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作為叢林中的頂級掠食者,給人的印象是威風凜凜、所向無敵的。東北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擁有同類中最大的體型,最重可達350公斤。
但要論種群生命力,老虎卻遠遠比不上它們的獵物,可以說嬌貴得很。
上個世紀,全球老虎數量銳減90%以上,進入全面瀕危的境地。
19世紀末,全球共有2000-3000隻東北虎,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到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野外調查表明,我國境內的東北虎數量已不足200隻。
此後,東北虎數量繼續減少,到90年代末,已低於20隻。
更慘的是它們在南方的同類華南虎,已經在野外滅絕,只剩下人工飼養。南方人口增多,人虎矛盾激化,曾經開展的打虎運動,對華南虎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有3個
一、棲息地碎片化
人口聚集,樹木砍伐,道路建設,讓老虎的生存空間變小。由於東北氣候嚴寒,食物密度低,東北虎的活動範圍比低緯度地區的老虎要大得多,一隻東北虎就需要數百平方公裡的領地。
二、食物短缺
自然災害和人類捕獵,讓有蹄類動物數量大幅減少,從而導致老虎的食物來源不足
三、人類捕獵
除了捕殺東北虎的獵物,人們也會捕殺東北虎本身,捕獸夾、獵槍是常用的武器。捕殺老虎不是為了吃肉,而是由於虎文化崇拜和英雄情結,高額利潤讓許多人甘冒風險。
這個三個原因歸根結底,都是人類活動導致的,所以要恢復東北虎的種群數量,在棲息地限制人類活動是首要任務。
為此,國家和相關各界做了以下工作:
頒布相關法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先後出臺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明確將虎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獵捕。1993年,發布了禁止虎骨生產、加工、銷售等一切貿易活動的相關規定。虎骨製藥也從相應藥品標準裡去除。
建立自然保護區
建立了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黑龍江老爺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保護以東北虎為代表的多種野生動植物。
對當地村民進行宣傳教育,收繳和清理捕獸夾等工具,並對部分住戶進行轉移,既能保障村民安全,也保護了虎的領地完整。
後來人們發現,光有保護區還不夠,由於數量太少,自然繁育已經不足以維持種群發展了,需要進行人工幹預。
人工繁育
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於1986年建成,後更名為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在這裡誕生了我國第一隻人工繁育的東北虎幼崽,避免了它們逐漸走向滅絕的命運。
回歸山林
人工繁育只是權宜之計,讓它們回歸山林才是最終目的。園內東北虎習慣了投喂,已喪失捕獵能力,很難在野外生存,還需進行野化訓練。東北虎林園內就設有野化馴養區。但目前將東北虎放歸山林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野外生存,非法偷獵,村民人身財產安全等。
發展旅遊
開發利用東北虎的旅遊價值,以旅遊收入支持保護和科研工作的發展。旅遊是保護的經濟基礎,保護是旅遊的資源保障。目前東北虎林園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國內外遊客觀賞東北虎的最佳去處。
在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現在已有超過1000隻人工繁育的東北虎活躍其中,但野生虎的數量仍在兩位數徘徊,讓它們重現森林之王的威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