的手術難度除了血管閉塞部位的硬度不可預知外,還兼具血管迂曲,那麼如何判斷病變部位之後的血管是如何走向的,讓開通血管的導絲以多大的力度,什麼樣的角度開通血管呢?某天,閆繼鋒主任在仔細查看楊叔叔的冠脈增強CT,努力記憶血管情況和走向時,忽然靈光一閃,如果把這幅圖放進術中冠脈造影的圖像裡,對應上血管位置,不就能在手術中清晰看到血管走向和病變情況,又能知道導絲走到哪裡了,該接著往哪裡走了嗎?
閆繼鋒主任馬上聯繫了軟體技術人員,請教將冠脈增強CT圖像與冠脈造影圖像進行匹配融合,進而指導術者進行介入治療的影像融合技術是否可行。確認了可行性後,閆主任請技術人員在術前將冠脈增強CT數據導入血管機的工作站,經過軟體處理提取出患者血管的影像,介入手術中將提取的影像輸出到手術室的顯示屏幕,輸出的影像與實時造影透視融合,能夠使醫生看到沒有開通的遠端血管的影像。
手術當天,閆繼鋒主任通過影像融合技術獲得精確的血管影像信息,高效實時引導,不僅成功開通了慢性閉塞的血管,還發現此種方法可以減少造影劑用量和受照輻射量。楊叔叔慢性閉塞的右冠狀動脈開通後,心絞痛的症狀大大緩解。不久之後,王伯伯又受益於這項創新技術,成功開通慢性閉塞的前降支,胸悶緩解、呼吸順暢,開心地出院了。
對於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CTO)的開通手術而言,每多一條通向成功的路,都多一分開通患者閉塞血管的希望。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這次將不同形式的影像,有益地融合,創新地融合,為廣大的患者,開闢了心幸福的新希望。(通訊員 邢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