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知道黑洞意味著無休止的瘋狂吞噬,只要接近它的物質,無論是什麼,都會被其無情的吞噬。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黑洞的同時,也開始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是否黑洞走向死亡時,會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形成與自身特性完全相反的物質或天體,我們稱之為白洞。
一項新的理論指出黑洞的死亡方式可能是以轉變為白洞的方式進行的。理論上來說,白洞在行為上恰好是黑洞的反面——黑洞不斷吞噬物質,而白洞則不斷向外噴射物質。與黑洞不同的是,白洞內部的物質(包括輻射)可以經過邊界發射到外面去,而邊界外的物質卻不能落到白洞裡面來。因此,白洞像一個超級噴泉,不斷向外噴射以重粒子為主要形態表現的物質。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解釋說,當一個」白洞」和一個「黑洞」與它們周圍的環境達到熱平衡時,白洞與黑洞會吸收和放射出等量的放射物,所以白洞和黑洞」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很有可能將黑洞倒置過來就是一直在尋找的白洞了。
白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與黑洞相反的特殊「假想」天體,是大引力球對稱天體的史瓦西解的一部分。目前,白洞還僅僅是理論預言的天體,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洞的存在。其性質與黑洞完全相反
按照目前的理論,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晚期可能經坍縮而形成黑洞;但並不知道有什麼過程會導致形成白洞。如果白洞存在,則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時殘留下來的。【宇宙中不僅有黑洞,還有白洞?兩者相撞後會產生大爆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