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宇宙產生於一場大爆炸,原來地球也形成於「大爆炸」!

2020-12-05 博物致知計劃

太陽,源源不斷地散發著光和熱;地球,自轉和公轉形成了日夜和四季。人類就這麼在地球上演化了數百萬年,仰望星空中,我們一直想搞清楚太陽是怎麼形成的,地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些謎題困擾了我們幾千年。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甚至虛構了神的存在。直到科學之光衝破了蒙昧的迷霧,我們才逐漸搞清楚這些問題。

科學家們在研究太陽系內的行星的時候,發現了關於太陽系的幾個特徵:

(1)所有的天體幾乎都在一個軌道平面內;

(2)幾乎所有的行星都逆時針圍繞太陽轉動;

(3)靠近太陽的幾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固態行星(類地行星);

(4)遠離太陽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液態/氣態行星(類木行星)。

這些特徵為科學家們推斷太陽和地球的形成提供了依據。在科學家們的推斷中,我們的太陽系最開始只是一團星雲,這些星雲圍繞著中心旋轉。

而後,因為不遠處超新星爆發,爆發的衝擊波擾動了這團處於平衡狀態的星雲,星雲從中心部位開坍塌,坍塌部位的星際物質劇烈碰撞,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旋轉的越來越快,最終形成一塊扁平的原行星盤,在原行星盤的中心部位集中了整個行星盤99%以上的質量。在壓力、引力、轉動慣量的影響下,氫元素與氫元素之間離得越來越近,溫度越來越高,最終,BOOM!一場大爆炸過後,核聚變產生了,太陽就此被點燃。

太陽被點燃以後,開始向四周散發熱量,並形成了穩定的太陽風。這些太陽風持續向四周刮,把靠近太陽的那些輕的、熔點低的氣體向遠處趕,而那些重的,熔點高的物質(小行星)則留在了太陽系的內部。太陽系內部的這些小行星相互碰撞,就好像貪食蛇一樣,大的「吃掉」小的,並逐漸長大。這就是太陽系內部各類地行星形成的原因。

在地球軌道上,原始的地球吃的越來越多,長的越來越大,長大的地球不斷「吞吃」在它軌道上的其他小行星,最終清掃乾淨了軌道上所有的物質,成為現在這個大小。在吃的過程中,相互碰撞的小行星在碰撞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熱,熱到整個地球上的巖石都是熔融狀態,那時候的地球可能是這樣子的:

與此同時,被太陽風吹到外圍的那些氣態物質也開始碰撞,聚集,因為太陽系外部軌道長,物質多,因此,太陽系外部的這些類木行星普遍長得比太陽系內部的類地行星個頭要大很多。

這是科學家們推測的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太陽起源於星雲中的核聚變,核聚變的爆炸形成高溫的風,將太陽系內物質進行了篩選,重的物質離太陽近,輕的物質離太陽原,這些重的物質相互碰撞,形成了類地行星,輕的物質相互碰撞,行了了類木行星。科學的理論,簡潔完美,希望人類再也不需要活在神靈的陰影下。

