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2020-11-25 搜狐

原標題: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最近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13.4%轉換效率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刷新了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世界效率紀錄。

作為電子材料,膠體量子點的尺寸出奇地小(通常為3-20納米),且光學性能相當獨特。量子點太陽能電池(CQDs Cells)的認證效率最早始於2010年,起初NREL製備的硫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僅為2.9%,此後,經過多倫多大學Sargent小組不懈努力於2016年實現了12%的硫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歷史最高效率,電池性能的改進來自於更深入地了解各量子點薄膜層之間的連接性,選擇更合理的器件結構及減少內部量子點缺陷等方面。

以往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多集中在傳統的金屬硫化物和金屬硒化物等,而最新研究發展來自於完全不同的量子點材料,新型量子點材料中的佼佼者當屬全無機鈣鈦礦CsPbI3,這種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能夠產生非常大的開路電壓(約1.2 V)。

NREL化學材料和納米科學團隊的資深科學家和項目負責人約瑟夫·路德(Joseph Luther)說:「結合材料本身的帶隙,這種高電壓使得它們成為多結太陽能電池頂層的理想選擇。因為頂層電池既要滿足高效率,又不能妨礙長波段光線到達較低層。可見,這種串聯電池可以實現比主流的矽太陽能電池板更高的效率。

多結太陽能電池較多出現在空間應用領域,提高多結太陽能電池效率往往比縮減製造太陽能模組成本更為關鍵。NREL開發的鈣鈦礦材料量子點可以與廉價的薄膜鈣鈦礦材料組合,不僅能夠達到空間太陽能電池所需的高效率,而且製造成本比矽太陽能技術更低,絕對是地面太陽能發電和空間太陽能發電的理想技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有機-無機混合鈍化策略使鈣鈦礦量子點LED的EQE高達16.48%
    基於此,2018年10月10日南京理工大學宋繼中&曾海波團隊於Advanced Materials刊發有機-無機混合鈍化策略使鈣鈦礦量子點LED的EQE高達16.48%的研究成果。採用一種通用的有機-無機雜化配體策略鈍化鈣鈦礦量子點,從而形成高效的電致發光器件。
  •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本期目錄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01引言自2009年基於有機-無機鉛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第一次報導以來,滷化物鈣鈦礦可謂當之無愧的明星材料,短短幾年,其電池驗證效率已達25.2%。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為例,筆者團隊在室溫下製備了大產率的多色量子點材料,其紅綠藍三基色半峰寬分別為35、20、18nm,並展示了廣色域、色溫可調的白光LED。在此基礎上,為了減弱藍光對人眼的傷害,研究人員更是通過摻雜、自捕獲(STE)等方法製備單組分白光鈣鈦礦量子點。除了利用其優異的發光特性,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作為電致發光層,在高清顯示應用中與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進程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 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據了解,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它們是由鉛、鎘等有毒元素製成。
  • 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 新型技術再獲突破: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
    因此,研究人員著手進一步研究膠體量子點/有機半導體的潛力,試圖克服先前開發的架構限制。為了使太陽能電池表現良好,它們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光,並有效地將其轉化為電流。新開發的結構可以通過額外有機層實現高的光收集效率,該有機層在其背面具有很強的吸收係數,並且在其正面附近有膠體量子點的主要寬帶吸收。由此產生的太陽能電池最大優點是,能通過調整膠體量子點的大小,並將其與合適的有機分子結合來對膠體量子點的光響應進行編程。
  • 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新型技術再獲突破!
    因此,研究人員著手進一步研究膠體量子點/有機半導體的潛力,試圖克服先前開發的架構限制。為了使太陽能電池表現良好,它們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光,並有效地將其轉化為電流。新開發的混合太陽能電池有一個小分子橋,它補充了膠體量子點吸收,而膠體量子點吸收又與宿主聚合物產生了一個激子級聯,這促使了比在其他混合架構中觀察到更有效的能量傳遞。
  • 惟華光能研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9.6%
    廈門惟華光能有限公司研製出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9.6%,這超越了歐美、日本、韓國等研究所公開發表的同類型電池的轉化效率,成為全球第一。鈣鈦礦電池(PVSK)是一種有機-無機複合型的,以MAPbX3 為吸光材料,配合電子和空穴傳輸材料的新型太陽能電池。
  • 上海光機所等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
    ,提出基於鈣鈦礦量子點自組裝超晶格微腔的太赫茲量子開關,首次將鈣鈦礦材料拓展到量子超快應用領域,通過實驗和理論驗證了超晶格微腔中的腔增強超輻射現象,並基於此現象成功實現0.1 THz的量子開關。  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強烈的振子強度、高光伏吸收、優秀的電荷運輸等性能而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器件。但是,目前鈣鈦礦材料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其經典特性,尚未擴展到量子操控領域。研究團隊在基於滷化鈣鈦礦的量子點系綜中產生了激子的協同量子態,並通過引入光學微腔來控制激子量子系綜的超快輻射。
  • InfoMat:鈣鈦礦量子點雷射器綜述
    鈣鈦礦量子點由於具有高量子產率、高缺陷容忍度、可調諧帶隙、易於合成等優點近些年來備受關注。
  • 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外量子效率首超100%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1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研製出一種新式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當其被太陽能光譜的高能區域發出的光子激活時
  • 不含有毒元素: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基於此,2020年7月30日北京大學周歡萍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Joule刊發本徵缺陷自消除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成果。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一類新型雷射發射材料」為題背靠背同期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502567; DOI: 10.1002/adma.201503573),並被選為該期封面。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作為能源技術的傑出代表,太陽能電池是利用P-N 結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光電功能器件,是人類減緩乃至解決傳統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及其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選擇。傳統的高效矽太陽能電池由於矽材料純化與器件製備過程複雜,雖然已經發展了數十年,價格仍然非常昂貴,大大限制了其商業化進程。而其他化合物半導體(碲化鎘、銅銦鎵硒等)等第二代太陽能電池及其薄膜化技術的發展,有效降低了電池的綜合成本。
  • 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邢貴川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
    I3-已被公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添加劑,可改善鈣鈦礦薄膜的結晶度,晶粒尺寸和形貌。但是,I3-的製備和添加量的調控非常困難。基於此,2020年12月9日韓國成均館大學Hyun Suk Jung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刊發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的研究成果。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然而,由於技術的種種局限性,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還無法真正替代化石能源。一種新型材料鈦鈣礦的出現,讓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這種新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做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傳統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