相關焦點

  • 萬物起源於宇宙大爆炸 (從大爆炸到地球的產生)
    後續系列文章目的只是想羅列出一條主線,為大家構建一個思考世界的思維架構,而這個架構的搭建是在基於物質本身最基本的需要而持續演化出萬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個架構的建立,能夠為大家剖析社會現象提供一種思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並從最理性的層面去預測現象的發展方向。生命起源於地球,地球起源於太陽系,太陽系起源於銀河系,銀河系只是整個宇宙中的一個星系,而宇宙中有著無數的星系。
  •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否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還是部分?可以發現當年宇宙學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宇宙大爆炸一定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這僅僅只是個假設。我們知道宇宙中有超新星爆炸,可以進行這樣的思想實驗:假設我們是某巨大超新星爆炸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了我們來之於一次大爆炸,但我們的探測能力還不能遠至超新星爆炸物之外,那麼是否可以認為產生我們的超新星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呢?顯然不能,所以雖然現在的望遠鏡能力有限,但我們並不能斷定,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
  • 宇宙是否真的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但卻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由此產生了「地心說」(Geocentric )。這個理論認為,太陽是整個宇宙的中心,一切行星都圍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自轉的同時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轉動。雖然日心學說,只是將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但卻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從認識的角度看,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一直到現代天文學的發展,說明人類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深化的。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後來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目前關於宇宙起源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在137億年前由於大爆炸而產生的。紅移是一種現象,它是指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正在以快的速度遠離地球。就好比一個膨脹的空間內兩個物體間距離越來越遠,因此它發出的光波也會越來越長。在我們的認知中,在可見光中紅光是最長的光,因此我們把它稱為「紅光」。從紅移現象我們可以得出宇宙是在呈現不斷膨脹的狀態。
  • 第一: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是宇宙起源中最被認可也是證據最多的一種學說。 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隨著爆炸物質向外擴大膨脹,於是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同時開始有了空間。 然而爆炸形成宇宙的過程是極其快速和複雜的,引力、強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等由原來在一個點上的統一而隨著大爆炸分離。
  • 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可信度有多高?
    先秦名人---尸子就是在那個時代,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le)通過觀測月食,推斷地球是圓球狀的,但卻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由此產生了「地心說」(Geocentric )。這個理論認為,太陽是整個宇宙的中心,一切行星都圍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自轉的同時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轉動。雖然日心學說,只是將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但卻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從認識的角度看,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一直到現代天文學的發展,說明人類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深化的。
  • 地球是大爆炸隨意形成嗎 地球到底是怎麼樣形成的
    地球不是大爆炸隨意形成的,大爆炸只會讓地球解體,形成不了地球。根據推斷宇宙很有可能是因為大爆炸而形成的,太陽系則是由爆炸之後存在的物質而形成的。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就是其它星球的開始,爆炸之後的物質在相互靠攏,形成新的星球。
  •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大多數人第1次接觸宏觀世界應該是初中的化學當中,世界的頂級科學家為了更好地了解微觀宇宙,他們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做CERN叫做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宇宙大爆炸這一研究小組聯合了22個成員國共同參與,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通過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世界的物質以及宇宙的組成。 那麼用眼睛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和人類無法觀測的宇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 模擬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奇異夸克可毀滅地球?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對撞機開始對宇宙大爆炸模擬的研究,但有批評者認為其產生的奇異夸克可能毀滅地球。
  • 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產生了宇宙中的一切?科學家給出不同答案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後,卻發現自己仍然難以探索一些問題的真相,例如宇宙的誕生,在138億年前,真的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爆炸嗎?在這場爆炸之前,宇宙是否存在?畢竟宇宙的誕生距離現在已經過了太長時間,我們只能通過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一束光留下的微波去判斷和研究,那麼宇宙中的物質,真的是在大爆炸中「無中生有」嗎?
  • 科普宇宙:淺談宇宙大爆炸
    即使是宇宙,都有坍塌的一天,只是周而復始。談談宇宙,宇宙主流觀點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根據宇宙正在超光速膨脹,星系與星系,恆星與恆星之間正在相互遠離,反推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炸而形成。那麼宇宙未形成之前是什麼?解釋是,「之前「」是一個時間概念。宇宙大爆炸之後才產生了空間和時間。是大爆炸之後才有的概念,所以宇宙大爆炸沒有時間,也就沒有「之前」。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 宇宙的形成並非來自大爆炸?人類生活的宇宙,可能是低維空間宇宙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我們人類確實是太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因為如果我們人類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就比方說人類們類究竟是怎麼來的,地球又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宇宙之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外星人等等,可是儘管我們人類的確也特別的想知道宇宙是什麼形成的,但是由於我們人類目前的文明發展還是比較低的,從而我們人類至今也無法拿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宇宙的第一代恆星就這樣在宇宙大爆炸約30萬年後誕生了。由於宇宙大爆炸後只形成氫和氦這兩種元素,第一代恆星都是由於這兩種元素組成的。       越來越多的星雲就這樣慢慢的變成了一顆顆恆星,恆星由於核聚變又產生了越來越多比氫和氦更重的物質,直到最後恆星核都聚變成了鐵,此時恆星就沒法再繼續聚變生成更重的元素了,於是,砰的一聲巨響,恆星爆炸了,變成了超新星。
  • 宇宙中最常見的就是大爆炸,那麼為什麼宇宙會大爆炸?
    這一理論不單單能夠向大家展示宇宙從何而起,更能夠表明宇宙的發展。宇宙大爆炸這一研究理論表明,在現如今的宇宙中,所有的物質皆來源於上百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不單單是這樣,在宇宙尚未出現之前,一切事物都是不存在的,換句話來講,宇宙大爆炸才是一切事物的開始。
  •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麼大爆炸之前,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麼大爆炸之前,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星辰大海,無邊的宇宙一直以來就是無數科學家所探求的極致。對於宇宙,有著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宇宙的形成,宇宙的膨脹以及宇宙的終結。這3大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科學家,他們前赴後繼,想要尋求一個完美的答案,但是縱然有著巨大的腦洞,卻依舊無法解釋一些宇宙現象!今天我們就跟著筆者一起來看看宇宙的起源吧!筆者就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方式,來解析一下整個宇宙的形成過程。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還得了解一下著名的大爆炸理論。
  • 揭秘:宇宙大爆炸是怎樣產生的(組圖)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一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
  •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2)
    得出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通過哈勃紅移(當你用望遠鏡觀察一個高速遠離地球的天體時,它的光譜就要向紅色方向移動,就是紅移;當觀察一個高速靠近地球的天體時,它的光譜就要向藍色方向移動,就是藍移),證明了宇宙在膨脹中不斷的向外擴散。在較低的情況下,時空本身就在膨脹,宇宙被膨脹的空間扯開,從而在外部媒介中穿越。
  • 第十篇:宇宙的膨脹與大爆炸
    宇宙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哈勃的發現讓愛因斯坦甘拜下風,而令另外一個人興奮不已,他就是比利時的勒梅特,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者。原始的理論後經過伽莫夫修改過的宇宙宇宙大爆炸理論在宇宙論中站主導地位。首先,宇宙大爆炸理論最開始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 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呢?中國古代的傳說,是盤古大神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西方傳說是上帝創造了一切。1946年,美國的加莫夫提出了「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於一片虛無之中,沒有空間,沒有時間,也沒有能量,沒有物質。大約在100億年前,一個質量和密度無限大,而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了。它炸出了具有時間,空間和物質的宇宙。星系,太陽,地球,水,空氣和生命等就伴隨著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逐漸形成。
  •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幽靈粒子」是何方神聖?
    我們的宇宙產生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在一秒鐘內產生了無數的中微子。宇宙大爆炸初期,由於光子無法擺脫引力外逃,而中微子卻與物質不發生任何作用,可以暢行無阻。所以,它們攜帶了比光更早的宇宙信息走到了現在。由於中微子難以探測,所以被科學界稱之為「幽靈粒子」。科學家相信,宇宙在大爆炸之初,同時產生了物質世界和反物質世界,只是反物質後來消失了。